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西安(古长安)佛教六宗的产生与发展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西安(古长安)佛教六宗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佛教宗派在隋、唐时期已形成为八宗,除天台宗、禅宗成长在江南外,其他六宗均发祥成长于长安。由于当时长安高僧辈出,各有专论,已成为百家争鸣的局面。
  (一) 三论宗
  三论宗是以姚秦鸠摩罗什所译《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依据。此宗是注重研究理论性的学说,而弘传于僧肇。昔日印度龙树著有《中论》以“八不”之说为中心,多方面发挥宇宙万法当体性空而无于缘起的中道之理。又著有《十二门论》以解释一切有为无为诸法皆空之义,龙树的弟子提婆,著《百论》,破斥一切有所得邪计邪执。三论宗所依的这三部正典,原系鸠摩罗什在西域沙车从须利耶苏摩探究方等经典及《中》《百》《十二门》等论。姚秦时来到长安盛倡龙树、提婆之学,译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僧肇又从罗什受业,助其译经,著《般若无知论》《宗义》及《不真空论》,发挥诸法缘生性空之理而确立了三论宗义。
  三论宗的中心理论,是诸法性空的中道实相论。此说世间、出世间、有为、无为等一切万有只是众多的因缘和合而生,所以无自性,无自性即毕竟空无所得。为了阐明这空无所得的道理,更立有破邪显正、真俗二谛、八不中道三种法义。又依无所得理,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无迷无悟,湛然寂灭,实无成佛可得。但依假名门,也说迷悟和成与不成。这就是由于众生根器有利钝,感障有厚薄,成佛也有迟速之义……
  什肇之学原在北方流行,后得僧朗传播流入南方,梁武帝时,曾在栖霞寺大弘三论之学。后有吉藏发扬摄岭相承的学说才建成为一大宗派。隋大业二年(606)吉藏到长安住,著有《中论》《百论》《十二门论》诸疏及《三论玄义》。唐武德时吉藏被选为十大德之一。吉藏一生讲三论一百多遍,并著《大乘玄义》《二谛义》等。他发扬罗什、僧肇乃至僧诠、法朗一系的三论义学体系。从而完成三论一宗的大业。此宗曾传入日本,在奈良时代甚为流行。但三论宗吉藏一系流行不久,即因天台宗、慈思宗相继盛行而逐渐衰微。由于三论原译自草堂罗什,故罗什被尊为宗祖,草堂也因此而奉为祖庭。
  (二) 律宗
  律宗,是中国佛教中以研习及传持戒律为主的一个宗派。它所依据的是五部律中的《四分律》,以广释戒律,胜弘律学为宗旨。
  据僧史记载,汉地翻译戒律和实行受戒,始于曹魏嘉平中(249—253)。当时中天竺昙柯迦罗来到洛阳,看见中国僧人只剪落须发,而没有受戒,于是译出《僧祗戒心》,即摩诃僧祗部的戒本,以为持戒的准绳。又请梵僧建立羯磨法(即受戒规则)创行受戒。此后二百余年,印度流传的《十诵律》等四部广律,也先后在中国译出。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毗尼母论》等五种。通称为“四律五论”。
