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浅谈对佛教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四月二十七日,新华社发表了胡锦涛同志的<<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即树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八荣八耻”道德观.很快,全社会掀起了一片学习“八荣八耻”的热潮。
“八荣八耻”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全国上下巨大震动,这决不是偶然的。
古人云:“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道德观是维系一个民族、社会发展的重要要素.不同人的道德观可以是不同的,但就整个社会而言,则必须将个体多元的道德观引导到一个全社会统一的方向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延续至今,而不像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那样消亡,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一个统一的道德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许多传统的道德观正在渐渐丧失.现在有很多社会矛盾,正是由于缺乏统一的道德观而引起的.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正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前进.但在这繁荣的背后,我们正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如人心不和善,家庭不和乐,人 际不和顺,社会不和睦等等.“八荣八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呼之而出.
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团体的事.它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佛教,当然也责无旁贷,这是佛教的基本精神所决定的,是每一位佛教徒所无法推脱的义务.
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首先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爱国爱教是我们佛教的优良传统.历史证明,当国家兴盛强大时,佛教也繁荣兴盛.东晋的慧远大师也曾说过,“不依国主,佛事难立.”因此,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即注重将自身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在当今社会主义条件下,爱国爱教,就是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邪教,抵制敌对势力渗透,独立自主,依法办教,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出发点,切实引导广大佛教徒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
其次,要“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信仰佛教不是去搞迷信活动,相反,佛教本身就是一门人文科学.社会的道德规范社会的核心价值,在佛教而言就是相关的伦理道德,主要体现在佛教的戒律上及其戒律的扩展方面.如佛教所讲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佛教最基本、最重要的戒规准则,含有深刻的人文内涵.不杀生,体现了对一切生命的尊重和无限同情;不偷盗,体现了对财富取得的合理渠道及正确的财富观;不邪淫,体现了人事交往的清净如法和维系家庭的和乐保证;不妄语,体现了人格品行的端正与诚信处世的准则等等.
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还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佛教认为从卑贱作业、苦役劳动中身体力行,能磨练人的意志.因此,常有苦行头陀劳役历练.到了唐代的百丈禅师,更是进一步提倡劳役结合,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原则.在今天的社会,尤其是在都市中,我们应保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祖训,立足自身工作岗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吃苦耐劳,多做贡献,以此使自己身心不放逸.
此外,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还要“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慈悲济世是大乘佛教最鲜明的特征,而开展社会服务及慈善事业是体现佛教慈悲济世精神最具代表性和最直接的方式.因此,佛教应积极投身于兴办慈善赈灾和急难救助的事业,如老人福利、儿童福利、残障福利、希望工程、贫困病患医疗救助等.佛教通过为广大社会大众服务,使人们皆能受到法水的照拂和润泽,从而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和长治久安.
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时代赋予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每一位佛教徒对整个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简而言之,现今我们佛教徒的社会责任就是努力以种种方便弘扬佛学,应用佛法慈悲、平等与圆融的理念,发扬“八荣八耻”的优良传统, 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