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大理古代寺院藏书文化概略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何俊伟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大理古代寺院藏书文化概略
  何俊伟
  (大理学院图书馆〓云南〓671000)
  [文摘]:大理是白族主要聚集地区,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诏大理历史文化”,同时大理又被誉为“文献名邦”,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与大理古代藏书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的,而大理古代藏书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寺院藏书对推动大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大理古代寺院藏书文化体系形成和发展因素,寺院藏书文化、藏书特点作了分析,并对其历史价值作了简要概述。
  [主题词]:大理〓寺院〓藏书
  中国古代寺院藏书在汉传佛教寺院的兴建和译经活动中初露端倪。大理古代寺院藏书也随着佛教和佛经的传入而兴起。南诏后期、大理国时期佛教得到了发展,佛经也随之而传入大理地区。开元三年(714年)南诏遣使张建成入朝,“玄宗厚礼之,赠浮图像,云南始有佛书”及各时期的求经、赠经和购经,使大理古代寺院藏书在吸收汉文化经籍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寺院藏书特色、体系。与古代大理私人藏书和书院藏书共同形成了大理古代图书事业的主体。
  1大理古代寺院藏书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原因
  11汉文化的传播及吸收
  大理古代自南诏始就推崇儒学。《全唐文》(卷82)载高骈《回云南牒》中说“赠书习诗…传周公之礼节,习孔子之诗书”;《南诏野史》载:自贞元年间,南诏派子弟到成都学习。大理国时期由“尚武”转向“尚文”,出现了即读佛经又读儒家书籍的“释儒”阶层,并广求汉文典籍,广泛传播汉文化。明清更是大理汉文化的繁荣时期。大理古代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长期以来不断对汉文化的学习和吸收,使大理地区的汉文化得到了广泛应用和传播,同时也为汉文佛籍的进入和大理佛教经籍藏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
  12佛教寺院的兴建
  南诏后期由于积极推崇佛教,大量的汉文经籍得到了传播,僧侣成为了南诏上层的组成部分,寺院遍于南中“家知户到,皆以敬佛为首务”。[1]公元832年,南诏在赵州建遍知寺;公元836年,南诏建三塔寺。大理国时期,段思平岁岁建寺,铸佛万尊。大理国主共23主,其中有八位禅位为僧,一位被废为僧。大理国时期的僧侣被称为“释儒”或“儒释”,凡科举皆从僧侣中选拔。李京《云南志略》载“有家室者名师僧,教童子多读佛书,少知六经者,段氏而上,选官置吏皆出此”;元·郭松年《大理行记》也载“师僧有妻子,然往往读儒书,段氏而上国家者,设科取士皆出此辈”。元代由于最高统治者的提倡,大理地区的佛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元代郭松年《大理行记》就载:“此邦之人,西去天竺为近,其俗尚浮图,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一岁之间,斋诫几半,绝不茹荤钦酒,至斋乃已,设山寺宇极多,不可殚记”;明代大理地区佛教尤其盛行,明代政府维护佛法,设置僧官。大理地区有大理僧纲司居普宁寺,辖五十七寺一庵;鹤庆府僧纲司住幺化寺,辖十五寺一庵;蒙化府僧纲司住等觉寺,辖六寺三庵。[2]明洪武十九年,皇朝颁发天下各寺张挂圣旨指示“禁治诸色人等,毋的轻慢佛教,骂詈僧侣,非礼搅扰,违者处官司约束”。这时期鸡足山发展为以寂光寺为首的8大寺71庵。清代诗人吴伟业对大理佛教云“洱水与苍山,佛教之齐鲁”,永昌诗人张含《苍洱歌》中写到“叶榆三百六十寺,寺寺夜半皆鸣钟”。大理地区佛教寺院的数量可见一般。大理地区佛教的发展,寺院的不断兴建,客观上为寺院藏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进而推动了大理古代寺院藏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藏书文化的发展
