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唐剑侠传奇的宗教文化渊源考辨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龙延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唐剑侠传奇的宗教文化渊源考辨
  龙延
  [北京]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年第3期
  61-65页
  --------------------------------------------------------------------------------
  【作者简介】龙延,1966年生,男,湖南邵阳人,文学博士。山东烟台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院副教
  授。
  --------------------------------------------------------------------------------
  【编 者 按】唐代剑侠传奇部分作品中有一种不同于前代的神异色彩,如隐身杀人、往来飞空等。前贤指出其曾受到密宗的成就剑法影响。笔者通过分析创作者的宗教信仰,宗教文化的传播途径,以及比较佛道二家的特点,认为这种神异色彩主要受道教内丹家九仙剑侠使观念的影响。
  【关 键 词】唐传奇/密宗/圣剑成就法道教/仙侠
  武侠小说是唐传奇的一个重要品类,对后世武侠小说有很深的影响。像其中的《虬髯客传》、《无双传》、《聂隐娘》、《红线》、《昆仑奴》等,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达到了唐人小说的最高水平。唐代武侠小说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强盛的国力,使士人们充满高度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李唐王朝本有胡人血统,与北方游牧民族有充分的交流与融合。当然,后期藩镇割据,刺客参预朝政的现实也是这类小说的现实土壤。此非本人所能俱论。这里着重要讨论的是唐代剑侠小说中有一种新的神异色彩,此与当时的宗教盛行有一定关系。前贤已有讨论,于我们启发良多,只是窃意以为义尚未备,不揣浅陋以申论之。
  沈曾植先生在《海日楼札丛》卷五《成就剑法》条云:
  《吉祥最胜根本大教王经》有成就法云:“持明者,用华铁作剑,长三十二指,巧妙利刃。持明者持此剑王山顶上,如依前作大供养,及随力作护摩。以手执剑,持诵大明,至剑出光明。行人得持明天,剑有烟焰,得隐身法。剑若暖热,得降龙法,寿命一百岁。若法得成,能杀魔冤,能破军阵,能杀千人。于法生疑,定不成就。”又有圣剑成就法。又云:“若欲成就剑法,及入阿苏罗窟,当作众宝相,身高八指。”云云。按唐小说大抵在肃、代、德、宪之世,其时密宗方昌,颇疑是其别支。如此经剑法,及摄彼小说奇迹,固无不尽也①。
  晚期持明密教中兴盛的成就法,通常称为持明成就。成就,即梵文siddhi的意译,其原意就是成就、成功、获得、实现、成果、成立等。密教将其原意神秘化,引申为神通、神通力、魔法、魔术力这样的意义。成就法内容广泛,《不空羂索经》中说成就法有成仙法、变身法、入诸天龙神八部宫殿法、取伏藏法、点药法、大力法、履水法、入水法、乞雨止雨法、宝瓶法、通神法、渡江海法、占江海法、占象法、玄象法、历数算法、一切真言法、种种医法、长年药法、移诸物法、化诸邪见傲诞人法、降伏法、丰饶法、安隐法等。其他经中间还有求富贵、求钱财、幻化、降敌等等。成就剑法应该也是其中一种。后来台静农先生又找了一些材料补充其说。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其方法与功用②。如《圣迦抳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卷上云:
  又法:对舍利塔前,诵真言六十万遍,即先成就。然后以补沙铁作剑,长六指或八指或十六指或三十二指,或依余真言教中剑量,剑成之后,以五净洗之。右手把剑于道场中念诵,乃至剑现光焰,持诵则得变身,为持明仙,飞腾虚空,为持明剑仙。
  又《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卷三云:
  若圣剑得成就者,手执圣剑即得一切持明天主,与诸天女长寿娱乐,此名圣剑成就。
  又《金刚萨埵说频那夜迦天成就仪轨》云:
  持明者发菩提心,安住三昧心无二相,作此法已,告同伴人言,汝持座来。彼人闻已诵纥哩纥哩字,而作欢喜之间,现自本身带甲骑马,以手执剑,即取剑出鞘,作大忿怒利牙咬唇,诵三哞字时,持明者即舒右手向前接剑。剑既入手,具大神通,随持明往诸天界,入彼八十俱胝持明天女官中,役诸天女与同伴为眷属承事,当得灌顶王位,及其眷属当受快乐,腾空自在。于瞬息间从阎浮提界,往西瞿耶尼、北俱卢洲、东胜神洲已,彼过重大海及七金山,日宫月宫,至妙高山上。乃至他化自在天、那罗延天,如是复至昆仑山中,入补陀落山,见观自在菩萨,于菩萨处听闻妙法,因缘成熟,得于世间最上成就,所有世间虚空界内圣剑持明天中,此持明人得为彼主。
