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第六届纪念涵静老人宗教学术研讨会——宗教关怀与现代生活”综述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李建欣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第六届纪念涵静老人宗教学术研讨会——宗教关怀与现代生活”综述
  由台湾中华宗教哲学研究社主办的“第六届纪念涵静老人宗教学术研讨会——宗教关怀与现代生活”于2005年12月23-25日在台湾南投县鱼池乡中明村天帝教镭力阿道场举行。自1992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与中华宗教哲学研究社每两年在大陆合办一次宗教学术研讨会,至今已举办七届;白1995年李玉阶先生逝世周年起,中华宗教哲学研究社每隔一年在台湾举办一届“纪念涵静老人宗教学术研讨会”,每届都设立一个主题,此前已举办了五届,其主题分别为“中国文化与中国宗教”,“新世纪的宗教与文化”,“宗教信仰与现代文明”,“宗教修持与宗教研究”,“宗教信仰与社会危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组成代表团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张新鹰为团长,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交流委员会副秘书长杨建国为副团长,团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卢晓衡、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马西沙、何劲松、韩秉芳、乐峰,副研究员李建欣等。参加研讨会的台湾学术界、宗教界人士共一百多人,宣读论文27篇。
  开幕式上首先由中华宗教哲学研究社荣誉理事长李子弋致辞,之后张新鹰团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吕宗麟发表了《宗教关怀与现代生活——生命的价值及人的尊严》的专题演讲,他认为“珍重自然界的内在价值,珍视生命的意义,维护人的尊严,理应成为当代不同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在分组研讨中,李建欣宣读了论文《宗教与世界和平》,提出可以从宗教的内在与外在方面来认识世界宗教,而自二战以后人们对和平的认识也可以概括为从外在和平向内在和平的不断深化,从而可以在宗教的外在方面与外在和平之间,宗教的内在方面与内在和平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共同为世界和平的构建做出贡献。潘树仁发表了论文《宗教流传与现代生活之融合》,刘见成宣读了论文《寻找上帝:人性中的宗教关怀——威廉·詹姆斯的宗教哲学》,他将詹姆斯的宗教观概括为“实用主义的有神论”。宋光宇发表了论文《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宗教?》,其中分析了科学的本质和假设,并借用生命多重结构的概念来说明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对应关系。曾昭旭宣读了论文《宗教的商业化与反商业化》,他认为“虽处于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现代社会,宗教依然不需要建构并维持一个巨大的机构运作。它应该仍然坚持‘人’的主导地位,只有真诚的心才能通向永恒的信仰,以不息的修行为启动这通天动力的主要依凭,并以生命对生命的感格方式为救度苦难众生的正途。”
  中华宗教哲学研究社秘书长李显光发表了论文《世乱与宗教》,他广泛地引用道教、民间宗教等的资料充分论证了宗教与世乱的关系。何劲松发表了论文《论黄庭坚书法思想的禅学墓础》,文中讨论了黄庭坚建立在禅学基础上的“尚意”书风在书法美学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的书法美学思想对当今中国书法探索所具有的借鉴意义。韩秉芳宣读了论文《(香山宝卷)与佛教的中国化》,文章以《香山宝卷》作为个案,通过观世音中国化的过程,充分彰显了佛教中国化的过程。马西沙发表了论文《历史上的弥勒教与摩尼教的融合》,它从摩尼教原始教义即融入弥勒佛观念开始考证,继之隋、唐、五代两教融合之史实,再继之钩沉北宋、元代之香会,而至元末之“香军”、“烧香之党”,皆为论说当今学界主流看法——元末农民起义为白莲教起义是对历史的误判。