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本经的五重玄义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本经的五重玄义
  所谓玄义,并非深奥玄妙不可测,而是将经文所含的意旨分五个层次挖掘疏解出来,使大家容易明白。后来的解经者皆以此为典范。这五重玄义是:释名、显体、明宗、辨用、判教相。
  (一)释名:就是解释经典的题名。每一部经都象人一样,有一个名字。每一个名字,都有特定的意义。将经题字面的意思与深蓄的内涵解释清楚,就是释名。佛经的名字有七个种类:
  第一、以人为名。即以该经法主的名字而命名。譬如《佛说阿弥陀经》、《维摩诘所说经》等。佛、阿弥陀佛、维摩诘居士,均是人名。
  第二、以法为名。即以佛所说的法相为名。如:《涅槃经》、《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等。涅槃、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均是佛所说的法。
  第三、以喻为名。就是以使人容易理解经中意义的比喻来命名。如:《梵网经》。大梵天王宫殿里挂着的因陀罗网似圆桶状,象我们现在佛殿里挂的幢一样,且每个网眼里都嵌了一颗摩尼宝珠,颗颗宝珠明亮如镜,互相辉映,重重交参,不相障阂,庄严尊贵,无以复加。这里用梵网作喻,以显诸佛之教门重重无尽、法法无穷,庄严法力,光明遍彻,无所障阂。
  第四。以人法为名。如:《佛说仁王般若经》,是佛对十六个国王,即人王而说的。佛和人王都是人,而般若是法,所以是以人法为名。
  第五、以法喻为名。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是法,心是比喻。为什么说这里的“心”是比喻呢?请参阅《心经抉隐》。
  第六、以人喻为名。如《菩萨璎珞经》。菩萨是人,璎珞比喻庄严之意,所以是以人喻为名。
  第七、以人法喻为名。比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是法,佛是人,华严是喻。比喻证得大方广之理的佛,其因地要修十度万行,如花(华)层层开放,以庄严果上功德。
  以上是佛经的七类命名。前三种或以人、或以法、或以喻为名,均是单数,是单名。后四种或以人法、或以法喻、或以人喻、或以人法喻为名,均是复数,是复名。
  (二)显体:显示本经的体,就是显示法要。有名必有实,犹如一个人有了姓名,就有他的形体,说明这个人是个什么样子。即为显体。
  (三)明宗:就是显明本经的宗旨。每一部经都有它的目的和宗旨,将它辩明,弄清楚,即为明宗。
  (四)辩用:就是辨别本经的作用、用途,有什么效果,有什么利益。
  (五)判教相:前面我们已经讲过,智者大师分判佛陀说法为五时。那么,判别本经
  是什么时候说的,说的哪种法,即为判教相。
  上述即是五重玄义的内涵所在。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本经的五重玄义。
  1.释名:(就是十门里的“通释名题”)
  《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
  《佛心经》就是本经的名字,其中有些品也跟《大随求陀罗尼经》相通。古人写经题,是连在一起写的,如果是现在的行文,封面上的经题可能这么写
  佛 心 经
  (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经》)
  或者这么写:
  佛 心 经
  ——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经》
  今释名,只说“佛心经”三字。
  “佛”有多义。
  (1)、是指释迦世尊。也译为佛陀、佛馱、休屠、浮陀、浮屠、浮圖、浮頭、沒馱、勃陀、馞陀、步他。
  (2)、是指十方三世诸佛。除了娑婆世界之外,其他三千大千世界,同時有其他諸佛存在。比如,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等等。
  (3)、佛者觉也。也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如實知見一切法之性相,成等正覺。
  (4)、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是指人人本來具足之清淨真如心,亦名解脫心,亦名菩提心,亦名無生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意思就是:解脫心即是佛、菩提心即是佛、無生心即是佛,佛即是解脫心、佛即是菩提心、佛即是無生心。
  简言之,“佛”就是圣人之名,觉照之义。觉诸玄妙,开解一切。悟大夜之重昏,朗万法之幽邃。
  “心”
