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多识仁波切谈翻译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喜饶嘉措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多识仁波切谈翻译
  喜饶嘉措
  对于学习藏传佛教的汉族人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语言的障碍。虽然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一些少量汉译的藏传佛教经论,但远远不能满足汉族学习者的要求。况且这些汉译经论大都不是现在大多数人能完全理解的白话文体,这就给广大汉族佛教徒学习藏传佛教带来极大的不便。就此问题,我请教了多识仁波切,下面是仁波切对翻译的一些观点。
  仁波切说:“藏文佛教经典本来没有文言文和口头语的差别,对藏人来说,只有佛教术语的理解上的障碍,这是一切学科的共同现象,没有普通词语和文字上的障碍。但对学习藏传佛教的不同语种的民族来说就是语言文字的障碍。有许多有志于学习藏传佛教的人因语言和文字的障碍而被拒之门外而留下了深深的遗憾,有些人为了掌握语文工具,深入藏区,消耗了大半生时间,但藏语文水平赶上母语是藏语的藏人水平者却寥寥无几,因此在经文的理解上所带来的问题也就不言而喻。
  后一种如古文旧辞对现代华人造成障碍的情况。汉唐时期翻译撰写的汉语系佛教经文用文言古语是时代背景所决定的,对古人无可厚非。但对现代人来说以古文形式存在的佛经,对学习和解读上却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消除不同语种中的障碍最有效的办法是翻译,消除汉语古文和口语之间的障碍也除了注释和译解没有别的办法。过去在汉文佛经的白话翻译和词义注解方面台湾佛教界做了许多工作,贡献卓著,但把所有的佛典和古文献资料翻译成现代口语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同时,在佛教经典的翻译方面存在的误区也是翻译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来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信、达、雅。“信”是原意的等效翻译原则,“达”是传情达意,是可理解性原则,“雅”是美学要求。一般的译文需要具备前两条,诗体偈颂文必须具备第三条。有的人主张佛经译文要保持“之乎者也”的古文形式。说穿了,就是不但不愿撤除汉文佛经与现代华人中间横隔的高墙,反而想在藏传佛教与使用汉语的人群中间筑起一道新的高墙。也许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少数精神贵族的***。
  但翻译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别人最大限度地理解原文和准确把握原意。除此而外,佛教经典和著作还有一条面向广大群众,方便群众的原则。我在翻译工作中坚持打破佛经翻译方面的陈旧模式,尽量避免使用文言文名相词汇,以大众化的通俗语言,准确表达原意和藏语的表情修辞特点。这一点可以算作我的译文和著述的特点。
  我不想充当连自己都无法说服的“开悟者”“和“成就者”之类的虚假的光环作衬托的虚伪角色,也没有所谓佛菩萨显灵传授,或梦中、定中获得的传授,只有凭藏传佛教优越的教育环境和自己的特殊机遇 ,勤奋学习所获得的沧海滴水知识。
  在有生之年,在继承和发杨佛教纯真教义方面想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为众生提供一些精神的“绿色食粮”。
  通过这类工作若能使一部分众生的心灵荒原,受到佛法智慧甘霖的滋润,便是我平生的最大快乐!”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