  四律是:①《十诵律》60卷。②《四分律》60卷。③《摩诃僧祗律》40卷。④《五分律》30卷,均为姚秦时所译。五论是;①《毗尼母论》8卷。②《摩得勒伽论》10卷。③《善见论》18卷。④《萨婆多论》10卷。⑤《明了论》一卷。为姚秦、刘宋时译。
  《四分律》译出后,流行于南北各地,并弘通独盛蔚为一宗。此宗译出60年后,北魏孝文帝时代(471—496),先有法聪律师在平城开讲此律。到了慧光律师,对《四分律》的研习弘通逐渐盛行。造《四分律疏》百二十纸,并删定《羯磨戒本》,奠定了此宗的基础。后来形成四分律宗是智首的法系。智首在长安弘扬律学30余年,他的弟子道宣继承他的遗范,广事著作,并用大乘教义解释《四分律》,大兴四分一宗。
  道宣,京兆人,15岁出家,从智首受具足戒,钻研律学。唐武德七年(624),道宣人终南山住净业寺和丰德寺潜心著述,历经太宗直至高宗乾封二年(667)圆寂,前后弘宣律学40年,著有《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三卷,《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二卷,《四分律删繁补缺行事钞》12卷,《四分律拾毗尼义钞》六卷,《比丘尼钞》六卷,合称五大部。
  中国佛教各宗,向以律宗为基础,故《十宗略说》《八宗纲要》,各宗派源流等,均以律宗为首列。律是经、律、论三藏之一,从教义上讲,戒是戒、定、慧三学之首。道宣律师在论律中指出:“戒本防非,谅符身口,定惟静乱,诚约心源;慧取闲邪,信明殄感。”故凡学佛者戒为首要。经云:“佛灭度后,以戒为师,若无戒律,便无佛教。”
  中国佛教律宗是以道宣为开祖,以净业寺为祖庭,因寺在终南山,后人即称道宣所弘传的《四分律》学为“南山宗”,并称道宣为“南山律师”。道宣门下有受法传教弟子千人,特出的有大慈、文纲等,文纲和他的弟子道岸相继弘传其遗教。此外,道宣门下弘景的弟子鉴真于开元年间在扬州大明寺以戒律化导一方。时有日僧荣睿等来华求法,于天宝元年到扬州礼请他到日本弘传戒律,他历尽艰辛前往日本,在奈良筑坛传戒,敷弘律藏,日本律宗由此肇始。
  南山律在宋元时代虽被漠视,明末清初又有大德弘传。近代律学大家弘一大师称:“南山律依《四分律》而成,能适合我国僧众之根器。”故至今出家僧徒仍以《四分律》学为行持之楷模。
  与道宣同时并弘《四分律》的还有相州日光寺法砺开创的相部宗;西太原寺东塔怀素开创的东塔宗,与道宣并称律学三家。
  (三)净土宗
  净土宗是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创自东晋庐山慧远,至唐初善导而立宗。以三经一论为依据,三经者即《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一论即《往生论》。以持名念佛为宗旨,以往生净土为目的。晋安帝元兴元年(402),慧远在江西庐山东林寺与刘遗民、周续之等123人,于精舍阿弥陀佛前建斋立誓,结社念佛,共期西方。
  庐山慧远之后,在北方弘传净土法门的就是北魏时代的昙鸾,他在洛阳遇菩提留支,授以《观经》而专修净业。后至山西玄中寺,自行化他,流布弥广,奠定了后来净土宗的基础。
  其次是唐初的道绰,在山西石壁玄中寺继昙鸾之后弘扬净土法门,发明掐珠念佛,数豆念佛,大力推行持名念佛,凭借弥陀愿力往生极乐国土。
