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明代妇女佛教信仰与社会规范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简瑞瑶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明代妇女佛教信仰与社会规范

  作者: 简瑞瑶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历史学系硕博士班,2003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文章标题】明代妇女佛教信仰与社会规范
  【文章作者】简瑞瑶
  【指导教师】陈玉女
  【文章页数】161 页
  --------------------------------------------------------------------------------
  【中文关键词】妇女|佛教|社会规范
  【英文关键词】Social norm ; Women ; Buddhism
  【中文摘要】
  明代妇女信佛受到官方管制,以律法明文规定妇女禁入寺观神庙烧香礼拜,该律令之制定及其社会背景的独特性,是本论文陈述的重点之一。透过本论文对正史、笔记文集、传记、公案小说等文献之整理耙梳,大致可见:一、律令禁制的目的在于导正礼教风俗,但律令的实质效力却因时代变迁与帝王的好恶而有所差异。明中叶以后,由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产生变化,致使管制佛教教团与妇女信佛政策、禁令渐趋松弛。二、万历年间,专集公案小说刊刻盛行,内容多呈现世俗所见妇女信佛之负面形象以及妇女入寺烧香礼拜的社会问题。妇女信佛管制的必要性,再次受到检证。三、无论士人或僧人对妇女信佛观的出发点有何差异,文集笔记中屡见,其将社会规范(social norm)加诸于妇女信佛行止之上,使符合社会对妇女,特别是孀寡妇女的期待。
  承上所述,可知明代上下妇女阶层信佛的整个轮廓,而无论是一般士大夫、文人或在家、出家男众,其心中对妇女信佛形象皆存有一份「理想型」(ideal type)的画像。此一妇女群体多数具备贞节、守静以及真实性情等特点,她们的社会阶层多半趋近社会的中上阶层。笔者以为无论文献史料如何记载明代妇女信佛的正、负面形象,大多置于文人所建构的社会道德衡量及其「理想型」的标准之下,用放大镜严格审视的结果。
  本文架构共分五章:
  第一章「绪论」,说明研究动机、前人研究成果、公案小说之研究成果回顾以及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统治阶层对僧尼及妇女信佛的管理措施」,主要探讨律令禁止妇女入寺的原因,与礼教风俗及佛教政策的关系。故第一节说明礼教闺范之防,第二、三节讨论佛教教团素质低落衍生的社会问题,促使统治阶层实施肃清教团政策,第四节则依据地方告示、宗规、家训等史料,略论民间社会对妇女信仰佛教的规范。
  第三章「世俗所见妇女信佛之负面形象—透过明代公案小说的材料—」,以专集公案小说为主,择取其中有关僧尼与妇女接触之案例数十则,分析妇女信佛之负面形象。第一节说明公案小说刊刻盛行的时代背景及刊刻的意义,第二、三节据公案小说所见妇女信佛动机以及入寺遭遇人身安全的威胁,说明社会大众对僧尼负面形象之形成。
  第四章「士僧所见妇女信佛之典范行止」,藉寿序、墓志铭以及节妇、烈女之传记等史料,阐述士僧心中理想妇女信佛的行止。故第一、二节说明士僧对妇女信佛的评价,而第三节则评述士僧对妇女信佛理想与现实之差异。
  第五章「结论」,综合上述观点,检讨本文尚未处理,但未来仍可进行研究之课题。
  --------------------------------------------------------------------------------
  【论文目次】
  第一章 绪 论01
  第二章 统治阶层的宗教管理措施与民间社会的宗教规范13
  第一节 严礼教之大防13
  第二节 僧团素质与败坏风俗27
  第三节 肃清教团政策的施行33
  第四节 民间社会的宗教规范41
  第三章 世俗公案小说所见妇女信佛的时代形象52
  第一节 公案小说刊刻的时代背景及其意义52
  第二节 公案小说所见妇女信佛的面貌65
  第三节 公案小说所见僧尼的负面形象75
  第四章 士僧阶层所见妇女信佛的典范行止92
  第一节 士人对妇女信佛行为的评价93
  第二节 僧家对妇女信仰佛教的看法105
  第三节 士僧对妇女信佛看法的差异121
  第五章 结 论136
  参考文献141
  --------------------------------------------------------------------------------
  【参考文献】
  一、史料文献
  失译,《大爱道比丘尼经》,收入《大正新修大藏经》,第24册,NO.1478,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2。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明实录》,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4。
  战国.孟轲着,《孟子译注.尽心章句下》,台北:河洛图书出版社,1977。
  汉.赵歧注、宋.孙奭疏,《孟子注疏》,台北:台湾古籍出版公司,2001。
  汉.郑玄注、李景林、王素玲、邵汉明注译,《仪礼译注.丧服第十一》,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
  唐.李百药撰,《新校本正史北齐书》,台北:鼎文书局,1975。