  刚说过“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后面又出现了一个“心”字,心上加心,这不是头上加头、物上加物,显得多余吗?其实不是。因为这两个心的内涵根本不同。佛心是指人人本來具足之清淨真如心。而这个“心”字有“心脏”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本经在佛法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的。因为心脏是人体最重要、最主要的器官,是人体的主宰,又位于人体的中心,故用“心”来比喻。也就是说,这个“心”字是“核心、中心”的意思。
  “经”
  “经”字原文是梵语“修多罗”,现翻译成“经”符合中国的意思,即“契合”之意。契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契机契理。契机意指契众生之根机,佛是应众生之机来说法的,对上根人说大乘法,对中、下根人说小乘法,随着众生不同的根器、机缘而方便应病与药。契理意指契诸佛成道度生之理。佛是称性极谈,所讲的教义教理契合诸佛度生之心理。也就是说,现在佛所说的法和从前诸佛所说的法是一样的。比如《法华经》里讲,无论哪一尊佛出世都要说《法华经》。所以“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
  “经”又是道路之义,是凡夫成佛的一条道路,一条修道必经的途径、捷径。我们了达、明白佛所说的义理之后,能按照这个义理去做、去修,就能得道成佛。
  “经”还解释成贯,贯通前后的义理,前面所说和后面所说,乃至于五时说法,从华严时到法华涅槃时都有一贯性。贯还有贯彻之意,即由凡夫到成佛,是由佛说的教义教理来贯彻的。
  “经”又解释为线绳。线就是延绵不绝,绳就是绳绳相系,连续不断。这里有两种含义:其一,佛经是佛陀为众生开示、随机说法的篇落章句,后来由佛弟子整理成文,集文成册的。犹如线绳把摩尼宝珠贯穿起来。其二,佛圆寂了两千多年,佛法之所以能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就是通过佛经传承延续下来的。
  “经”还有典法之义。有典可依,有法可据,所以一般称为经典。意指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的准则、法则、规范等等。中国一般称圣人之书为经。如:《道德经》,《易经》等。佛为圣人之最,故佛说的所有法都不离此“经”字为名,此乃佛经的通名。所谓通,即共同之意。如:《金刚经》、《华严经》、《妙法莲华经》、《涅槃经》等都有这个“经”字,为佛经的通名。那么“经”字前面的名称即是区别各个不同经文的别名,如:金刚、华严、妙法莲华、涅槃等。一切佛经均有通名和别名。
  综上所述,《佛心经》是人喻立名。是要我们众生了知自身本具如来智慧德相,本具观照般若妙智,本具广大圆满、实相无相之妙明真心。我们应该切切实实地按照《佛心经》去修行,就是受持《佛心经》。
  2.显体:(就是十门中的“能诠体性”)
  显体者,就是显示经中最重要的理体。比如:我们要认识了解一个人,先晓得姓名,然后要知道这个人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通过见面或像片的显示就一目了然了。这部《佛心经》是以什么为体呢?《佛心经》的经文是围绕陀诸多罗尼文句展开,陀罗尼意译为总持,也译为咒语。简言之,这部经是以“总持”为体。总一切法,持无量义。
  3.明宗:(就是十门中的“所诠宗趣”的“所诠宗”)
  明宗就是辩明本经的宗旨。每一部经都有其宗旨所在。本经的宗旨是什么呢?在经文中,世尊谈到“今诸众生不解我法,不知我心,不到我际,被魔所持。如何救得?谁有方计护得众生?谁有方计摄得此毒?”菩萨言“以慈摄”,金刚言“以力摄”,护法神祗言“以自在变化摄”。实德菩萨说“金刚、菩萨、天仙,皆悉不能摄持。”尔时如来告实德菩萨言:“唯有如来心中心,余不能及。”
  所以本经以“如来心中心”为宗旨。
  4.辩用:(就是十门中的“所诠宗趣”的“所诠趣”)
  辩用就是辩别佛经的作用、用处。每一部经都有它的作用,那么,《佛心经》有什么作用呢?请看经文:“唯有如来心中心,余不能及。何以故?能令诸魔生大慈故,能令诸法随应现故,能令诸佛常不离故,能令诸菩萨为眷属故,能令诸金刚施威力故,能令诸天众常拥护故,诸大药叉罗刹成助法众故,能令一切诸大鬼神生欢喜故,能令所持诵者等佛力故、等佛心故、等佛智故、等佛威故,能令持者心所为作无不办故,能令所有障难皆断绝故,帝释梵王常扶持故,能令一切直至菩提无退转故,世间所有事业自明了故,乃至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世界有通无通、有智无智、有贤无贤,尽归伏故。”
  这十多个“故”,就是本经的作用。
  5.判教相:(就是十门中的“确定说时”)
  “十门”已说过了《佛心经》在佛的五时说教中,属于第五时说法,即法华涅槃槃时,如同无上醍醐,直下称性极谈。这里就不多说了。
  本经的五重玄义现已抛砖,下面就只等引玉了。
  待这些诸如分品、三分、十门、五重等内容充分讨论之后,再开始讨论经文。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