  21藏书来源
  211广求汉文佛教经籍
  佛教的发展,使大量的汉文经籍在大理地区得到了流通。大理古代自南诏始就不断对佛教经籍进行收藏,这也是大理古代寺院藏书体系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南诏开元三年(714年)“遣其相张建成入朝……赠浮图像,云南始有佛书”;[3]天宝六载十月,筑太和城,唐赠《金刚经》;[4]唐宪宗十一年(816)得“六家经疏”请国老杨自宽为国人讲疏,[5]可知唐王朝给南诏的赠书多为佛教书籍;公元829年“丰〓嵯巅遂入寇,以蜀卒为向道,袭陷邛、戎、…引兵入成都,取诸经籍……而还”,[6]南诏军队四出巧掠,其所掠书籍中必有佛籍。大理国时期,南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段正淳使高泰运奉表入宋求经籍…”;[7]高宗绍兴六年(公元1136)“大理国献象及马五百匹……而赠书蒙遣之”;[8]宁宗开禧三年(公元1207)段智濂派人“入宋取大藏经,置五华楼,凡千四百六十五部”;[9]据《桂海虞衡志》载“乾道癸已(公元1173)大理人李观音、董六斤黑、张般若师等到横山市马,购《五藏论》、《大般若》等佛经;同时大理商人将所购书籍列成清单,直接向邕州官府索购,邕州官府也只好照书单所列“将《文选》……及医、释等书,厚遣之而不敢上闻也”;[10]元代宗廷〓三年(1316)元朝向云南赠《大藏经》藏筇竹寺并转阅祝圣寺,此经包括《经藏》、《律藏》、《论藏》三部分,共计约6010卷808册;明代据《滇载记》云:“大理赵州有名僧董伽大师,洪武间游南都,太祖召对,颁赠法藏并敕建法藏师”,此《南藏》现有6331卷842册;此外明万历十四年(1586)又颁赠《北藏》现存约2000册;[11]另大理凤仪北汤天村法藏寺碑载“今之法藏乃赵州知州段信苴祥,清平老比丘并杨善等,前来钱塘印造三乘大藏之经文,置于本州大华藏寺,至大明圣世洪武壬戌(1382)春……,救得二千许卷安于石洞……。予等前法滇池,于太慈、圆通二寺之中,请得五千余卷,捋来本郡,合为一藏。洪武三十五年(1392)命工起兹藏殿,以经置之。”此经现存3000余卷;此外鸡足山自佛教兴起后,高僧辈出,积累了大量佛教经典,明代也是大理地区佛教寺院藏经最多的时代。据李仙根《鸡足山藏经记》载:万历十四年九月,明皇太后命工刊印续入藏经四十一函,并旧刻藏经六百三十七函颁华严寺;天启四年,印造全藏六百七十八函于悉檀寺;加上僧人到浙江,江苏一带募来的正藏,一次驮回六千七百六十卷;另据《宾川县志》载:“明万历十年(1582)颁藏经1部,藏华严寺华严阁;万历十七年(1589)颁北藏1部,藏大觉寺二观楼;万历二十二年(1598)颁藏经1部,藏放光寺御藏阁;天启四年(1624)颁藏经1部,藏悉檀寺法云阁,崇祯十四年(1641)又请嘉兴藏1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赠祝圣寺“龙藏”全部(清内务府刊印藏经)藏藏经楼。可见大理古代各个时期对汉文佛经的收藏非常重视,数量也是很可观的。
  212大理地区佛教经籍的收藏
  2121南诏大理国时期,以写本佛经为主
  大理古代寺院藏书除向内地广集佛经外,随着佛经收藏数量的增多,大理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具有晋人笔意的本地写经。南诏世隆时写《金刚经》一部;南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大理国将抄写的金银书《金刚经》三卷,金书《大威德经》三卷献给南宋王朝;[12]郑氏大长和国之时,郑买嗣令(公元923)(公元923)僧智照写《封民三宝记》;据《桂海虞衡志》载:“邕人得《大悲经》称为坦倬赵般若宗祈禳目疾而书”。说明大理国时期写本佛经书籍作为商品流入了邕州地区;万历《云南通志》卷十三载“玄凝宗师日以写经为课,笔法尝如神助浑洒,须叟便能累纸,坐化之日,计其平生手书藏经多至万卷”;《滇载记》载:“无言和尚曾书大般若经千余卷”。1956年大理凤仪北汤天村共发现南诏大理国写经计20余册。