  唐.鸠摩罗什译、董群释译,《法华经》,高雄:佛光文化事业出版,1996。
  宋.朱熹、吕祖谦编、古清美注译,《近思录》,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0。
  元.果满编,《庐山复教集》,收入杨讷编,《元代白莲教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
  明.不题撰人,《廉明公案》,明天启年间萃英堂重刊本。收入刘世德、陈庆浩、石昌渝主编,《古本小说丛刊》,第28辑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91,页1005–2315。
  明.王士晋撰,《宗规》,收入清.陈宏谋着,《五种遗规.训俗遗规》,台北:德志出版社,1961。
  明.王世贞着,《弇州山人四部稿》,台北:伟文图书公司,1976。
  明.王世贞撰,《弇州山人续稿》,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
  明.王衡撰,《王缑山先生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
  明.田艺衡撰,《留青日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明.安遇时编集,《百家公案》,北京:中华书局,1991,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与畊堂朱仁斋刊本。收入刘世德、陈庆浩、石昌渝主编,《古本小说丛刊》,第2辑第4册,页1491–2012。
  明.朱元璋着,《明太祖集》,合肥:黄山书社,1991。
  明.朱元璋撰,《大诰武臣》,收入《续修四库全书》第86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明.何良俊着,《四友斋丛说》,北京:中华书局,1983。
  明.余象斗编述,《案传皇明诸司公案》,北京:中华书局,1991,明万历三台馆余文台刊本。收入刘世德、陈庆浩、石昌渝主编,《古本小说丛刊》第6辑第4册,页1683–2172。
  明.余继登着,《典故纪闻》,北京:中华书局,1997。
  明.吴沛泉汇编,《案传明镜公案》,北京:中华书局,1991,万历年间三槐堂王昆源刊本。收入刘世德、陈庆浩、石昌渝主编,《古本小说丛刊》第32辑第4册,页3–199。
  明.吴迁编,《郭青螺六省听讼新民公案》,北京:中华书局,1991,日本延享元年(1744)抄本。收入刘世德、陈庆浩、石昌渝主编,《古本小说丛刊》第3辑第4册,页1399–1879
  明.吴应宾撰,《云栖法汇.孝义庵录.塔铭—武林孝义无碍庵主大尼太素师塔铭有序》,收入明.云栖袾宏撰,《莲池大师全集》(四),光绪丁酉年版本,台北:中华佛教文化馆,1983。
  明.吕坤撰,《吕公实政录》,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1。
  明.吕坤撰,《闺范》,收入清.陈宏谋着,《五种遗规.训俗遗规》,永和:德志出版社,1961。
  明.宋濂着,《宋濂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
  明.李东阳等奉敕撰,《大明会典》,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6。
  明.李春芳编次,《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北京:中华书局,1991,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金陵万卷楼虚舟生刊本。收入刘世德、陈庆浩、石昌渝主编,《古本小说丛刊》第7辑第1册,页125–511。
  明.李时珍着,《本草纲目》,北县︰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影印,1988。
  明.李清着,《折狱新语》,据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明末刻本,收入《续修四库全书》,子部法家类,第97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明.李开先着,《李开先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
  明.李诩着,《戒庵老人漫笔》,北京:中华书局,1997。
  明.李贽着,《焚书》,台北:河洛图书出版社,1974。
  明.沈榜着,《宛署杂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4。
  明.沈德符着,《万历野获编》,台北:伟文图书公司,1976。
  明.周汝登撰,《东越证学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
  明.陈子壮撰,《昭代经济言》,北京:中华书局,1985。
  明.林尧俞等纂修、俞汝楫等编撰,《礼部志稿》,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明.胡应麟撰,《少室山房笔丛》,台北:世界书局,1963。
  明.唐寅着,《唐伯虎全集》,北京:中国书店,1994。
  明.徐学聚着,《国朝典汇》,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6。
  明.袁中道着,《珂雪斋近集》,台北:伟文图书公司,1976。
  明.袁中道着,《珂雪斋前集》,台北:伟文图书公司,1976。