  至唐贞观中,善导前往玄中寺从道绰听讲净土要旨。后到长安,在光明寺、实际寺宣扬净土教义,著有《观无量寿佛经疏》四卷,《往生礼赞偈》一卷,《净土法事赞》二卷,《般舟赞》一卷,《观念法门》一卷。《观无量寿佛经疏》不以文章之多少论轻重,而是抓住本质展示净土立教的精神。由昙鸾首倡,经道绰推广的持名念佛,至善导终于被确定下来。《观无量寿佛经疏》的宣示,确立了净土立教的宗旨,汤用彤先生说:“中华净土宗为初唐高僧善导所创。”因而普遍尊善导为净土宗开祖,并以善导的塔庙——香积寺为祖庭。
  唐开元中,善导的《观无量寿佛经疏》等著作已被日僧玄昉带回日本,后被日僧源空所崇奉,确立纯粹念佛,他力往生的教义,创立了日本净土宗。
  (四) 法相宗
  法相宗。亦称唯识宗,因此宗在慈恩寺开创,故又称慈恩宗。是中国佛教一个大乘宗派。此宗崇奉印度大乘佛教中从弥勒、无着、世亲相承而下。直到护法、戒贤的瑜伽一系学说,即以《瑜伽师地论》为本,及以《百法明门论》《五蕴论》《显场圣教论》《摄大乘论》《杂集论》《辨中迦论》《二十唯识论》《三十唯识论》《大乘庄严经论》《分别瑜伽论》为支的所谓“一本十支”为依据,阐扬法相、唯识的义理,故称法相宗或唯识宗。
  此宗是由于玄奘翻译及其有关思想十分丰富就奠定了法相宗理论的基础,由弟子窥基著疏阐扬始建立了本宗。它是一个有高深哲理的宗派,它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很大的影响。
  玄奘门下的主要弟子神昉、嘉尚、普光、窥基,以及被视为别系的圆测等,对唯识一宗的理论都有著疏,发扬师说,弘传其宗。但直绍其传,又能光大者当推窥基。窥基著有《瑜伽论略纂》《杂集论疏》《百法论疏》《因明大疏》等,有“百本疏主”之称。法相一宗内容从此充实。而盛极一时,自后慧沼、智周传承两代,各有阐扬。日本学问僧道昭、智通来长安从智周学习,还将法相宗传人日本从未中绝。
  (五)华严宗
  华严宗是唐代高僧贤首大师(法藏)所开创的一个佛教宗派,因又称贤首宗。此宗所依经典是《华严经》,因此名宗。又因此宗发挥“法界缘起”的旨趣,也称法界宗。此宗的学统传承,一般作杜顺—智俨—法藏—澄观—宗密。杜顺原名法顺,曾师事因圣寺僧珍,受持定业,后住终南山宣扬《华严》,教化道俗,著有《华严法界观门》《华严五教止观》。智俨从杜顺出家,受戒后到处参学,后从智正听受《华严》,著有《华严经搜玄记》十卷、《华严一乘十玄门》一卷等,并经常讲说《华严》。法藏依智俨为师,并听受《华严》,深通玄旨。28岁在太原寺为武太后讲《华严经》,至此广事讲说、著述并参加翻译。译成《新华严经》,连讲30余遍,著有《华严经探玄记》20卷,《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四卷,《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一卷,《华严游心法界记》一卷,《华严经旨归》一卷,《华严经文义纲目》一卷,《华严三昧观》一卷,《华严经传记》五卷,《华严经问答》等。他还吸收了玄奘所译经论中的一些教理,用以发挥《华严》圆融无碍的缘起学说。晚年撰《新译华严经略疏》,写到第19卷而圆寂。此宗的观门、教相,到法藏才建立周备,从而开创了华严一宗。
  法藏的弟子很多,又经其慧苑、法铣两传至澄观。澄观从法铣研习《华严》,深通玄旨,曾作《随疏演义钞》90卷,并著有《华严经纲要》三卷,他以恢复华严的正统为己任,专心弘扬法藏教义。他的弟子宗密得到他的《大疏》及《随疏演义钞》,从事研习,深得旨趣。随侍数年,后入终南山的圭峰兰若,以诵经修禅为业,著有《华严经论贯》五卷,注《华严法界观门》等,他的学说是融合华严宗与禅宗的禅教一致论。宗密圆寂后,遇着会昌法难,经论散佚,此宗一度衰微,到了宋代又有复兴,历元、明、清尤由不少大德继续弘传。
