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圣如:僧青年的时代使命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圣如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圣如:僧青年的时代使命
  圣如
  尊敬的各位学院领导、尊敬的各位评委法师、尊敬的各位同修同学:
  大家下午好
  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一个有关使命的问题,那么使命是什么呢,我想首先使命是一种天职,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一种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各种综合条件所共同决定的。
  那么作为佛教的一个青年僧人,作为一个中国佛学院的青年僧人,作为一个中国佛教界最高学府培养的青年僧人,我们更是在风口浪尖上,我们的肩上担负着中国佛教的前途命运。我们的使命是什么呢?时代又赋予我们什么呢?我想第一是弘扬佛法,第二是弘扬佛法,第三还是弘扬佛法。我们没有第二个任务,荷担如来家业,传播佛陀的无上智慧和无尽慈悲,这是佛陀留给我们的永恒主题,也是作为一个僧人一生都为之奋斗的神圣职责。
  既然我们僧青年唯一的使命是弘扬佛法,传承智慧。那么我们又怎样才能承担起佛陀和我们的时代所赋予我们的责任呢。我们不能空有一腔热血,我们更需要有理性的思考。我想在这里提出几点建议供诸位大德参考。
  首先,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今天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佛教的传播也遇到同样的问题,今天在中国的大地上为政府承认的就有五大宗教,还有原始巫术,附佛外道,巫婆神汉等等的种种民间信仰。基督教以其西方的强势文化作背景在我国快速发展,其信徒的数量以不可阻挡之势急速增长。而我们的佛教却局限与高墙黄瓦之内。基本上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我们的信徒不增反降;我们的影响不断减弱;我们的名誉日益恶化,我们的蛋糕日益减少。我们的一些僧人,对于现实的人生,对于众生的痛苦,疑惑毫不关心;对于佛教关怀人生,化导世俗的弘法事业漠视冷淡;对于佛教的前途命运毫无兴趣。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危险的,一个远离群众的宗教很难想象她有光明的前途;一个对人们的疾苦漠不关心的宗教也只能为人们所远离;一个只是孤芳自赏,自娱自乐的宗教也必然为人们所抛弃。我们必须深刻的意识到我们现在只是依靠老佛爷遗留的那点威德在过活,我们因为佛陀的面子还有一口饭吃,但是我们所做的可能是在不断败坏佛陀留给我们的家业。我们不得不唤起深重的历史使命感,“不忍众生苦,更不忍圣教衰”,真正的认识到我们肩上的重任,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投入到无尽的弘法利生的事业当中。
  第二,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万物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事业取得成功的无尽源泉。佛教的真理是亘古不变,恒恒常常的,但是我们表达真理的语言,我们用以传播真理的方式是受时代限制的。我们传播真理的形式如果不图进取,墨守成规,那样我们早晚要成为历史文物,要被时代所淘汰。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学习方式与封建时代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必须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其实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世尊就是一个敢于创新的革命者。世尊所生活的社会也是一个认为人天生具有等级差别的时代,认为人是由神创的理论占着统治地位。而世尊敢于直面人生,正视真理,不迷信权威,提出众生平等的主张,一生都为真理而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从各种束缚中解脱出来,从而觉悟了人生宇宙的真理,为众生真正开创了一条解脱之道。
  佛陀如此,我们的历代祖师也是如此,众所周知,禅宗“马祖建从林,百丈立清规”在当时也是石破天惊的革命,是一次对佛教发展的天才般的成功创新。戒律明确规定僧人不能耕种,可是禅宗祖师们却敢于,也擅于结合中国的国情创造性的提出僧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主张。使得禅僧们从当时的律寺中独立出来,设立单独的丛林,并创立禅林清规。从而最终形成了中国佛教农禅并重的光荣传统。
  近代的太虚大师也是有感于晚清佛教的衰败,僧人们不学无术,多半寺院沉溺于经忏佛事,只知超度鬼神而不知关怀现世人生之现实,而提出人间佛教的一系列思想。太虚大师在当时可谓鹤立鸡群,顶住了重重压力,力挽狂澜。真正找到了佛教与现代社会适应的一条光明大道,至今我们仍然高举人间佛教的旗帜而阔步前进。
  如今相比与我们的祖师们,我们的思想是僵化了,我们为我们自己所设定的名利所束缚了。唯有开动我们的脑筋,学习并继承祖师们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我们的佛教才有希望,我们的事业才有光明前途。
  第三,要有为法忘躯的献生精神。
  为佛法真理,为众生的解脱,为三宝的弘扬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无数的先辈大德前仆后继,忘我奉献,舍身求法,才有佛法的灯灯相续,慧命不断。想想东晋求法高僧法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求佛法真理,在65岁高龄依然决定西行求法。他以坚忍不拔之毅力,赤心热忱之信念。置生死于度外,投身于不返之地,舍命于不全之域。横渡千里流沙,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唯有观察炙热的红日而明白西行的征程。看着满地的人骨而知道前进的方向。他老迈的身躯翻越过无数万丈雪山,他羸弱的身体抵当了多少极寒酷热。回国的法显已经是快八十高龄,他仍然一叶孤舟,漂泊于万里惊涛。在他坚不可摧的信念与追求面前,所有的艰难都迎刃而解。法显以花甲之年经三十余国,历时十有五年,跋涉五万于里,真让人可歌可泣,肃然起敬。显法师惊心动魄的壮举造就了中国佛教的灵魂,他九死一生的英雄事迹,更是无数次感动着中国人。诚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受法显精神的鼓舞,刘宋法勇,大唐玄奘,义净也效仿高贤,相继踏上漫漫征程。他们都以一种忘我的精神,以大丈夫的英雄气概为我们佛教的事业开创了广阔的天地。高山仰止,他们离我们远去了,可是他们求取的佛法真理,他们所翻译的千卷经典将永远恩泽无数众生。他们是法门龙象,他们是民族脊梁,他们是佛教精神的灵魂。他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也必将激励我们无数的僧青年在为佛教弘法利生的事业中,勤奋耕耘,忘我奉献。
  结束语
  最后,作为一个佛教的出家人,作为一个发心行菩萨道的僧青年,作为一个佛陀智慧于慈悲的实践者与传播者,在我们出家的那一天起。我们的身心便不再是自己的身心,因为我们深受三宝的恩德,我们接受十方的供养。我们的青春就交给了佛教的事业,我们的生命就属于所有的众生。佛法的前途就是我们的前途,佛教的命运就是我们的命运。众生的解脱就是我们的解脱。我们唯有“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我们也只有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无尽的弘法事业当中去。方不负出家一场。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所有的高僧大德们,所有的同修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发无上的菩提心,以无比挚诚的心情,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我们的青春,智慧,热血和生命都投入到佛教事业的弘扬之上。让佛陀的无上智慧和无尽慈悲普照人间。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稳定和谐,让世界变成人间净土,让人间遍开九品金莲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