  明.袁宗道着,《白苏斋类集》,台北:伟文图书公司,1976。
  明.袁黄着,《了凡四训》,台北:天华出版社,1989。
  明.屠隆撰,《白榆集》,台北:伟文图书公司,1977。
  明.张肯堂着,《?@辞》,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0。
  明.张杨园着,《训子语》,收入清.陈宏谋着,《五种遗规.训俗遗规》,台北:德志出版社,1961。
  明.张萱着,《西园闻见录》,台北:明文书局,1991。
  明.张翰着,《松窗梦语》,北京:中华书局,1997。
  明.张应俞着,《新刻江湖厯览杜骗新书》,北京:中华书局,1991,万历年间存仁堂陈怀轩刊本。收入刘世德、陈庆浩、石昌渝主编,《古本小说丛刊》第35辑第3册,页1099–1503。
  明.梅国桢着,《皇明经世文编》,台北:国联图书,1964。
  明.梅鼎祚撰,《绘图青泥莲花记》,收入周光培编,《明代笔记小说》第15册,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明.陈玉秀选校,《新刻海若汤先生汇集古今律条公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据日本内阁文库藏明书林萧少衢师侩堂刊本影印。收入《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编,《古本小说集成》第501册,页1–376。
  明.陈龙正撰,《几亭外书》,收入《丛书集成续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
  明.陆容着,《菽园杂记》,北京:中华书局,1997。
  明.湛甘泉着,《泉翁大全》,台北:国家图书馆藏善本书,据明嘉靖十九年岭南朱明书院刊,万历二十一年修补本。
  明.湛然圆澄撰,《慨古录》,收入《卍续藏》,第114册,台北:中国佛教会影印卍续藏经委员会,1967。
  明.汤显祖着,《虞初志》,台北:广文书局,1986。
  明.紫柏真可撰,《紫柏老人全集》,台南:和裕出版社,1997。
  明.云栖祩宏着,《竹窗随笔》,台北:法尔出版社,1988。
  明.冯梦龙等编,《明清民歌时调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明.冯梦龙评辑,周方、胡慧斌校点,《情史》,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明.冯梦龙撰,《醒世恒言》,台北:鼎文书局,1978。
  明.冯梦龙编刊,《古今小说》,收入《冯梦龙全集》第2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明.冯继科纂修,《建阳县志》,收入《天一阁明代方志选刊》第10册,宁波天一阁藏嘉靖刻本,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
  明.黄佐撰,《泰泉乡礼》,收入清.纪昀总纂,《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第142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明.黄标撰,《庭书频说》,收入张伯行辑、夏锡畴钞录,《课子随笔钞》,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
  明.袾宏着,《竹窗三笔.三贤女》,收入蓝吉富主编,《大藏经补编》第23册,台北:华宇出版公司,1984。
  明.袾宏着,《云栖共住规约》,收入蓝吉富主编,《大藏经补编》第23册,台北:华宇出版公司,1984。
  明.袾宏撰,《云栖法汇.孝义庵录.纪贤—庵主太素师》,收入明.云栖袾宏,《莲池大师全集》(四),光绪丁酉年版本,台北:中华佛教文化馆,1983。
  明.袾宏辑,《往生集》,收入《大藏经》第51册,史传部三,台北:中华佛教文化馆大藏经委员会,1955。
  明.温璜述,《温氏母训》,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第717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明.叶盛着,《水东日记》,北京:中华书局,1997。
  明.葛寅亮纂,《金陵梵刹志》,台北:广文书局,1976。
  明.雷梦麟撰,怀效锋、李俊点校,《读律琐言》,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明.福善日录,通炯编辑,刘起相重校,《憨山大师梦游集》,台北:和裕出版社,1999。
  明.刘侗、于奕正着,《帝京景物略》,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
  明.刘应钶修,沈尧中等纂,《嘉兴府志》,明万历28年刊本,收入《中国方志丛书》,第505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
  明.撰人不详,《详情公案》,北京:中华书局,1991,明刊本,日本内阁文库藏。收入刘世德、陈庆浩、石昌渝主编,《古本小说丛刊》第37辑第5册,页2341–2524。
  明.莲池大师着,《缁门崇行录》,高雄:佛光文化事业出版,1985。
  明.莲池大师注,《法界圣凡水路胜会修斋仪轨》,收入《莲池大师全集》(四),台北:中华佛教文化馆,1983。
  明.蒋一葵着,《长安客话》,收入《笔记小说大观》,第35编第4册,台北:新兴书局,1983。
  明.蔡升、王鏊着,《震泽编》,南京图书馆藏,明弘治十八年(1505)林世远刻本,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地理类,第228册,台南:庄严文化事业,1996。