  (六)密宗
  密宗,亦称真言宗,是中国佛教传授密教的一个宗派,由于此宗依理事观行,修习三密相应而获得成就,故名密宗。
  密教在印度为大毗卢如来开创,在印传了四代。于唐高宗永徽年中,有印度沙门阿地瞿多来长安抄译《陀罗尼集经》12卷。并在长安建立陀罗尼普集会坛,传授灌顶。在中国弘传纯粹密教乃至蔚然建立宗派的,实始于善无畏、金刚智等传入的瑜伽密教。
  中国密教的建立源自善无畏从那烂陀寺密教普德、达摩掬多传授瑜伽三密总持法门。唐玄宗开元四年(716),从中印度携赍梵本,经西域来到长安弘化。玄宗礼为国师,于大兴善寺设立译经院。他于开元五年即译出《虚空藏求闻持法》一卷,《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即《大日经》七卷,唐沙门一行亲承讲传,笔受口诀,撰成《大日经疏》20卷,为中国密教正式传授之始。善无畏又继续译出《苏悉地羯罗经》六卷,并撰《禅要》一卷。他的传授以胎藏界密法为主,开元二十三年(735)圆寂,葬于龙门西山。
  在开元八年(720),南印度密教高僧金刚智同他的弟子不空相继也来到长安弘法,建立曼荼罗灌顶道场,其所传弘以金刚界密法为主。由于善无畏、金刚智和弟子不空的弘传,为两京许多缁素学者进行灌顶,始形成了以修持密法为主的一个宗派——密宗。
  开元二十九年(741)金刚智圆寂后,弟子不空于天宝元年(742)率弟子含光、慧*(上巩下言)、李元宗等僧俗37人航海到狮子国,依止普贤阿阇黎,入坛重受金刚顶瑜伽秘密总持、五部灌顶、曼荼罗法、三十七尊护摩等法,并广搜密乘经轨等千二百卷,于天宝五年(746)返归长安,玄宗延至宫中,设内道场,请受灌顶,又开坛广为四众授法。
  不空于大历九年(714)圆寂,他的特出弟子有含光、慧超、惠果等六人,而以青龙寺惠果承其法脉。有日僧空海于贞元二十年(804)赍国书来长安从惠果受两部大法,及诸尊瑜伽等,后归日本,开始弘传瑜伽密教。开创了日本真言宗,被誉为弘法大师。日本真言宗现发展为48个派,1200万人。
  关于汉地相传的密宗教义,在观诸法空、无相理的基础上,结合着三密、四曼、诸曼茶罗、本尊瑜伽等事修,实行“当相是道,即事而真”的现行方便,以期现证悉地乃至成佛为宗旨。
  汉地密宗有金刚界、胎藏界两部,金刚顶部以《金刚顶经》为根本经典,依之建立金刚界曼茶罗。胎藏部以《大日经》为根本经典,依之建立胎藏曼茶罗。以上两种曼茶罗传入我国不久,互相授受,就融合为一体了。
  附:
  (一)信行所创的三阶教
  信行,是我国隋代倡导三阶教(佛教一个支派)的一位大德。俗姓王,今河南安阳人。17岁出家,于相州法藏寺受戒,博涉经论,重视行持。认为佛教须应时宜,实行济度,不应空讲理论。又比丘生活方式,对于菩萨行颇多不便,因此,他于法藏寺舍了具足戒。
