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科学>>正文内容

科学研究禅修的临床应用──实例两则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陈瑞燕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教授
  禅修自达摩祖师在少林寺创始,成为中国传统养身修心的一项重要法门,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禅,中文的意思可解作「静虑」,目的是用不同的修炼方法,来达致「明心见性」,从而启发人类与生俱来的智慧(未那识)及心物一元的无上智(阿赖耶识)。虽然禅修在中国已有千多年的历史,推崇禅修的学者伟人历代皆是。可惜,禅修在现今社会已被很多人遗忘,也有被误认为是古老迷信的行为。这个误解可能是中国及西方研究学问手段的分歧,所以禅修对个人身心健康的益处难以被主流医学认同。中国人传统做学问的手段是以长期观察及归纳心得(deductive reasoning)为主;而西方做学问的方法,主要是科学研究,以统计为实证(inductive reasoning)。我认为两种做学问的方法是可以互相补足,但因为我们现有的数据主要基于中国传统的经验之谈,科研方面的发展比较缺乏。故此,从西方的角度去评价中国养生,便认为它是没有科学根据。因此,为了使禅修能更广泛地被医学应用,用科学手段去研究禅修的临床应用是必需的。以下就着如何应用科学方法研究禅修的问题举出两个实例。
  (一)应用影像磁力共震研究刺激丹田对大脑活动的影响。这篇文章已在美国中医学杂志发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34 (2),207-216),以下是文章的总论:
  丹田──是一个于禅修及气功修炼中,十分重要的部位。「丹田」这两个字意义深远──中国古代对珍贵的药物,如能使人长生不老的种子,名为「丹」,将此丹种在田中,使其开花结果,长大增多,用以修身养性。修炼当中往往不离「意守丹田」;也有在练功后,将唾液送到下丹田(在肚脐下一寸三分),即是「玉液还丹」。意守及润泽丹田的原因有很多:中国医学认为下丹田是任、督、冲三奇经内气汇聚的地方,是真气升沉的关键,而且丹田的范围包括几个重要的穴位(神阙、气海、石门、关元、中极、命门等),意守丹田就尤如针炙刺激这些穴位;另外,气功修炼提及丹田是藏精气的地方,所以是初习「炼精化气」的重点。
  中国的传统修炼及医学对丹田的描写十分抽象,同时又带点神秘,难以使现代人明白及接受。所以,我们尝试利用现代的脑科学去了解丹田和禅修的关系。从生理学角度看丹田这个部位,它只是皮肤的一点,它的感观反应与别的皮肤部位(例如:手、足)没有分别。现时已经有脑科学研究成果证明刺激手或足的皮肤只会使大脑运动区(Motor Cortex)的一处活跃起来,其它的脑部是没有反应。若丹田也只是一点普通的皮肤点,刺激这个部份应该与刺激手或足没有分别,脑部的反应也应该是一样。相反地,如果丹田不是一个普通的皮肤点,而是一个「真气升降的中枢,精气的根源」,脑部的反应一定会有所不同。而我推论丹田是跟人脑的前额叶有莫大的关系,因为人脑的前额叶主管人类很多高智能,例如:分析力、应变力、计划能力、自我控制及情绪平衡。所以,这与禅修所期望达到「明心见性,开启般若智」的境界有着共通的地方。在二零零六年,我们请来十位自愿者,用影像磁力共震机测试他们脑部对刺激手及丹田的反应,结果与我的推论吻合,脑部对刺激手的反应只限于运动区,而刺激丹田的脑部反应则包括前额叶(frontallobe)、颞叶(temporal lobe)、丘脑(thalamus)、脑岛(insula)和扣带回(cingulategyrus)。所以这些数据显示丹田是非一般的皮肤点,刺激它能使大脑很多重要的部位活跃起来。这是一个用脑科学方法研究丹田的初部工作,但成果却令人十分鼓舞,推使我希望日后能研究学员于禅修前与禅修后的大脑变化。
  (二)用随机及控制式实验研究静定运动对学童的学习能力及情绪的效益。这篇文章已被收录于美国NOVA 出版社将于明年出版的一部书中(Mind-Body and Relaxation Focus, edited by F. Columbus)。
  在科学领域中,要求证一个疗法的成效,往往需要有相对的控制组作比较,即是安排一组被试参加研究的疗法(实验组),而另一组则在同一时间参加另一种已知的疗法(控制组)。如果被研究的疗法是有效,参加实验组的成员会比控制组的成员表现较好。
  动功(现代又有称为「静定运动」),如八段锦及太极,是禅修的一种方法。目的是培养学员放松、身心一致,达到动中求静的境界。西方已有些文献指出成人练习静定运动,有助改善情绪。我的研究室也发现练习身心运动的老年人的记忆既比没有运动习惯的老年人较好,又与练习心肺运动的人相约(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53, 1754-1760)。不过,科学界对静定运动在学童身上的效益了解甚少。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于成长过程中面对越来越多压力。为了望子成龙,很多家长都为孩子安排密密麻麻的课程,希望他们多学习、多进步。但是,从禅修的角度去看智慧的启发,无休止的学习不是开启自性智能的方法,反而有害。因此,我们于二零零二年研究静定运动对学生学习及行为的效应,选了六十名年龄由六至十一岁的小学生,随机(Randomized)分配他们在实验组及控制组。实验组是参加一个静定运动的课程,而控制组就由老师指导下温习功课。我们选择温习班为控制组,因为一般的家长都认为学童要无休止地温习成绩才会好;但我们推论如果学童能学习观止及做一些静定运动,会对开启他们的智慧及改善行为有更好的效果,所以他们的成绩及行为会比控制组好。我们用国际的评估准则测试学童参加研究之前及之后的行为及学习能力的改变,结果显示,实验组比控制组的学童在情绪方面有较大的改善,包括减少了身体不适、集中力问题及离群行为。再者,这些学童的记忆力相对也有改善,成绩亦有明显进步。两组的分别通过统计学分析的准则,确定结果是可信赖的。所以,我们的结论是静定运动比无休止地做功课,对学童的学习及行为有较正面的效果。这个研究给禅修的应用提供了一个科研实证。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