  明.蕅益智旭撰,《灵峰宗论》,收入《蕅益大师全集》,第16册,台北:佛教书局,1989。
  明.应槚撰,《大明律释义》,据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广东布政使司刻本影印,收入《续修四库全书》,史部政书类,第86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明.戴金奉敕编修,《皇明条法事类纂》,东京:古典研究会,1966。
  明.谢肇淛着,《五杂俎》,台北:伟文图书公司,1977。
  明.归正宁静子辑,匡直淡薄子订,《国朝明公神断详刑公案》北京:中华书局,1991,明万历明德堂刘太华刊本。收入刘世德、陈庆浩、石昌渝主编,《古本小说丛刊》第4辑第3册,页989–1360。
  明.庞尚鹏撰,《庞氏家训》收入《丛书集成初编》,第976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明.释幻伦汇编,《释氏稽古略续集》,收入日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编,《大藏经》第49册《史传部一》,北投:中华佛教文化馆影印大藏经委员会影印,1957。
  明.兰陵笑笑生撰,《全本金瓶梅词话》,香港:太平书局,1982。
  明.兰陵笑笑生撰,《金瓶梅词话》,九龙:香港太平书局,1988。
  明.顾起元着,《客座赘语》,北京:中华书局,1997。
  明.顾起元着,《懒真草堂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
  清.王应奎着,《柳南随笔 续笔》,北京:中华书局,1997。
  清.李铭皖等修,冯桂芬等纂,《苏州府志》,清光绪9年刊本,收入《中国方志丛书》,第5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清.沈之奇注,《大清律辑注》,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清.周克复纂,《历朝金刚持验记》,收入《卍续藏》,第149册,台北:中国佛教会影印卍续藏经委员会,1967。
  清.英启修,邓琛纂,《黄州府志》,清光绪10年刊本,收入《中国方志丛书》,第346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
  清.孙希旦着,《礼记集解》,台北:兰台书局,1973。
  清.徐松纂辑,《宋会要辑稿》,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6。
  清.娄一均修、周翼等纂,《邹县志》,《中国方志丛书》,第380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
  清.张廷玉等撰,杨家骆主编,《新校本明史》,台北:鼎文书局,1975。
  清.许瑶光等修,吴仰贤等纂,《嘉兴府志》,清光绪5年刊本,收入《中国方志丛书》,第52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清.陈梦雷编纂,蒋廷锡校订,《古今图书集成》,成都:中华书局、巴蜀书社出版,1985。
  清.陈确着,《陈确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
  清.陆圻着,《新妇谱》,收入《笔记小说大观》第5编第6册,台北:新兴书局,1974。
  清.彭际清编着,《善女人传》,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5。
  清.黄宗羲着,《明儒学案》,台北:华世出版社,1987。
  清.贾懋功修,《顺昌县志》,清道光12年修,清光绪7年重刊本,收入《中国方志丛书》,第220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
  清.赵学敏着,《本草纲目拾遗》,台北:宏业书局,1985。
  清.钱谦益撰,《牧斋初学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清.薛允升撰,怀效锋、李鸣点校,《唐明律合编》,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清.颜元着,《颜元集》,北京:中华书局,1987。
  清.顾炎武着,《日知录》,台北:明伦出版公司,1970。
  郭成伟点校,《中华传世法典:大元通制条格》,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薛梅卿点校,《中华传世法典:宋刑统》,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怀校锋点校,《大明律》,沈阳:辽渖书社,1990。
  二、专书
  (一) 中文专书
  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明代政治制度史》全体研究生编,《明代政治制度史类目初稿》,宜兰:明史研究小组,2000。
  太虚法师着,《居家士女学佛程序》,上海:佛学书店,1932。
  日.中村元等着、余万居译,《中国佛教发展史》,台北:天华出版社,1984。
  日.野上俊静等着、释圣严译,《中国佛教史概说》,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
  牛建强着,《明代中后期社会变迁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
