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顾恺之与瓦官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这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诗中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往日东游时,在江宁(今南京市)向许某乞阅瓦官寺维摩诘图样前的心情和阅后留下的印象。
  “维摩诘”是梵文的直译音,华语意译为“净名居士”,是古天竺毗舍离(也有译为毗耶离)城的一位富有者,居家奉佛,尝以称病为由向释迦牟尼派来问讯的使者宣传大乘深义,是佛经中现身说法的代表人物。在大乘佛教盛行的地方,他和佛祖一样受人尊敬,称为“金粟如来”或“大乘居士”。原图是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在瓦官寺作的壁画,“图样”可能是壁画的临摹本,这时原壁画已经不存在了。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郡无锡人(今江苏无锡)。家庭出身虽属名门望族,但到其父辈已经清贫。恺之幼年随父居京师建康(今南京市),成年后,先在大司马桓温幕中当参军,后来去荆州为督三州军事的殷仲堪当参军,晋安帝义熙中任散骑常侍(都是比较清闲的职务),卒于官,年六十二岁。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尤善丹青,图写特妙”,“好谐谑,人多爱狎之。”传俗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人物、山水、花鸟、虫鱼、走兽、仙释,无所不长。当时的大人物谢安对其艺术成就曾这样评价:“自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瓦官寺维摩诘像璧画,是他在二十岁左右的作品。
  京师瓦官寺创建于东晋哀帝兴宁二年(364年)。
  地址在东晋都城西南小长干山岗下(大约在今南京城内西南角)。附近的秦淮河两岸,有许多达官贵人的住宅,寺僧为了筹集建寺资金,便向这些达官贵人劝募。顾恺之父亲顾悦之在朝中任尚书左丞(也有说是右丞),家住瓦官寺东北(在今武定桥西,三山街南的花市原有一条小街名叫顾楼,相传是顾恺之住宅所在地),自然在劝募之列。顾恺之为瓦官寺绘维摩诘像壁画,也是为寺院募捐而作。《建康实录》中对此事有一段记述:
  按京师寺记:兴宁中,瓦官寺初置,僧众设会,请朝贤鸣刹清疏。其时,士大夫莫有过十万者,既至长康,直打刹一百万。长康素贫,时皆以为大言。后寺成,僧请勾疏,长康日:“宜备一壁”,遂闭户往来一百余日,画维摩一躯。工毕将欲点眸子,谓寺僧日:“第一日开见者责施十万,第二日开可五万,第三日任例责施。”及开户,光明照寺,施者填咽俄而果得百万钱也。
  “鸣刹清疏”是当时寺僧向社会募捐的一种方式,即是择定吉日,请朝中有名望的官员,来寺击鼓鸣钟,集合各界人士,说明设会的目的意义,然后,寺僧拿出捐簿,请到会的人签名认捐。“打刹”是打赌的意思,因为是赌向寺院捐款多少,所以称为“打刹”。顾恺之家中比较清贫,这次竟然打刹一百万,可能是看到那有钱的达官贵人很吝啬,心中有气,故意给他们难看。
  “工毕将欲点眸子”是图像画成然后点睛,这是顾恺之用笔神妙之处。据《世说新语》中记:“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日:“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是当时人的口语,犹如现代语“这个”,顾恺之说的阿堵,是指画中人物的眼睛)。“责施”是要观众捐献,第一日开放责施较多,是因为画家当众点睛,表现关键的一笔。责施虽高,但观众仍很拥挤,说明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在当时已产生一定的影响。
  几十年后,顾恺之的维摩诘壁画和戴安道雕塑的佛像以及师子国(今斯里兰卡)贡献的白玉如来,被人们称为“瓦官三绝”,这三样艺术珍品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寺院的收入增加,香火旺盛,不断的扩建,到东晋末年,已发展到拥有上千僧众的大寺,成为南朝佛寺之冠。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