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爱国护教>>正文内容

从八荣八耻中的“以热爱祖国为荣”看佛教与爱国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邓子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从八荣八耻中的“以热爱祖国为荣”看佛教与爱国
  [摘要]多数人对佛教徒有误解,认为他们遁世逃避一切,包括爱国。事实上,佛教历来有爱国爱教的传统,从佛陀到玄奘再到近代的高僧大德,他们都有实际行动表明了佛教徒也爱国。佛教与国家自古以来就关系密切,俱荣俱损,在这个新时代,相应“八荣八耻”的提出,佛教徒应该把握当下,尽已义务并实行血吸虫 他事业,就是爱国上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佛教徒 国家 爱国 爱教 时代性
  最近,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了“八荣八耻”,其中一条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作为佛教徒应该如何来看待这条呢?
  佛教与爱国,乍一听,好象风马牛不相及,宗教怎么会与爱国联系上呢?
  提到佛教徒,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披着袈裟念经打坐的僧人或者虔诚礼佛烧香许愿的香客,与我们传统中的爱国志士如岳飞文天祥之流相去甚远。更有人误会佛教徒只知道信奉佛法,出家遁世,逃避现任,四大皆空,什么都不要了,把国家也一样舍弃了。种种错误观念,不一而足。
  其实,佛教与爱国可以说是密切相关,是世法与出世法圆融的问题。
  有国才有家,佛教也是有国才有教,佛法住世间,不离世间觉,虽然佛教信仰是超越国界的,但佛教徒却是有国籍的。在任何时代,佛教和国家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国家的保障,要开展佛事活动、要弘法利生,那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个宗教如果没有国家作后盾,要想发展壮大、要想修行传教都是不可能的。所经佛教主张知恩报恩,佛教徒每日的早晚功课都要发回向偈:“愿 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这个报四重恩是指报答父母恩、众民、三宝恩、国土恩,报国土恩指热爱祖国,报三宝恩就是爱教 。
  一、 信佛与爱国有冲突吗?让我们看几个例子:
  (一)佛陀和其他古德爱国的身体力行
  让我们看看2500年前的佛陀是如何做的吧,当时,受到释迦族污辱的琉璃王率军攻打迦毗罗卫国,迦毗罗卫国是个小国,根本无力抵抗琉璃王的大军,佛陀听到国家有难,于是在烈日下坐在琉璃王的军队必经之处,等待琉璃王。根据当时印度的习俗,若军队在出征路上,遇到沙门就得撤军、琉璃王无奈只好带军队绕道而行,然而无论他从哪条道路走,佛陀始终坐在道路中间。琉璃王终于忍不住问佛陀,为什么不到有树荫的地方去安坐。佛陀回答说:亲之荫,胜过余荫。国家亲族好比我的树荫,现在我的国家正遭受战争侵略,我的族人面临灭绝的危机,没有了国家亲族,我坐在树下享受那短暂虚幻的荫凉,又如何能止息我内心断失骨肉手中的哀痛呢?琉璃王的三次进军,都为佛陀所阻止。就爱国而言,伟大的佛陀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及至涅磐之际,他还以头朝北,教示弟子不忘自己的祖国。中国有句古话:皮之存,毛之焉附?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的佛弟子,对于我们来说,国家都是我们的保护,是我们的根本,没有了国家的庇佑与荫护,急急如丧家之犬,我们佛弟子如何能生存?爱国报国,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佛弟子更是不遑他论。
  爱国爱教,也是中国佛教一个优良传统。中国历代高僧大德,没有一个不是爱教的,也没有一个不是爱国的。玄奘法师。中国佛教历史是最伟大的译师之一,是爱国爱教的典范,他在印度生活学习17年,名震四方,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获得了很高的殊誉,当时印度戒日王挽留他,但是他拒绝了,最终回到了祖国,致力于翻译经典和创宗立说的活动,不爱国爱教,玄奘就可长住印度,在盛誉之下享受供养,不回长安。不爱国爱教,鉴真也可安养中国,不必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五次东渡日本,玄奘和鉴真两位高僧为佛教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永远受到人们的怀念。
