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藏译梵典质量优于汉译梵典例证之二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韩镜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藏译梵典质量优于汉译梵典例证之二
  引言
  梵文中有两个词都可以译作汉文的“识”字,一个是Vijna,一个是Vijapati,并不是没有差别的。在讲八种识体时专用Vijna,而讲“唯识”时使用Vijapati。玄奘译师除在译《唯识二十论》中“心意识了”四个异名时,不得不将原译成“识”字的Vijapati译为了“了”以外,其他地方都没有把两个词分开来译。
  而西藏智军等译师会同印度译师支坚持两个词的差别不相混淆,Vijna乃是在特殊语言环境之下用的,即表示在内外六处两种色处之间,能起的一种辨别作用,很明显是有能辨别、所辨别的两个方面:而Vijana只是讲所有的东西都是“分别”或“遍计”,内外,能所等等也不例外,除分别或遍计之外并没有任何东西存在,没有能所两个方面的问题,只能说在缘起上有能而无所,一个东西本身就是分别或遍计,在这种语言环境下用的这个词。
  唯识学在无著、世亲看来只是唯了别识,如果跟辨别识混淆起来,唯识学的内容就大有问题了。无著在《摄大乘论》里特别强调“唯了别识”的理论,内容也很丰富。世亲写二十颂、三十颂就是为了阐明无著的、也就是慈氏学的“唯了别识”的理论。
  末法时期大乘佛陀法所以衰微及变质约有两因:一者为汉藏译师对大乘理论的误解,二者为传承者共同无始无明在作崇。
  今当列举玄奘与智军等两类译师之对立译文(智军等藏译由韩镜清暂且试译成汉文)。
  第一对立译文:
  奘译《摄大乘论》卷二、1上6:“此中何者依他起相?谓阿赖耶识为种子,虚妄分别所摄诸识。”藏译为:“此中云何依他起能相?若具有阿赖耶识种子、虚妄能遍计所摄之了别识。”(德格版《丹珠尔》唯识部Ri13上3)
  奘译《摄大乘论》卷二、4上9:“以意识为见。”藏译为:“意辨别识之了别识者、即能照见。”(唯识部Ri15上4)
  第二对立译文:
  奘译《唯识三十颂》第17颂:“是诸识转变,分别所分别,由此彼皆无,故一切唯识。”藏译为:“此转为辨别识者,既为能分别,由此其所分别乃无有,故一切唯了别识。”(唯识部'Si2下3)
  奘译《唯识三十颂》第28颂:“若时于所缘,智都无所得,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藏译为:“此由曾能知此故,彼所缘不可得时,即安住唯了别识,所取无、能取此无。”(唯识部'Si3上1)
  第三对立译文:
  奘译《唯识二十论》第9颂后至第10颂:“谓若了知从六二法有六识转,都无见者乃至知者,应受有情无我教者,便能悟入有情无我。复依此余说唯识教,受化者能入所执法无我。谓若了知唯识现似色等法起,此中都无色等相法,应受诸法无我教者,便能悟入诸法无我。若知诸法一切种无,入法无我,是则唯识亦毕竟无何所安立,非知诸法一切种无乃得名为入法无我。然达愚夫遍计所执自性差别诸法无我,如是乃名入法无我。非诸佛境离言法性亦都无故名法无我。余识所执此唯识性其体亦无,名法无我。不尔余识所执境有,则唯识理应不得成。许诸余识有实境故,由此道理,说立唯识教,普令悟入一切法无我,非一切种拨有性故。复云何知佛依如是密意趣说有色等处,非别实有色等外法为色等识各别境耶?颂曰:以彼境非一,亦非多极微,又非和合等,极微不成故。”
  藏译为:“依二六色处辨别识生起,从独一见者乃至独一知者了知些许都无以后,由宣告所有补特伽罗都无有我故,此等以及调伏者悟入于初特伽罗无有我。而宣说又于其他者:则唯于唯了别识宣示。
  云何悟入法无我耶?即此唯了别识中出现显现色等法。而色等之能相法了知为毫无所有便当悟入。
  若法一切行相无所有者,则由此所谓唯了别识亦成为无有故性如何安立?由法者、一切行相非是无有故,如是于法悟入无我由为所分别之体性、若彼诸凡愚遍计所执之体性诸法之自笥由无我故,所有佛陀之境界,离言体性非是无有。如是亦由唯了别识亦由通达其他了别识遍计所执体性故、法无我故。乃外者其他了别识之义故、不成就唯了别识性,由诸了别识具有义故。若则不成为由薄伽梵过去意趣亦说色等生处,如色等有所谓彼等亦成为了别识内自境界云何通达耶?如是‘若此者一非境界,亦非是众多极微,亦非是彼等和集,如是极微不成故’。”(唯识部'Si6下1)
  敬颂〓法运重兴
  韩镜清敬上
  1997年8月17日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试验
下一篇:我心中的玄奘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