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寂照法师:佛教的社会责任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8日
来源:不详   作者:寂 照 ( 台湾圆光佛学院教务长)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是世界的几大宗教之一,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关键就在于佛教是一位究竟清净解脱者,在悟出真理后,传下的正法,而以自悟自修自证,不在于借助外力而自救与救人,所以是一种自在的平等性,不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染著,是可以达到自身心净化与解脱六道轮回苦的宗教。

   佛陀就是一位实证究竟者,因此佛弟子就以净信的心,依佛陀的教诲,透过理性的智慧帮助提升社会道德,促进有情间的和谐,不以贪欲相夺相欺而达到少欲知足,而有情的少欲知足就是福慧,因为奢求不知足的人,给他再多的资具,他都不会满足,所形成的,就是一种惑业苦,所以不只悟性不高,连福报也是不够,佛陀也曾开示说这是有情的无明不觉起了业识炽盛,对于依报的资具,更起了相应贪为己有,所以身为佛教徒对于这一个教诲,要相当注意,这也是该负起的社会责任,这是为什么佛陀把正法传给迦叶尊者,少欲知足,头陀行第一的原由。

   有些科学的理念是不太合于佛法的,例如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人类是由猿猴演化而来的,那畜生道与人道就成为同一道了,因此佛弟子还是要理性一点地认知科学,不能全盘相信,而且有情的业相还是会引导出错误的推理,是会让我们忽略了因果,所以科学的现今发展,我们最好是善巧地运用而不要太沉迷,否则又会让有情起了无明业因, 违背了少欲知足的正法,更会因此破坏了佛教与科学的和谐关系,无法相得益彰。

   至于佛教社会慈善事业,那当然是一个重要的论点,古德言:铺桥造路行易,忍辱清净梵行难。由这一句话可以理解行善只是积福,但距离佛法所提倡的目标,还是有一段的距离,而且六道轮回的命运还是未能免,不过暂时免于众生受环境逼迫的观点来说,或许是该行的事业,但是如果佛教徒花太多时间于其上面,或许有点本末倒置,不能修得忍辱清净梵行,因此交给政府机关或社会人士来实行,我们做个从旁协助的人就好,不能耗太多时间,以自己的心力投资在兴办慈善机构上。

   而扶危济困、赈灾救难方面,则也有古德云:救急不救贫,意谓救急意义大,因为留得这业报身,还可以让我们有修行的机会,因此要救急,但贫困之人,多半是悭贪的果报,如果帮了他,不能帮助改其习气,反而更长其贪,那等于是帮他造业,因此扶危济困、赈灾救难,当然是一件善业,也是好事,但还是要视情形而定,如果盖医院、老人院、育幼院、收容所、孤儿院、残障所、戒毒所,都由我们佛弟子一手包办,那设政府社会福利机构,将有何作用?是不是又是一种本末倒置,而忽略了身心净化的事,所以我们要随喜地从旁协助,如果太置身其中,或许会忽略了佛法弘传,普度众生的正事,这是很会修福,但在修慧却劣拙,这并不是就是代表佛教的社会责任,因为佛教的社会责任,应该就是把净化身心少欲知足的正法,传授给社会大众,这才是生为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而该有的永续发展与社会责任。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