  2122元明清佛教藏书以刻本为主
  元明清佛教藏书除内地刻本外,大理地区也出现了不少刻经。大理古代刻经最早的木刻本是大理国兴智时期(公元1251)的《佛说长寿命经》;元代民间仍崇信佛教,寺院盛行刻经。从凤仪北汤天村发现的佛经中,属于元代和明初大理刻本佛经有280多册,其中八十卷本《华严经》内刻有“感通寺玉龙山比丘镜心舍财刊印”、“苍山僧人赵庆刊”等牌子和字样;另还刻有《金光明经》。1981年佛图塔出土佛经大部分为元代刻本,《慈悲道场忏法经》并有“苍山僧人赵庆刊”;《般若真言》上也有“和时村……滇南僧梵庵谨志书经苍山李惠刊印大理僧大师杨胜”;《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有“施主杜榆城隆造”题记。另元代释自周刻《大华严方普贤灭罪称赞佛名宝忏》所用纸为鹤庆白棉纸,并经入璜加工,是一人手书上版的“写刻”,可见元代大理地区佛教寺院刻印技术已达到成熟阶段。清代康熙三十五年大理有刻经《千佛名经》。
  22藏经内容
  221汉文佛经
  大理自古以来受汉文化的影响极深。不断对汉文化的吸收,使大理地区的汉文化水平极技高。大理国时期的“儒释”、“释儒”既读儒书又读佛典;大理古代不同时期的求书、购书及历代中央王朝的赠书都是汉籍,就连大理古代高僧的佛教注疏也是汉字白读。元郭松年《大理行记》就载“……所诵经律,一如中国”。就从大理出土的几批古代佛经来看也多为汉籍。
  222疏
  大理古代对汉文佛经进行了白文注解。《护国司南抄》据侯冲先生考称是南诏义学教主,大理名刹崇圣寺三塔主持玄鉴对良赉《护国司南抄般若波罗密多经疏》中部分字、词、句进行训解。元初昆明筇竹寺雄辩大师“以白人之言为书”;大理国写经《仁王护国波罗密多心经·奉特品第七》半卷和《嘱累品第八》,其上的白文旁注约1778字,另一卷白文旁注为910个;另有用汉、白、梵三种文字相杂书写,间有朱笔批注或圈点的佛书,如大理国时期的《通用启请议轨》和《大灌顶议》等;大理古代还有来自中原的疏有《大方广华严经疏》、《大方广圆觉修多了义经疏》、《说无垢称经赞》、《三乘人道疏抄》、《法华疏》、《梵网经疏》、《佛说灌顶荡师经疏》、《大日经疏》等。
  223撰述
  大理古代僧人还撰述了部分经书,主要有《大悲经》、《维摩诘经常》、《海会八明至四种化现歌赞》、《转四业酒?歌》《封民三宝记》、《白古通》等。
  224非佛教藏书
  大理古代自南诏兴佛以来,特别是大理国时期僧人成为“儒释”或“释儒”。其既读儒书也读佛书,寺院成为学校,僧人成为老师,凡科举取士,皆出其中,这一时期寺院藏书除佛经之外,应收藏有大量非佛教经籍,至元明时代也如此,明代大部分书院也多设在寺院之中。大理古代寺院非佛经图书主要有“经、史、子、集四部、志书、僧人自著、诗文、医学等。据1988年《宾川县委统战志》佛教部分载:现存鸡足山寺院藏书中就有《鸡足山志》十卷六册,民国《鸡足山志补》四卷,《大清会典》(乾隆甲申年刊印),此外大理国时期僧溪智曾著有医书《脉冲要书》等非佛教书籍。
  2大理古代寺院藏书文化的特点
  31藏书来源丰富
  大理古代寺院藏书来源丰富,有印度僧人带来的梵文经书;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写本佛经和历代大理刻经;有通过求经、募经和购经等方式获得的经书;还有大量的历代汉王朝的购经,,其中以明清两代赐经最为丰富,仅在鸡足山各寺院中藏汉文大藏经就达十余部。
  32具有本民族特色
  大理古代寺院藏书,部分是用民族文字写成的,在现存的南诏大理国时期写本佛经中就有用汉、白、梵三种文字相杂书写过或汉文佛籍和白文注疏、批注过,这种用汉字记白语而形成的佛籍,在全国佛籍中,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33对佛经的庋藏与流通的重视
