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佛教的心灵环保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宗如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九八五年的四月,星云大师在台湾高雄中正文化中心,对着求法心切的法师和居士们开示“佛教对心理病态的疗法”。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 重新捧读大师的这篇演讲稿,细细体会大师的苦口婆心,套句现在备受关注的“环保”议题,真的感佩大师那么早就提出了“心灵的环保”良方,引领着大家如何走向身心安顿,欢喜自在。

大师开宗明义的说:“在这个世界上,和我们人类最亲近,关系最密切的,是什么呢? 就是我们的心! 即使我们的身体死亡了,毁灭了,这个心也不会死的,佛教的信仰里,相信生命是不死的,我们的心是永远存在的。永远存在的心,要好好爱护它,不能让它被贪、瞋、痴、慢、疑的病魔侵蚀,成为病心、成为坏心,否则在流转轮回的过程中,这一个病了、坏了的心,就不能在人间天上流转,而要轮转到地狱、饿鬼、畜生道去受苦了...,若用真理和慈悲的法水去调伏,就能让它在人间天上安住,在佛菩萨和圣贤的境界里,永恒地常住。”

那么,如何寻找到真理和慈悲的法水呢?《华严经》云:“常行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长养我们的四无量心: 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在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上,懂得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彼此真诚的沟通,让每个人都知道这就是“慈悲”的真义。而慈悲也就是佛教教义中最基本的,身为佛教徒的我们,更不能不心怀慈悲啊! 想起佛陀的“轻踩”大地,怕太用力了伤了大地的大慈悲心,总叫人感动满怀!
《正法念处经》云:心能造作一切业,由心故有一切果;

如是种种诸心行,能得种种诸果报。
心为一切巧画师,能于三界起众行;
为心所使遍诸趣,处处受生无穷已。
心为系缚解脱本,是故说心为第一;
为善则能得解脱,造恶不善则被缚。

说明了“起心动念”的力量不可轻忽,往往在一念之间,天堂地狱来回不知几回? 我们的心既是巧画师,有时天马行空,彩笔一挥,绚丽迷人,有时泼墨一洒,变化无穷,可以彩绘出美丽“心”世界,也可以丑画人世间,完全存乎一心,这样的一颗心,没有好好的关注照顾它,万一生病了可就麻烦,唯有好好的“为善”则能得解脱。

这里说的“为善”就是大师开示的:与人为善、和人随喜、凡事随缘、遇事服务。如果大家能给人方便、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信心,相信必得解脱诸烦恼,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古谚:“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作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警醒世人: 行善作恶之别。

我们既然明白了“心”的作用,是和因缘果报息息相关的,我们就得谨慎观照它。知道“心”会病倒在贪、瞋、痴、慢、疑上,我们要用“心药”袪除病因,让心安住下来,甚至能“一心不乱”。虽然佛教经典中,因各宗派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修行法门,但最终都是为了驯服这颗“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心。为了让我们能做到摄心一处,静心息虑,其实是有不少方法可循的。譬如:

净土中:称名念佛,主张一心念佛,只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达到一心不乱。

禅宗:参禅打坐,所谓“若人静坐须臾顷,胜过河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静心成正觉。”

天台宗: 一念三千,认为三千大千世界在一念之中无不完满具足,只要一心不乱,返观自照,发辉本有的性德,则当下即是解脱的觉者。

唯识学派:以“五位百法”解析心的活动,以期转识成智,证悟解脱。

法相宗: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可见佛教是谈心、修心的宗教,也是智慧的宗教。只是要我们依着能相应的法门修持,一定可以达到修行的成果。但是往往不如人愿,在滚滚红尘中起起伏伏的人,心也跟着动荡不安,要能随时提起正念,用正见来认识好坏,用智慧来判断

真假谈何容易? 大师说现代人:
相信五欲六尘,不信真如涅槃。
相信地理风水,不信自心功德。
相信吃喝嫖赌,不信清净守道。
相信金钱权势,不信真理法财。
相信健康力量,不信生命无常。
相信人我是非,不信无诤平等。

人们这种信假不信真的心病,大师用的心药是: 正见、般若、法印、空理。人们信坏不信好的心病,大师则开示我们: 往好处想、往远处看、往真处察、往同处解。大师把深奥的佛理融会贯通后,用最浅显易懂的文字来教导我们,带领我们解行并重。大师这位伟大的心灵环保专家所提出的修心法门,人人能懂,就在做不做了! 大家如果能用大师常提醒我们的心态: 你大我小、你对我错、你有我无、你乐我苦出发,相信路上一定可以结交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快快乐乐到达圆满的彼岸!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