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略谈观心(耕云导师)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耕云导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略谈观心(耕云导师)
  修观有两种——一种主动作意的是有为法,另一种只客观观心的是无为法。
  观心也有两个阶段:初级是念念自知,虽有许多杂念妄想,禅宗古德说:“识得不为冤”,同时要能自己“当家作主”,意识里冒出来的坏念头要否定它、不随顺它(否则随想入阴就不是修行了);意识里冒出来的如果是好的念头,有用的是灵感就把它记下来,没用的或自己现前用不上的也不要随顺它继续幻想(否则也是随想入阴,心会沉入阴境难以自拔,连带身体也浪费、消弱能量,神经衰弱)。这样只客观地“看”自己意识里有些什么念头,(第二步,观 念头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可参照虚云老和尚开示的参话头窍决,观 念头的起源、念头未生起前是个什么状态[这和密宗最高阶段的大圆满修法很相似]。)训练久了以后杂念妄想这些客尘小贼因为主人公在位执政,就不敢放肆作怪而会逐渐减少以至于无了。到这个阶段,就是高级的观心,也叫观照、观自在,这时的法要就是时时自觉(不是觉ta[他;她;它]),念念自知(“长空不碍白云飞”,工作生活中需要想的就主动起念[会感觉念头很淡],过后就丢开,不停留在那些当时要用的意念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自观自在,无住省心。此后空旷其心、灵明寂照的自觉,才是真正的无为法、成佛心法,“入千万人中如无一人相似”,就进入了超越四禅八定的“离执禅定”,这时绝大多数人因为业障多心垢重的影响,一般不能“就路还乡”,必须在此心境基础上专修(细微严密的反省发露忏悔改过的)“去执禅定”,才能达到最后的“无执禅定”,至此才会有佛门独有、与外道不共的“漏尽通”,生生世世归档装在第八识里的资料随时可以调出来用,也不需打坐入定,一天二十四小时行住坐卧都在大禅定中而活用无碍。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