  大理古代随着佛教寺院的兴建,佛教经籍的增多,就要求对佛经进行庋藏和流通。对佛经的收藏,建有专门的藏经楼:大理国时期就建有“五华楼”藏大藏经;后历代各寺院均建有藏经楼,其中明清建楼最多,而以鸡足山寺院建藏书楼为最盛,有华严寺华严阁;大觉寺二观楼;放光寺御藏阁;悉檀寺法云阁,祝圣寺藏经楼等。在寺院藏经中,大理古代出现了许多抄写经籍。据《〓古通浅述》载:“世隆以所得金银、钱粮写《金刚经》一部”;又载“拜李贤者等为师,建佛顶、莲宗、传心三寺,罗写金字《藏经》一部”,随着写本佛经的增多和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出现了大理刻经,据凤仪北汤天村出土佛经统计,大理古代刻印的佛经,元明时期约280多册,其中以《华严经》为最。同时还加强对佛经的流通。据筇竹寺《大元洪镜雄辩法师大寂塔铭》记:李氏子于公元1255年到内地游学,历15载,回滇以后以俗为讲“以〓人之言”讲《维摩经》等20余年,这为佛经的传播启到了重要的作用。由次可见,大理古代寺院藏书除注重庋藏外,还注重其流通。
  4大理古代寺院藏书的历史价值
  41保存了大量的珍贵的文化典籍
  大理古代藏书无论是官府藏书还是私人藏书数量都很少,只有寺院藏书数量居多,且大理古代保存下来的书籍中佛经数量是较多的一类,这主要集于寺院对藏书的庋藏与流通。大理府赵州法藏寺住持僧钦取赠红阿叱哩不动辣嘛董贤,他在洪武十五年抢救了被明军毁余的2000余卷大藏经,后又发愿由昆明大悲、圆通两寺搜集5000余卷合为一藏;明鸡足山僧人幕经,一次驮回六千七百六十卷,现大理古代寺院藏书有法藏寺藏经3000余卷,三塔出土经卷完整的写经4件;佛图塔出土经卷40余卷;另鸡足山藏经:祝圣寺一藏,华严寺一藏(残缺),寂光寺一藏(续藏),悉檀寺半藏,这些藏经对研究大理古代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具有珍贵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大理古代白文注疏的写经在全国收藏的写本佛经中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所以大理凤仪北汤天村经卷的发现被史学界誉为“北有敦煌,南有大理”。
  42推动了大理古代文化的发展
  寺院藏书作为寺宙文化的一部分,它是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产物。特别大理古代寺院在南诏大理国时期起到学校的作用,僧侣并是老师,既教儒学也读佛籍,对社会起到了普及教育的作用。其对推进大理古代文化发展的意义是深远的。大理国人好礼恭敬闻名天下,“其人皆有礼义,敬诵佛书……”,一大批文人墨客和文献典籍载入史册。大理国时期的《大理国梵像卷》就是中华民族12世纪优秀的美术巨作之一。大理之所以成为名副其实的“文献名邦”,这与早期寺院对文献的庋藏、流通和寺院对社会的教育普及作用是密分不开的。
  43促进了与内地的文化交流
  寺院藏书多是汉文经籍,一些内地佛经传入大理地区,同时大理的一些佛经也流向内地,在不断的佛经流通中,一方面使大理古代佛教事业得到发展,藏书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大理本地的佛经特别是写经、刻经事业得到发展,大理的一些高僧大德也云游内地,并带回中原的一些先进文化“以〓人之言为书”。鸡足山鼎盛时期寺院林立,全山共有490多所寺、庵、殿、堂,僧人近3000人,成为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其正是与汉文化交流的结果。
  注释
  [1]元·李京《云南志略》(载南诏史研究参考资料〓第一辑198110)
  [2][3]《〓古通纪浅述校注》尤中校注1989版
  [4][5]明·李元阳《云南通志》(载南诏史研究参考资料〓第一辑198110)
  [6][8]《宋史·诸志》(云南史料丛刊〓第一卷〓方国瑜主编1988版)[7]明·阮元声《南诏野史》(载南诏史研究参考资料〓第一辑〓198110)参考文献
  [1]李缵绪杨应新主编《白族文化大观》,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版
  [2]颜思久著《云南宗教概况》,云南科技出版社,1991版
  [3]李国文编《通向彼岸的桥梁——云南民族宗教信仰》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版
  [4][5]李东江著《大理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研究》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版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