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顺治皇帝与潮籍高僧道忞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张道济 陈镇昌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顺治皇帝与潮籍高僧道忞
  清顺治皇帝姓爱新觉罗,名福临,6岁时因其父太宗(皇太极)骤殁而登帝位。翌年(1644),多尔衮亲王举兵入关,迎他至北京为中原之主。当时的朝政由摄政王多尔衮把持,他凭皇室的优越条件勤读群书,故对满汉文化均有深厚根基,对佛学也有所了解。多尔衮亡后,他于14岁亲政,日理万机。数年后,当他回首往事时,惊觉世间无常,皇室中的权势争斗,多尔衮骄横一世等等,都随时光逝去,眼前的一大堆军政事务,又如此烦心,纵有政绩武功,也免不了同样结局。于是他心中涌现了“色即空,空即色”的佛家名言,开始探索佛门所称的“觉悟”、“智慧”,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他的长篇《赞僧诗》就是这种思想的反映,其中有云:“天下丛林饭如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身难。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悲欢离合多劳虑,何日清闲谁得知。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
  顺治皇帝对于佛教,起初只限于一般信仰。导他人宗门谈经论道的,是京都海会寺憨璞和尚;对他影响最深的,是浙江天童寺潮籍高僧道忞和尚。
  道忞来自潮州
  道态是清代禅宗高僧,佛门典籍《续指月录》、《新续高僧传》及近年出版的《宗教词典》等,都对他有较详细介绍,现概括如下:道志,俗姓林,宇木陈,号山翁,广东潮州府潮阳人。他幼习儒学,20岁时考取生员(秀才),接着因读《金刚经》,《大慧语录》等而信仰佛教,往庐山开先寺出家,后嗣法浙江天童寺圆悟禅师。圆悟卒后,他继承天童寺住持之位,因精通儒、释之学,且善长诗词、书法,故声名鹊起,远播九州。顺治十六(1659)年,他奉召人京为顺治皇帝说法,深受器重,受赐“宏觉禅师”法号。他一生著作甚丰,其中的《北游集》、《布水台》、《宏觉禅师语录》俱收入清初御制《大藏经》,后经雍正帝删节,仍保留《宏觉禅师语录》。他的诗词在清代诗坛占有重要位置,清代思想家黄宗羲、著名诗人钱谦益、吴梅村都对他有很高评价。
  皇帝愿称弟子
  顺治皇帝因慕道忞之名,于十六(1659)年下诏浙江天童寺召他进京。道忞三辞未获允许,于是整装启程。当他到达天津时,顺治即命官员备车马前来迎往宫中万善殿居位、慰劳,继而带学土王熙、状元孙承恩等人至方丈室问法谈经,谕免礼赐座,从容问答。经一番谈论后,顺治十分钦佩。从此,顺治于朝政之余,常到方丈室与道忞论道谈心。他们谈论的内容除佛学外,还涉及孔盂之道、老庄之学、诗词书法,甚至朝政及世俗之事。道忞本着“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宗风为顺治解答疑难,给予很深的影响,现略举数例:
  顺治自幼体弱,后又向往佛门清修,故一遇国事繁忙或挫折,就觉烦恼而有鞭打左右现象。道志闻知,曾进忠言:“参禅学道之人,于顺逆两境,皆宜镇定判断,不可任情喜怒。”顺治应曰:“朕遇事多次不能自觉抑制,但过后冰消,并不记怀。”道态曰:“素知皇上长空皓月,一心向善,但皇帝喜怒与众不同,自古道:‘天子一怒,伏尸万里。’待过后不记,早已迟了。”顺治点头称是。此后,顺治非但不打人,骂人也稀了,并常赞老和尚慈善待人。
  顺治受佛学与儒学的熏陶,颇具仁爱之心。有一天,他问道忞:“闻民间有生男则育,生女则淹杀之事,是何道理?”道态曰:“为贫故。”说后投去期望眼光,顺治毅然曰:“豹狼性极残忍,饥不食子,为人父母,怎可如此?朕即传敕,如有此等父母,议罪。”此后,溺婴就是犯法行为。
  尤侗,是清初有才华之人,曾将其诗文结集出版。顺治读该集后出示道忞,叹其才高而运不济,不能高中而居下层官吏。道志说皇上既知,何难擢用。顺治应以早有此心。两年后顺治身亡,未完此愿。后道忞将此事写进诗文,继皇位的康熙见了,果然擢用了尤侗,称为“老名士”。
  以上数例,可见道忞威望之高及对顺治的处事、定法、用人等方面的影响。道志进京时已60余岁,顺治十分敬重,赐“宏觉禅师”号,并以弟子礼相待。道态京居8个月之久,辞归时,顺治送至北苑门,命使臣护归,并御书“敬佛”二大字及送御画二幅赠行。
  僧人也能影响国策
  顺治与道忞这段深厚因缘,使天童寺在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寺中的御书楼、御碑亭,还有顺治所撰的“无法向人说,将心与汝安”等联对,都是历史的见证。更值的一谈的是,顺治与道忞对儒学、佛学都有很高造诣,他们的结缘与所表现的思想,对清代的治国有深远的影响,形成崇儒敬佛的国策,以儒家学说解决封建社会的实际问题,以佛家思想缓解人们精神上的激烈情绪,使两者起着互补的作用。清初有100多年的昌盛时期,应该与此有关。
  作者:张道济 陈镇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