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断智证德 清凉和谐——立断烦恼 顿超菩提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释光信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断智证德 清凉和谐——立断烦恼 顿超菩提
  晋城市泽州县莲花寺住持释光信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大智文殊师利菩萨,顶礼本尊传承上师,顶礼弘宗演教诸大善知识!
  法分顿渐,人有智愚,性无善劣。本师教法,依法不依人,依善不依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教诫末法佛子要以戒为师,勤习法门,以断证功德严饰自己,善于观察自我相续,与诸善知识广求胜法,自除垢业,断诸烦恼,达诸解脱方便之门,开示悟入诸佛之智,善解善法方便之道,究竟解脱无始生死,趣大菩提,广弘大乘方便之道,庄严法界,广演教法,饶益有情,无始无终,同缘种智。
  在诸大菩萨中,文殊菩萨的智慧最大,可以说是诸佛之师,五方文殊可堪称为五方佛智。文殊菩萨常常以骑青狮扬利剑表法——以勇猛的精进,以坚韧的利剑迅速斩断烦恼、顿超菩提,证得大智。
  所谓断证功德,断即断除,立断之意,当下断除自己相续中的无明烦恼,愚痴举措,恶习懒散,怪疑毛病,无记痴呆……文殊菩萨手扬利剑即是此意。人的习惯,秉性、恶习很难立断,文殊菩萨的利剑警告佛子要立断烦恼,洗除垢业。五台山法雷寺的北面有一个水池称为文殊洗钵池。寺里的小和尚趁老和尚不在家,偷拿了香客的布施钱去吃喝了一顿。在返回路上看见一位老妇人在那里洗钵。说:小和尚的钵上有垢,心不正,损功德,银子也会变成铁”。并劝他洗钵。小和尚回到寺里,打开包袱一看,剩下的二两白银果真变成了铁。故事表明文殊菩萨教诫佛子要以清净心修善法。发心要正,处事要端,断除恶习、贪心,为根本之修。可见断德之重要性。
  智乃大智即文殊大智,智有自智与他智,自智即证得自我的本性真如空性之智;他智即诸佛菩萨及诸大善知识圣人之智。学佛的过程就是在借助他智来开发自智的。般若也即智慧之意,般若性海乃禅定而生发。而禅定必依戒智而归范,三不弃乃大智慧所在也。
  《亲友书》中云:“若无智慧无禅定,无有禅定亦无慧,谁人具足此二者,轮回海成足迹水”。智慧的结晶是生发在菩提心之上的,没有发利益众生的成佛之心是很难有大智大慧的,文殊之智慧超乎寻常,不是一般凡人所能寻思效仿的。在释迦佛时代,有一天大迦叶到佛跟前诉说文殊菩萨的行为有违戒律的地方,释迦佛传文殊来合实,文殊到来时,在佛与大迦叶面前立时展示千手千钵千眼罗汉的法相。证明他无违任何戒相。释迦佛对迦叶说,你看有一千个阿罗汉智慧的文殊菩萨能否与戒相违?大迦叶无言以对。《大圆满心性休息》发菩提心品“利他胜过于自利,故当主要行利他,此乃菩萨之学处,若成利他可开许。身语不善实为善,意三永无开许时,佛说求自寂乐善。亦成菩萨之堕罪,若他有利行不善,亦为善法当学之。”戒相只是方便,实相法义才是真谛大智所在。《多哈道歌》中云:“疙瘩束缚之内心,放松定然得解脱,愚者为其所束缚,智者依彼得解脱”。
  证即求证自性真谛的空性,证德即证得法身空性,真如自在,功德威威,现量见到佛法所在,法界真谛,以大菩提心,大中观,大般若,饶益有情。断德证德所具有者其法相为:别解脱,菩萨密乘之三戒清净,多闻而精通显密之法,对诸有情有大悲心,知晓显密之仪轨,修持正法而得特别的断烦恼及证法性的功德,能以“四摄”法摄受有缘弟子者。没有依止前必须要观察,若有这些功德便可依止,若无此功德不宜依止,否则,即会被邪师引邪道,是故莲花生大师云:“不观上师如饮毒,不观弟子如跃渊”为什么说必须要依止具有断证功德法相的善知识才能见本心证法性呢?因为,佛广转法轮虽度无数众生,但现已涅槃,我们现代人无缘无福遇到佛的真身教化,故善知识的恩比佛的恩德还大。是故《续经》云:谁于俱胝劫,观想十万佛,刹那忆师胜。又云:“诵修百万遍,祈师一遍胜”。
  显密修法中证悟法性见真谛和遣除其障碍的唯一方便就是上师三宝的加持。往昔米拉热巴等很多大德都是以上师三宝的加持开悟解脱成就的。
  怎样立断烦恼、顿超菩提?莲师曾云:修持这个法门时,初学者会灭尽烦恼与分别念,现出安住之觉受,此则名为寂止;而后明了觉受现前,这就叫做胜观;当二者双运时,就称为止观双运。此时对乐贪执为乐贪觉受,堕入欲界,出现如黎明之天光一般明了的觉受,即是明嗔觉受堕入色界,如出现波浪不兴之大海一般的无分别状态现前,即住痴觉受堕入无色界,故尔对这三种觉受既不应取受也无需刻意舍弃,安住在无执著的自解脱境界中尽力护持即可。
  这和无执著不贪恋的安住心态也会有四个过关,即一味对万法皆如虚空般之境会堕入空无边处,若一边思维心识广大无边,一边安住下来,堕入识无边处;若执著心非有非无,始终安住在观心不属有无法之境界中,会堕入无所有处,若执著于一法不立,一切法皆为空性之理,会堕入非想非非想处。之所以堕入四种之处,乃因心有假立及贪执之烦恼障,故而堕入。修行人对此要保持正知正念,且需不放逸精进修持。否则会堕入分别念之边执,从而无法现见觉性;如不具足现见无勤真义之正智,显现即无法转为道用;若不解无取无舍而安住之要点,即会陷入掉举(觉性不明,心识散乱),昏沉(心不缘任何法,如陷黑暗包裹)、迷茫(心过度内收,无有明分)三种过患,从而堕入歧途。欲行对治方法即:放松,安住在无取无舍之状态中,心朗朗乾坤。
  贝若匝那尊者言:“见解之王觉性观本面,修行之王不改自然住,行为之王自解最无上,究竟教言务必记心间,
  立断证真无迷惑,无垢无净本目净。
  不执偏见入中观,一切显现皆自现。
  现空无别自解脱,无取无舍遍三千。
  无勤法行任运住,安止无缘无戏论。
  三轮体空自净义,顿然觉脱见本然。
  生生世世利有情,超然觉性文殊剑。
  非空非有非执见,正见无取无舍岸。
  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社会现象,我们佛教界弟子既要把自己的心修好,止恶防非,勤习善法之门即是断,既是止。把心安止下来后,又要正确运用慈悲喜舍的菩提心处理好社会上的各种纷然烦事既是证,即时观。止观双运,断证圆融,趣大菩提,四恩总报,三有齐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愿天下有情无情同缘种智,共达觉岸,祝社会和谐共住实现人间清凉。
  小善显大智 和谐立足之
  大智文殊剑 清凉和谐风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