  (二)近代高僧大德的爱国行动
  看罢离我们已远的佛陀与古德的爱国所为,再看近代的高僧大德。抗日战争的八年里,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在枪弹雨之中,到处都有出家人保家卫国,舍命捐躯的身影,厦门、汉口、湖南南岳山、宁波、上海、广州、成都、重庆、云南鸡足山、衡阳等地都成立了救护队。长沙佛教徒成立“十愿抗敌团”直接投入抗日前线。江苏龙池山僧恒海组织抗日游击队,队员千余,成为著名的抗日和尚司令,1938年在日军扫荡太湖马山时,粮尽援绝壮烈捐躯,让人扼腕。而众多高僧也纷纷以各种形式抵抗日本侵略保家卫国。
  近代高僧净土十三祖印光大师公开痛斥汉奸:“日人以豺虎之心,欲吞吾国。吾国许多人私爱日人之贿,为彼作走狗,致彼之凶势益大。使无人为彼用,决不至有如此之横暴也。”并呼吁全民念佛护国:“现在困难难甚剧。凡一切人均当一心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以祈战事速息,人各安生。”爱国爱民拳拳之情甚切。
  1939年9月1日,近代高僧圆瑛大师因积极响应抗日,被日本宪兵逮捕投进监狱。狱中受尽日军的严刑拷打、残酷折磨,但坚贞不屈,始终保持了爱国僧侣的崇高气节与民族大义,出狱后致书北京中国佛学院师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教兴衰,教徒有责。”1942年在天津佛教居士林演讲中明确提出爱国与爱教不可分离,临终之前留下遗嘱:“愿我全国佛教徒同心同德,积极参加爱国运动,致力于和平事业,应思利民护国、饶益有情,乃成佛之基,众善之首。”一代爱国高僧的民族气节值得我们后人去思考、去学习。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北三省,其征服中国的险恶野心昭然若揭。太虚大师义正辞严地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予以严厉谴责:“此种暴行,为国际公法所不许,人道主义所不容,而日人竟悍然不顾,但求达到吞并满蒙、征服中国之目的,可谓狰狞极矣。”
  同时,大师发表《为九·一八事变告台湾朝鲜日本四千万佛教民众书》,希望佛教徒发扬佛陀慈悲济世的精神,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维护人间正义的责任,协同一致,消弭战争,希望日本佛教秉承佛训,发扬大乘菩萨遏恶止暴的无畏精神,速起拯救,革日本军阀政客之命,如力量不足,则当与全亚洲佛教徒联合起来,共同“制止其非法行为”。大师目光如炬,深刻指出: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不但堵塞了亚洲民族文化复兴的活路,使其失去化导西方国家共趋世界和平、大同的机会,而且可能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固首受其害,而且本数十年来所造成之政治的经济的优势,殆将一举而归于毁灭。”
  七七事变发生后,作为佛教领袖的太虚大师身先士卒,带领全国佛教界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去。他通电全国,呼吁中国国内外佛弟子同赴国难:“因为国家对于吾人有保护教育恩,故吾人当献身国家而报之……无论信佛与否,皆与国家有密切之关系,故吾人当有爱国之思想,而不容自外也。”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太虚大师立即通电全国,呼吁国内外佛子同赴国难,撰文指出,中国想要不被吞并或分割,对于“外来的强命侵逼,尤非武力抵抗不为功”,鼓励佛教徒全力投入抗战事业,指出:认清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意义为最大法施;以抵抗侵略、驱逐暴寇、达到事军胜利为第一无畏施,能将所有力量集中国家民族抗战的胜利上,是最扼要的财施。
  他呼吁日本人民起来反对战争,呼吁日本的佛教徒迅速觉醒,不要当侵略者的工具,否则只有自取灭亡。大师对中国必胜充满贪心,警告日本军国主义者,“以地大人众新兴蓬勃之中国民族,又岂能为日本所能完全吞灭。”
