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东山文化对当代佛教文化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东山文化对当代佛教文化建设的启示

  禅典的流布和禅法的信奉传播构成了佛教文化的独特一面,而东山禅典及其禅法的传播对中国佛教文化的构成贡献之大,影响之远举世共识。本文试从东山禅文化对发展当代佛教文化的借鉴作用给以探讨。
  一、丰富的文化沉淀:
  我们只所以从文化的角度看东山法门,关键是它有丰富的文化沉淀。东山文化基于远近发扬的东山法门,已成为富有的禅文化。众所周知,东山法门因道信的传法弟子弘忍禅师住蕲州东山传扬禅教法门而立。东山法门里的顿渐二教由慧能神秀及其门徒所弘扬。与他们有关的历史文化沉淀和著作有:《续高僧传》、《楞伽师资记》、《传法宝记》、《历代法宝记》、《楞伽人法志》、《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菩萨戒法》、《宋高僧传》、《宗镜录》、《修心要论》、《最上乘论》、《导凡趣圣悟解脱宗修心要论》、《略说修道明心要法》、《观心论》、《檀经》、《景德传灯记》等。这些遗留作品今天看来正是东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征;是探讨东山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宝典。
  二、东山文化的特点:
  第一、文化传带的是思想,东山文化宣扬的是平等、非暴力,和谐改造人生的思想。东山文化的宗旨是让学者明了自已的心性,即佛性或菩提(bodhi)。我们说它是传带平等思想的文化是因为东山文化宣传心即是佛,心佛不二。不言而譬,人人有心,佛性面前人人平等。我们说其是非暴力思想的文化,是由于它在推动佛性或菩提(bodhi)的开发上,在转凡心为佛意手法上,不借外力,仅仅提供简而易行的办法,即守一或守心。佛性即觉性,菩提(bodhi)亦是觉或慧识。所以,守心就是守护觉了或慧识的正念,以除不正或迷。这主要是让人自然摄心守意,守真防迷,观空摄心入定。
  东山文化中的正念内函是健康的,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所需要的,因为,正念指的是念佛性,念有心者有佛性、菩提和佛心。而佛心与光明、美好圆满、慈悲智慧是等同的。众所周知,人类的一切不和谐,皆源于人心的妄念。东山文化一贯提倡的不起妄心,不失正念,断攀缘,净心念念相续等与诸善法相关的内容,实有助于和谐团体乃至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二、东山文化有着淳厚的山林文化和田野文化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东山文化大师们对山林等大自然的甚深观悟上,乃至于深入于自然从事于亦耕亦禅的生活。所以,净觉在他的作品《楞伽师资记弘忍传》中记述弘忍大师的观悟时有:
  问:学问何故不向城邑聚落,要在山居?
  答曰:“大厦之材,本出幽谷,不向人间有也。以远离人故,不被刀斧损斫,一一长成大物后,乃堪为栋梁之用。故知栖神幽谷,远避嚣尘;养性山中,长辞俗事;目前无物,心自安宁;从此道树花开,禅林果出也。
  若初心人攀缘多。且向心中看一字。证后坐时。状若旷野泽中。迥处独一高山。山上露地坐。四顾远看。无有边畔。坐时满世界。宽放身心。住佛境界。清净法身。无有边畔。
  在以比喻显示道理时,亦多运用自然界存在的实物,如:
  守一不移者。以此净眼。眼住意看一物。无问昼夜时。专精常不动。其心欲驰散。急手还摄来。以绳系鸟足。欲飞还掣取。终日看不已。泯然心自定。
  又云。汝正在寺中坐禅时。山林树下。亦有汝身坐禅不。一切土木瓦石。亦能坐禅不。土木瓦石。亦能见色闻声。著衣持钵不。楞伽经云。境界法身。是也()
  南传上座部佛教僧侣分禅修的山林派和服务性的聚落派,东山文化的特点也反映了中国佛教僧侣也有相似的分流,道信和弘忍二个人都是一生在山林修道的禅僧,唐时东山佛教文化是中国山林派佛教文化的特色之一。