  王国良着,《明清时期儒学核心价值的转换》,合肥:安徽大学出版,2002。
  王景琳着,《中国古代僧尼生活》,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史小军着,《复古与新变—明代文人心态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印顺大师着,《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台北:正闻出版社,1981。
  安.沃特纳着、曹南来译,《烟火接续-明清的收继与亲族关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衣若兰着,《「三姑六婆」:明代妇女与社会的探索》,板桥:稻乡出版社,2002。
  余英时着,《史学与传统》,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2。
  余英时着,《历史与思想》,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9。
  吕大吉着,《宗教学通论新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宋光宇着,《天道钩沉》,台北:元佑出版社,1984。
  李玉珍着,《唐代的比丘尼》,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9。
  李伯重着,《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1250–1850)》,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周作仁着,《知堂乙酉文编》,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出版,1962。
  周群着,《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评撰》,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邱敏捷着,《参禅与念佛:晚明袁宏道的佛教思想》,台北:商鼎文化,1993。
  徐秉愉着,《吾土与吾民》,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3。
  张晋藩、怀效锋着,《中国法治通史.明代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许地山着,《国粹与国学》,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
  郭立诚着,《中国生育礼俗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1。
  陈大康着,《明代小说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陈玉女着,《明代二十四衙门宦官与北京佛教》,台北:如闻出版社,2001。
  智光法师着,《妇女学佛初步》,上海:佛学书店,1935。
  费丝言着,《由典范到规范:从明代贞节烈女的辨识与流传看贞节观念的严格化》,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1998。
  黄美英着,《台湾妈祖的香火与仪式》,台北:自立晚报文化出版,1994。
  杨一凡着,《明大诰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
  杨国桢、陈支平着,《明史新编》,台北:昭明出版社,1999。
  赵世瑜着,《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潘桂明着,《中国居士佛教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蔡鸿生着,《尼姑谭》,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郑志明着,《无生老母信仰溯源》,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
  郑培凯着,《汤显祖与文明文化》,台北:允晨文化出版,1995。
  卢玲着,《屈辱与风流─图说中国女性》,北京:团结出版社,2000。
  钱穆着,《国史大纲》,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
  缪咏禾着,《明代出版史稿》,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谢重光、白文固着,《中国僧官制度史》,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
  释永明着,《佛教的女性观》,台北:佛光文化事业出版,1997二版。
  释果祥着,《紫柏大师研究-以生平为中心》,台北:东初出版社,1987。
  释恒清着,《菩提道上的善女人》,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
  释震华编,《比丘尼传全集》,台北:佛教出版社,1983。
  (二) 日文专书
  (略)
  (三) 英文专书
  Campbell, June, Traveler in Space: in Search of Female Identity in Tibetan Buddhism, New York: George Brazier, 1996.