  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为了遏制东南亚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持,煽动缅甸人民反对开放滇缅公路,大造谣言,说中国政府是基督教政府,诬陷“中国赤祸蔓延,共产党毁灭宗教”,谎称侵华战争是“弘扬佛教的圣哉”妖言惑众,蛊惑不浅。
  为了揭穿日本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1939年大师率佛教访问团对缅甸、印度、锡兰、新加坡、越南进行访问,沿路宣传中国抗日的正义与意义,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谣言与诬陷,细叙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会见了尼赫鲁、甘地、缅甸僧上座等各国政、僧俗人士,澄清国际友人的误会,取得了友邦的精神支持与物资支持。
  再看以文化名流而转为律宗一代祖师的弘一法师。
  抗战时期,弘一大师重病,还忏悔自己不能为国为民做什么。看淡生死:“大病从死”。自己处于生死边际还不忘救济难民,付嘱僧众把禅房寮房多腾出些,救济难民,能维持多久就维持多久。并把别人赠送的一付眼镜卖了换作粮食,救济灾民。
  他认为信佛与爱国不冲突,他曾说:“爱国之青年,信仰佛法者少。彼等谓佛法传自印度,印度因此衰亡,遂疑佛法与爱国之行动相妨碍。”“佛法实能辅助国家,令其兴盛,未尝与爱国之行动相妨碍。”“古代有最信仰佛法之国王,如阿育王、戒日王等,以信故,而统一兴盛其国家。其后婆罗门等旧教复兴,佛法无势力,而印度国家乃随之衰亡,其明证也。”
  当时弘一法师开示⑵:“念佛不忘救国!我们佛教讲报国恩的。当下民族存亡,危在旦夕。僧侣们,心脏所有学佛人,要遵循佛陀教诲: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以佛陀悲悯之心阻止杀戮,救国于危。”弘一法师以实际行动谱写救国篇章,他的爱国之悲心,报国恩之具体实践令人感动。
  面对外敌侵略,这些前辈、高僧们已交出了一份足以告慰先人启迪后者的出色答卷,这份答卷是用鲜血和生命,用爱国精神和佛法智慧共同书写的。
  二、佛教与国家有密切关系
  有很多人认为,只有国难当头之际,佛教徒才能体现出爱国的一面,在和平年代则谈不上爱国与否,根本没有机会表现嘛。对此,宣化上人曾有过爱国开示:“我们无论在哪个国家,都要帮助那个国家平安,幸福。”“我们学佛的人不能没有国,不能没有家,也不能没有自身。因为自身是学佛的一个本钱;家呢?家庭是我们生命的一个发源地;这国呢?我们不论出家人、在家人,都要受国家、受政府来保护。所以我们都应该对国要尽忠,对家要尽孝……”这就很明确地告诉了佛教徒,战争时期必须要抵抗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在和平时期让国家平安让人民幸福就是爱国的体现。
  星云大师在《佛教的忠孝观》中提到⑶:佛弟子怎么对国家社会尽忠尽孝呢?佛弟子以佛法来净化人心,改善社会风气,使民风敦厚,就是对国家民族尽忠。佛教寺院的设立,使每一个民众在心灵上点燃一盏明亮的灯火,祛除黑暗的愚痴无明,重视智慧光明,给予心理建设,给予精神武装,这就是佛教对社会大众尽忠。佛弟子实践佛陀的教示,以慈悲来化导边远,以忍辱来消除怨敌,以智慧来教育顽强,回心向道,这就是佛教对一切众生的尽忠。
  爱国爱教是我国佛教的优良传统,而爱国是有时代性的。所以,在这个和平时代,对公益事业的护持,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爱国表现。
  佛教长久以来对于国家公益事业,总是默默而热心地护持支持,但是佛教却从未接受过政府上的补助。自古以来,佛教如何对国家社会尽忠,星云大师要而言之,将此归纳成下列十点:第一、帮助生产;第二、开发交通;第三、保护生态;第四、利济行旅;第五、文化建设;第六、安住军民;第七、兴办教育;第八、医疗救济;第九、财务运转;第十、科技文学。
  此外,在文学方面,举凡小说、戏剧、音乐、国单字母等,都受到佛教巨大的影响,譬如西游记、红楼梦、老残游记等,这些不朽的古典名作,都充满浓厚的佛教思想,甚至现在的拳术、剑术、花道、茶道,也都寓含佛教的精神。佛法丰富了文学的生命内容,也提升了文化生活的层次。
  星云大师详尽地总结了佛教与国家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这里我们应该看出得到国家庇佑与支持的佛教反过来对国家的贡献与反哺。
  改革开放的中国,发展经济成为现在工作任务的中心,佛教在这个转型期,如何适应社会,怎样光大佛教的事业?