  信行舍戒后,极力宣扬大乘利他精神,并且亲服种种劳役,节衣缩食,救济贫穷并供养三宝。虽舍戒而并不还俗。于是有一些僧徒造门诘问,信行说明他要创立新宗的企图。他认为隋代已是末法时代,应因时设教,以法验人,从而依末法观创立三阶教义。他把整个佛法分为三阶,阐明机教相应与根行相契。谓第一阶为大乘根机,属于正法时代;第二阶为三乘根机,属于像法时代,以上第一二阶教中有大小差别之法,名为别法;第三阶为世间普通的根机,属于末法时代,不论大小乘法,必须普敬普信,名为普法。普法就是末法众生惟一得救的法门,有很多人从他化导,奉以师礼。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他在相州光严寺,发愿为皇帝诸师父母乃至一切众生,施舍身命财物,建立礼佛、转经、众僧、众生、离恶、头陀、饮食、食器、衣服、房舍、床座、灯烛、钟呗、香、柴炭、洗浴等16种无尽藏行,“愿施无尽,日日不断”,直至成佛为期。开皇七年(587),信行已经48岁,他写信给相州知事,誓愿顿舍身命财物,从事无尽藏的布施,要求相州知事代为奏闻,让他推行这个志愿。
  这时左仆射(丞相)高熲,闻信行盛名,因请隋文帝召他入京,并施资于长安真寂寺建立别院,供养信行居住。信行教导弟子悉行头陀乞食,日止一餐,他又效《华严经》常不轻菩萨的榜样,路上遇人,不问男女,悉作行礼,谓之“普敬”,他领导的教团很快得到许多道俗的信奉。他晚年多病,于开皇十四年(594)圆寂于真寂寺,年55岁。弟子净名、慧了等300余人,依林葬法,收其遗骨起塔于至相寺旁,门徒殁后皆葬于此,建为信行塔院,称为百塔寺。
  三阶教把全部佛教依时、处、人分为三类,每类又各分为三阶。所谓时的三阶,即以佛天灭度后初五百年正法时期为第一阶,次五百年像法时期为第二阶,一千年后的末法时期为第三阶。所谓处(即所依世界)的第三阶,处有净土、秽土之分。净土是第一阶一乘所依的世界,秽土是第二阶三乘及第三阶世间众生所依的世界。所谓人的三阶,是依人的根机而区别的。第一阶是最利根的一乘,包括持戒正见与破戒不破见两种根机。第二阶是利根正见成就的三乘,包括戒见俱不破和破戒不破见两种根机。第三阶则为戒见俱破的世间颠倒众生的根机。
  三阶教以苦行为宗旨,反对净土宗所提倡的念佛三昧,主张不念阿弥陀佛,只念地藏菩萨。说一切佛像是泥龛,不须尊敬;一切众生是真佛,所以要尊敬。这些宗旨与当时佛教界的理论和行持不协调,因此不断受到打击,终至断绝。
  三阶教被隋文帝接纳后在长安化度寺即真寂寺及光明、慈门、弘善、慧日五寺建立三阶道场,以化度寺为中心,建立无尽藏院。以后发展到京城内55寺各有三阶禅院,其住持相续近200年,僧尼二众有千人以上,都奉三阶教法。从信行圆寂后,至唐开元年间前后百余年三阶教遭到四次打击,历经隋开皇二十年,唐武周证圣元年,圣历二年至开元十三年(725)命诸寺三阶院除去隔障,和大院相通,使三阶教僧与一般僧侣同居,不得别住。所有三阶教籍全部除毁,至此,三阶教逐渐消亡。
  三阶教的七阶礼忏,由信行编出有《七阶佛名》,作为日常礼佛忏悔的仪式,即所称《礼佛忏悔文》,是三阶教徒持诵的课本。《七阶佛名》的礼诵次序是:敬礼常住三宝,叹佛功德,普光佛等53佛,释迦佛等35佛,宝积佛等25佛,忏悔文、梵呗文、说偈文、三皈依文、无常偈等。这一系的宗教仪式,成为后世中国僧侣晚课及“打普佛”的母本。
  (二)天台宗所依法华经渊源于古长安
  天台宗这个佛教宗派,是由隋朝天台山一位大德智凯,称智者大师所开创,后世称之为天台宗。此宗的教义正依《法华经》,所以也称法华宗。据《法华》一经,本译自草堂寺(在今户县)罗什法师。天台宗虽然说产生和成长于江南,而其传播实渊源于古长安。例如,日本国的日莲宗是根据草堂鸠摩罗什所译《妙法莲华经》五字经题而创宗,他们便尊罗什为祖师,拜草堂寺为祖庭。所以说天台宗是属于长安佛教传播与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