  Dudbridge, Glen, The Legend of Miao-shan, London: Ithaca press, 1987.
  Gross, Rita, Buddhism after Patriarchy: A Feminist History, Analysis, and Reconstruction of Buddhism,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1993.
  Kabilsingh, Chatsumar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hikkuni Patimokkha. Varanasi: Chaukhambha Orientalia, 1984. Thai Women in Buddhism, Berkeley: Parallax Press, 1991.
  Klein, Anne C., Meeting the Great Bliss Queen: Buddhists, Feminists, and the Art of the Self, Boston: Beacon Press, 1994.
  Lekshe Tsomo, Karma, Sakyadhita: Daughters of the Buddha. Ithaca, N.Y.: Snow Lion Publications, 1989.
  Li, Jung-his, trans., Biographies of Buddhist Nuns: Pao-chang’s Pi-chiu-ni-chuan, Osaka, Japan: Tohokan, 1981. [Cf. Tsai]
  Phal, Diana M., Women in Buddhism: Images of the Feminine in Mahayana Tradition, Berkeley: Asian Humanities Press, 1979.
  Topley, Marjorie Doreen, “Marriage Resistance in Rural Kwangtung,”in Studies in Chinese Society, Arthur P. Wolf ed.,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Topley, Marjorie Doreen, The Organiza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of Chinese Women’s Chai-t’ang in Singapore, University of London, 1958 [Microfilm].
  Tsai, Kathryn A. trans., Lives of the Nuns: Biographies of Chinese Buddhist Nuns from the 4th–6th Centuries, Honolulu: University Hawaii Press, 1994.
  三、学位论文
  王平宇撰,《宋代妇女的佛教信仰—兼论士大夫观点的诠释与批评》,新竹:清华大学历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7。
  安碧莲撰,《明代妇女贞节观的强化与实践》,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95。
  衣若兰撰,《史学与性别:《明史.列女传》与明代女性史之建构》,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论文,2003。
  同上,《从「三姑六婆」看明代妇女与社会》,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1997。
  何丽霞撰,《在女性主义脉络中对女性神学的探讨》,台北:辅仁大学宗教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5。
  吴玲君撰,《北朝妇女佛教信仰活动-以佛教造像铭刻为例》,嘉义:中正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1997。
  李媛珍撰,《明代命妇生活》,嘉义:中正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1997。
  邱正芬撰,《台湾素食停经妇女骨质密度之研究》,高雄:高雄医学院医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97。
  邱美珍撰,《袁中道研究》,台中:逢甲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2。
  洪美华撰,《清代民间秘密宗教中的妇女》,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1992。
  高祯霙撰,《鱼篮观音研究》,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2;
  陈玉女撰,《明代佛教社会の地域的研究-嘉靖.万历年间(1522–1620)を中心として-》,日本:九州岛大学博士论文,1995。
  刘世龙撰,《明代女性之观音画研究》,台北: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硕士论文,2000。