  中国佛教一直以避世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其间又经过几十年的磨难,人们对佛教已经非常陌生,佛教应该何去何从,是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对此,前任中国佛协会长已故赵朴老曾明确宣称⑷:“为社会服务,是我们佛教徒的天职。我们的口号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增一阿含经》说:“诸佛世尊,皆出人间”,提示了佛陀重视人间的根本精神。《六祖坛经》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阐明了佛法与世间的关系。佛陀出生在人间,说法度生在人间,佛法是源出人间并要利益人间的。佛陀教育我们佛教徒要“报国土恩;报众生恩”,要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已任”。佛经上说:“一切资生事业悉是佛道。”
  赵朴初说:“正确认识爱国与爱教的关系。我们佛教徒自然爱自己信奉的佛教。不爱佛教,那说明你不信仰它,就不成其为一个佛教徒。对于我们来说,爱教同爱国是统一的,是和谐一致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国,哪有教?”
  历史充分证明,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作为保障,我们国家的佛教徒是不可能充分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和其他政治权利,也就不能保证佛教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爱教必须爱国,也就必须自觉地接受国家的领导,要维护国家的安宁与稳定,只有一个和谐的社会,才能谈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四、佛教徒到底怎样做才是爱国呢?
  现在有很多佛教团体都在从事慈善工作,比较有名的象台湾证严法师创办的慈济功德会。这些年,无论是在台湾救贫济苦方面,还是在大陆支援灾区人民或者捐献骨髓方面,慈济功德会真可说是功德累累。我们大陆方面,也有类似常辉师傅创办的弘德家园,专门救济养育失学的孤儿,也接济年老无依的鳏寡孤独。这些年来,还有在我们身边的,上海佛协每年对国家对社会的历次爱心捐款,无一不体现了佛子的爱国之心爱民之情。慈济、弘德和上海佛协只是众多佛教团体的缩影和代表,可以说有佛法的地方,就有佛子的慈善团体,整个国家有很多或大或小的佛教慈善团体,可能每个团体关注的角度不一样,但无一不是拔苦与乐的慈悲精神的体现。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无数个类似的慈善团体,佛教徒的热心参预,个人的力量凝聚后放大,真正地做到了大乘菩萨的慈悲本怀。佛教徒和佛教慈善团体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不胜枚举,通过这些团体的活动,这不是正是一种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爱国行为吗?而且,通过佛教界的善举,社会上可以真切感受到来自佛教及佛教徒对弱势群体及民生的关爱,让民众对佛法生亲近之心,对佛教徒不再用有色眼镜看待。这也是种双赢互利的作法。
  再者,通过对佛法的修学,佛教徒会比普通人更珍惜生命、重视时间、注重亲情友情,宽容待人,所以如果有机会参预到慈善团体的佛教徒可以身体力行,积极参预一切公益事业,以助人为快乐之本。但回到个人,佛教徒也会尽是将佛法融入生活与工作中,在生活中修行,在工作中修行,以修行的态度来对待世间的一切,把握当下。佛教徒绝非如外人所误会的那样放下一切,工作和家庭统统抛之脑后,只顾个人了生脱死。他们会先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对待工作兢兢业业,绝非是敷衍了事,他们会明白工作也是一种修行,何况国家的正常运转,需要每个人的配合,每个人就象国家这部庞大机器上的一个小小的螺丝钉,虽然渺小,但是不可或缺。爱国的表现是有时代性的,胡锦涛主席所提到的“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认真完成本职工作,这就是一种爱国的表现。在这个时代,只有在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后,再去从事利他的事业,才是一种可行的爱国表现。
  尽已所能,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创造一个利乐有情的庄严国土,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佛弟子所应该持有的正确的爱国观念。
  注:
  ⑴法音  2005年第8期(总第252期)第3页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几十年——学诚法师接受有关新闻单位言谈录
  ⑵世间网—学佛园地—佛法十疑略释(经一法师)
  ⑶佛光山全球新资讯网—开山宗长—文选—人间佛教丛书—人生与社会—佛教的忠孝观
  ⑷佛教天地—佛教图书馆—佛学研究—人间佛教理论的建构与动作(邓子美)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