李丰楙)宣读了论文《静坐与禅修:台湾中产阶级的修行实践》,文章透过分析台湾中产阶级静坐与禅修这一新兴宗教现象,得出结论:“既可赋予身心之道一种新价值,也能符合科学求知的现代意义,因此这一东方人的生活智慧与实践经验,就可向‘非东方’社会逐渐传布,经由亲身实践而印证其具有普世性的价值与意义,或许这也是西方人士转向东方取经的心灵之旅吧!”黄崇修发表了论文《中国医学思想史上‘郁’概念之发展及革新》,乐峰发表了论文《中国基督教的过去和现在》,范纯武宣读了论文《明清以来洛阳桥传说文本的演变——兼论其与华东地方民间信仰的关系》,周贞余发表了论文《天帝教心物一元二用论探微》。郑志明发表了论文《台湾宗教团体的教育文化事业》,文中指出“宗教团体在推动各种教育事业时,必须时时刻刻地进行神圣与世俗的评估与检讨,要把握到在终极意义下所采取的行为、观点与生存形式,真实体验来自宗教的价值实现,随时注意避开外在世俗权威的扭曲与变形,以获得人类集体心性向上提升的能量,来断绝掉向下沉沦的失调与堕败”。黄运喜发表了论文《地方开发与寺庙发展之关系——以新竹县为中心》,盛业信发表了论文《从台湾王爷信仰的演变与发展试谈台湾民间宗教关怀与现代生活之关系:以南鲲鹪代天府为例》。
  萧登福宣读了论文《从道教的生命观看道教的人文关怀》,江达智发表了论文《(太平经)的生态思想——中国古代风水术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刘焕玲发表了论文《全真教祖王重阳的真功真行》,林安梧发表了论文《‘新道家’与‘治疗学’:论‘根源的回归’与‘存有的照亮’》,他以傅兰克的意义治疗学为视角来观照中国的儒、释、道、民间信仰等,从中发掘出对现代人极具意义的精神价值,颇具启发意义。邝芷人发表了论文《‘太一崇拜’与‘三清信仰’及其本体论意义》,他用比较哲学的方法,以西方的本体论来观照中国道教的教义有一定的新意。刘文星发表了论文《周安士对儒释思想的比较与会通:以(阴骘文广义节录)为例》。
  全体与会者在一种亲切、自然、轻松的气氛中互相交流关于宗教关怀与现代生活的研究心得与体会,论文涉及儒、释、道、耶、伊斯兰教、民间信仰等各种宗教与信仰;研究方法多样,有哲学的、文献学的、艺术的、人类学的、社会学的,不一而足;研究对象的层次繁多,有关于一部经典的、一个地区的、一个国家,乃至全球与整个宇宙的。总之与会者畅所欲言,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增进友谊。总体而言,大陆学者更倾向于历史的研究,其研究与现实的关联度相对弱一些;台湾学者侧重于宗教在现代社会之功能与作用的研究,尤其重视田野调查,研究方法多采用人类学与社会学的方法。
  12月25日中午研讨会结束,大陆学者启程赴台北。途中经过位于南投县埔里镇的中台禅寺。惟觉法师会见了参访团一行。张新鹰团长和惟觉法师互赠了礼品。张新鹰和杨建国向惟觉法师谈到中台禅寺派往宗教所攻读硕士学位的两位法师的现况,说她们表现十分优秀,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港澳事务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研究生院的一致称赞,并希望中台禅寺与宗教所之间的学术文化交流能继续下去,通过双方努力使其达到一个新水平。之后,在副住持见达法师陪同下,全团游览了中台禅寺的主体建筑。
  2005年12月27日上午,大陆学者应邀前往台湾佛光山台北道场参观访问。在满耕法师的陪同下,参访团参观了佛光山台北道场的电视台、书画苑、佛教音乐制作部门,受到星云法师的欢迎,并与全体成员共进午餐。双方在亲切、坦诚的气氛中就广泛的话题交换了意见。
  此次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代表团赴台参加学术活动,结识新朋友,重会老朋友,交流学术研究的心得与体会,收获颇丰。同时,也借此机会增加了对台湾社会现状和宗教情况的了解,又一次使我院对台工作的独特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作者李建欣,1966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
  摘自:《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01期 作者:李建欣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