  颜尚文撰,《梁武帝「皇帝菩萨」理念的形成及政策的推展》,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论文,1989。
  四、期刊论文
  (一) 中文期刊论文
  丁亚杰撰,《袁中道的情欲世界》,《元培学报》,第5期,1998年12月,页123–134。
  于君方撰,《宝卷文学中的观音与民间信仰》,收入汉学研究中心编,《民间信仰与中国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汉学研究中心,1994,页333–351。
  古正美撰,《佛教与女性歧视》,《当代》,第11期1987年,页27–35。
  同上,《从佛教思想史上转身论的发展看观世音菩萨在中国造像史上转男成女像的由来》,《中国艺术史集刊》,第15期1987年,页157–225。
  同上,《弥沙塞部的女人观对中国女性教团的影响》,收入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编,《国际中国哲学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1986,页339–355。
  安碧莲撰,《明代妇女贞节旌表制度的建立》,中国明代研究学会等主办,《第一届两岸明史学术研讨会》,1996年7月,页1–22。
  成令方撰,《女性主义历史的挑战──二十年来英美女性历史学者关注的议题》,《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1期1993年,页217–240。
  朱鸿撰,《明太祖与僧道─兼论太祖的宗教政策─》,《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第18期,1990年6月,页68–72。
  衣若兰撰,《近十年两岸明代妇女史研究评述(1986–1996)》,《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第25期1997年,页345–362。
  同上,《最近台湾地区明清妇女史研究学位论文评介》,《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6期1998年,页175–187。
  吴惠珍撰,《论万历佛风盛行对公安三袁游记的影响》,《国立台中技术学院学报》,第1期,2000年6月,页1–16。
  吴智和,《明代的江湖盗》,《明史研究专刊》,第1期1978年7月,页107–137。
  宋光宇撰,《试论「无生老母」宗教信仰的一些特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52本第3分1981年9月,页559–590
  李玉珍撰,《佛学之女性研究—近二十年英文著作简介》,《新史学》,第7卷第4期1996年,页199–211。
  李建民撰,《「阴门阵」考》,收入鲍家麟编,《中国妇女史论集五集》,板桥:稻乡出版,2001,页175–183。
  同上,《「阴门阵考—古代礼俗笔记之二」》,《大陆杂志》,第85卷第5期1992年,页196–200。
  李贞德撰,《最近中国宗教史研究中的女性问题》,《近代中国妇女史》,第2期1994年,页257–270。
  李献璋撰,《妈祖传说的展开》,《汉学研究》,第8卷第1期1 990年6月,页287–307。
  沈津撰,《明代坊刻图书之流通与价格》,《国家图书馆馆刊》,第1期1996年6月,页101–118。
  周群撰,《袁宏道的佛学思想》,《中华佛学研究》,第6期2002年3月,页383–417。
  林美秀撰,《晚明社会与少年中郎思想的形成》,《高雄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第27期1997年12月,页365–389。
  林素玟撰,《人间佛教的女性观-以星云大师为主的考察》,《普门学报》,第3期2001年5月,台北:普门学报社,页228–271。
  林丽月撰,《从《杜骗新书》看晚明妇女生活的侧面》,《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3期1995年,页3–19。
  邱仲麟撰,《论明世宗禁尼寺—社会史角度的观察》,收入淡江大学历史系编,《中国政治、宗教与文化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淡江大学历史系,1994年,页305–327。
  星云撰,《佛教的女性观》,收入《佛教(十)人间佛教》台北:佛光文化事业出版,1998二版,页257–282。
  翁玲玲撰,《汉人社会女性血余论述初探:从不洁与禁忌谈起》,《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7期1999年8月,页107–147。
  张次第撰,《论明代后期通俗小说刊刻的思想特点》《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7期2001年7月,页72–75。
  同上,《论影响明代后期通俗小说刊刻的主要因素》,《济南大学学报》,第10卷第4期2000年,页53–57。
  张淑琴撰,《论明代后期通俗小说刊刻之重说教特点及其成因》,《北方论丛》,第5期1998年,页79–82。
  曹仕邦撰,《僧史所载中国沙门坚守淫戒的一些实例》,《华冈佛学报》,第5期1981年12月,页275–288。
  梁其姿撰,《评介有关珠江三角洲婚姻制度的两种近作》,《新史学》,第2卷第4期1991年,页163–168。
  庄吉发撰,《清代民间宗教的宝卷及无生老母信仰》,《大陆杂志》,第74卷第4、5期1997年,页23–32、22–32。