  第三、亦耕亦禅的文化生活。弘忍继承和发展了道信倡导的山林佛教的禅家宗风,聚徒定居,把修禅与日常生活打成一片,生产自给,把禅的修行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但丰富了禅僧的生活,从而也改造了山居林处,独自苦行的传统修禅方式,并使达摩以来随缘自在的修行观具体落实到实际的禅行生活之中,亦农亦禅的修禅生活中透露出特有的中国禅宗文化导向。中国禅宗的基本组织形式与生活自主性於是得到了确立。
  三、东山文化发展的特点:
  东山文化的大本营是东山的寺院。它的培植者是道信、弘忍禅师。这二位大师都是德高大悟之人,有感化僧俗的道德和智慧。在推动文化的管理上,他们都运用了传统的授徒和传法的办法,以确保东山文化的相续性。在确保文化导向上,他们在自已的文化中心(寺院),鼓励门徒依照一定的禅法体悟,并时常面见门徒给以适时的开示。对于依食也不烦他人,开展自救,实行农禅并要,展现自我完善的禅林意设。
  东山文化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它由东山通过(东山)门徒的努力向区域文化发展并且形成了荆州玉泉神秀、安州寿山玄赜、随州玄约、蕲州法显、襄州通、邺州法的文化布局,之后东山文化逐渐向广东、湖南、江西、乃至全国传播发展。最后,随着唐朝国力的强大,东山文化传播到了周边国家。
  4、 东山文化对构建现代和谐的佛教文化的启示:
  今天提倡的“和谐”思想某种程度上与东山文化里的“守心”有相似之处。第一“和谐”和“守心”二者带给人们的享受都是光明的,两者“和谐”和“守心”的成果则都需要有正念追求的人们从自身自心作起,必须个个信奉,人人努力。今天的问题是如何普及“和谐”理念,如何能使人自觉地参加这个工作。东山文化中的“心即是佛”思想,把有心的人,都推到了同一个平台之上,让每个人可以从本性上,佛性上,自然拥有和担负着自身和社会健康发展的责任。这个思想值得东山文化即具禅院文化的独特性,又有使之大众化的种子。
  第二、东山文化的传扬是以禅院为中心,以培训和传法为保障,以门徒中的优秀骨干为力量,以亦农亦禅的文化活动生活为统一的表相。这些在推动和谐佛教文化的今天仍有借鉴作用。
  第三、东山文化仅仅是佛教文化的组成部分,为部分信奉者所敬仰,但它含有平等、非暴力、和谐改造人生的因素和特点,对构建今天和谐佛教团体,发掘佛教文化内容不容忽视。佛教的旗帜代表着,平等、非暴力、和谐、慈爱和智慧,也就是代表着佛性。佛教徒的认识和行动必须得统一到这个旗帜之下。否则,就会成为一个不守心,行为怪异的人。会疏远教团,被知情的世人所轻视。
  总之,东山文化的沉淀需要我们挖掘,其内函,需要我们用心体悟;其思想的现代价值和功用值得爱好和谐、进步的人们去把握和运用。由其是在保障和谐思想推动和实施上,有其一定的现时意义和深远价值。
  今古相比,寺院主要的功能仍然是,肩负教育、提高信众文化素质和传文化信仰的职责。佛教寺院在推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上占有着重要地位。如上所言、文化的传播,实质上是传扬思想;对大众或信众来说,它不光是输给思想,关键给予什么样的思想导向和理念。新时期,具有教育和传播文化地位的佛寺,要从祖师那继承些什么,应该适时增入什么?值得我们思量。我们觉得,东山文化对当代佛教文化构建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以禅净化人心,去除三毒的功用是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人的贪婪、瞋恨和愚痴仍然是社会的矛盾根源,佛法禪法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毒根。(2)亦农亦禅这个源于自养的理念,或参于社会生产建设的发展理念上,在不违背佛法的原则上,其形式不应局限于农。(3)在服务利益众生的形式上,祖师以寺为中心,开展心灵咨询服务、医药服务、教育服务,祖师们以个人的道德风范感化一方的事实,值得当代的大德方丈们去推广。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