  陈大康撰,《论古代小说的史学价值》,《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1995年,页64–70。
  陈玉女撰,《明万历时期慈圣皇太后的崇佛-兼论佛、道两势力的对峙》,《成功大学历史学报》,第23号1997年12月,页195–245。
  同上,《试析台港地区二十世纪后半期之佛教研究动向》,《佛教图书馆馆讯》,第27期2001年,页15–31。
  陈剩勇撰,《理学“贞节观”、寡妇再嫁与民间社会—明代南方地区寡妇再嫁现象之考察》,《史林》,第2期2001年,页22–43。
  喻松青撰,《明清时期民间宗教教派中的女性》,《南开学报》,第5期1982年,页29–33。
  游鉴明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4期1996年,页297–319。
  董家遵撰,《历代节妇烈统计》,收入鲍家麟编,《中国妇女史论集》,台北:稻乡,1988,页111–117。
  臧建撰,《中国大陆近年中国妇女史研究之概况》,《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3期1995年,页237–248。
  罗伟红撰,《宗教与妇女的心理需求》,《妇女研究论丛》,1997年2月,页32–37。
  (二) 日文期刊论文
  (略)
  (三) 英文期刊论文
  Barnes, Nancy J., “Women in Buddhism,”in Today’s Women in World Religions, Akvind Sharma ed.,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1994, pp. 137-169,374-382.
  Dhammananda, K. Sri撰、郑振煌译,《妇女在佛教中的地位》,《慧炬》,第212&213、214期1982年3~4月,页2–20、2–15。
  Gross, Rita, “Buddhism and Feminism: Toward their Mutual Transformation, 2”Eastern Buddhist 19:2, 1986, pp.62-74.
  Hopkinson, D. A.,“The Status of Women in the Doctrines of Four Kamakura Buddhist Figures—H?nen. Shiran Nichiren, and D?gen,”MA. Thesis, University of Hawaii-Manoa, 1978.
  Levering, Miriam L., “The Dragon Girl and Abbess of Mo-Shan: Gender and Status in the Ch’an Buddhist Tradition,”in The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 5:1,1982, pp.19-35.
  Sangren, P. Steven, “Gods and Familial Relation: No-cha, Miao-shan. and Mu-lien”,收入汉学研究中心编,《民间信仰与中国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汉学研究中心,1994,页33–74。
  Schuster, Nancy J. [Nancy Barnes], “Changing the Female Body: Wise Women and the Bodhisattva Career in Some Maharatnak?tas?tras,”The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 4:1, 1981, pp.24-69.
  Schuster, Nancy J. [Nancy Barnes],“Striking a Balance: Women and Images of Women in Early Chinese Buddhism,”in Women, Religion and Change, Yvonne Y. Haddah and Ellison B. Findly eds.,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5.
  Teng, Jinhua Emma(邓津华),“Religion as a Source of Oppression and Creativity for Chinese Women ”,收入台湾大学人口研究中心妇女研究室编,《妇女与两性学刊》,第1期1990年1月,页165–194。
  Tsung, Shiu-kuen Fan, “Moms, Nuns and Hookers: Extra Familial Alternatives for Village Women in Taiwan,”Ph. D. Thesis. Univ. of Pennsylvania, 1978.
  五、网络文献
  周运清编,《社会规范》,http://www.chinasociology.com/name/new_page_28.htm。
  何素花撰,《清初士大夫的打击妇女活动-以宗教活动为例》,《二十一世纪》网络版,总第10期2003年1月。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212020.htm。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