  在唐代剑侠传奇中,《聂隐娘》与之最符合上述特征。如其云“白日刺人于都市,人莫能见”。隐娘的师傅,亦为一尼姑,更是来无影,去无踪。元和间,魏帅与陈许节度使刘昌裔不和,魏帅谋刺刘,聂隐娘帮助刘对付魏的刺客,场面极为精彩:
  (隐娘)曰:“后夜必使精精儿来杀某及贼仆射之首,此时亦万计杀之,乞不忧耳。”刘豁达大度,亦无畏色。是夜明烛,半宵之后,果有二幡子,一红一白,飘飘然如相击于床四隅。良久,见一人望空而踣,身首异处。隐娘亦出曰:“精精儿已毙。”拽出于堂之下,以药化为水,毛发不存矣。隐娘曰:“后夜当使空空儿继至,空空儿之神术,人莫能窥其用,鬼莫得蹑其踪。能从空虚之入冥,善然无形而灭影。隐娘之艺,故不能造其境,此即系仆射之福耳。但以于阗玉周其颈,拥以衾,隐娘当化为蠛蠓,潜入仆射肠中听伺,其余无逃避处。”刘如言。至三更,瞑目未熟,果闻颈上铿然,声甚厉。隐娘自口中跃出,贺曰:“此人如俊鹘,一搏不中,即翩然远逝,耻其不中,才未逾一更,已千里矣。”①
  其中想象丰富,固不可一一与宗教观念对应。正如台静农先生指出的,剑侠小说中主要吸取了奇幻的剑术与隐身术。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除上述沈曾植、台静农提到的成就剑法外,佛教还有一种“剑轮法”,即为降伏恶魔使用刀剑之法。以秘印秘咒行之。善无畏《阿吒薄俱元帅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修行仪轨》有其法。玄奘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云:“如利剑轮,才一投掣,能斩怨敌首及支节,令无势用。”②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经》:“持诸剑轮,杀害群品,于大地上所有有情皆斩斫,令其命断为大肉聚。”③那么,剑轮法似乎其法并不专限于密教。
  我们可以看到,密教的圣剑成就法其主要不是宣扬剑术的神奇,其功用不在杀人复仇,而在于具大神通得无上享乐,说到底它还是一种咒术。至于“剑轮”,是不是剑一类的兵器,还难说。我们不能排除佛教特别是密宗对剑侠传奇的影响。但我在阅读《道藏》时发现,这种观念与道教更为接近。道教有“剑侠”之说。如《真龙虎九仙经》云:“炼精华为气,巡游四天下,能报恩与冤,是名为烈士。”其下有注:
  罗公曰:列仙侠有九等不同,第一天侠,第二仙侠,第三灵侠,第四风侠,第五水侠,第六火侠,第七气侠,第八鬼侠,第九遇剑侠。第一天侠,本天仙,奉上帝赐剑也;第二仙侠,已修上真升天之行,又复炼气为锤剑;第三灵侠,已是地仙,镇居山岳,及炼就剑,七万里闻有不平之事,飞剑立至,谓之灵侠;第四风侠,亦是地仙,炼得剑七,修之间断,未通极灵,知有不平,通风处身剑一时俱至也;第五水侠,本是水仙,炼成号曰水侠,无水不可腾飞也;第六火侠,修之自焚起,亦号火光三昧,练七剑成了,身欲飞腾,须化火一团,乘而来往,故号火侠也;第七气侠,唯学定息气,便将精华炼剑,剑成如气,仗而往来,号曰气剑也;第八鬼侠,人不见其形,本修神仙,水墨形,水墨剑也,出入往来,如气不殊;第九遇剑侠者,或因遇于宝剑,亦得随意东西变现也④。
  罗指罗公远,为玄宗时著名道士。《真龙虎九仙经》称天真皇人授黄帝丹经,自是道士依托手法,不足深究。下“罗叶二真人注”。叶应该为叶静能。《通志?艺文略》著录“《天真皇人九仙经》一卷,唐叶静能撰,罗公远、一行注”。盖为此经。《文献通考》卷二二五晁氏曰:“一行、罗公远、叶法静注,论水火龙虎造金丹之术。”《道藏提要》认为此书原有一行注,乃后人所删,叶静能、叶法静可能就是一人。不仅在修行的各个层次都几乎与剑有关,有飞剑、气剑、水墨剑等种种名目。而且第九种就直接称为“遇剑侠”。我们看该经提到的“剑侠”等,能炼气为剑,随意往来。与聂隐娘更为吻合。特别是他能“随意东西变现”,而隐娘能化为蠛蠓,潜人肠腹之中。这是为密教经典所无的。炼气为剑在道教中不是某一经中的孤立说法。《道枢》卷三十一《九仙篇》有云:
  光辩天师(叶法善)曰:神仙之剑何谓也?先收日月之精华,后起心火炼之。日月者,肾也,于是肺为风鞴,肝为炉炭,脾为土模,胆为砺石,一息气中,为法自成矣⑤。
  叶法善为叶静能的侄孙,他们的丹法应该有一定关联。原题许逊的《灵剑子》亦曰:“余自修道,方明气术为先,阴功为首。顷获灵剑,扫荡妖精。”说的是以气驭剑法。结合有关吕洞宾飞剑杀人的传说,我们大致可以断定这一说法与唐代内丹一派有比较大的关系①。
  本来道教徒作法,剑是重要的道具,有摧鬼伏邪之功效。但此前关于剑的观念与符箓黄白之术有关。我们可以看一看几乎与罗、叶二人同时的司马承祯的《上清含象剑镜图》,其景震剑绘有详细的图制,起形制、名饰取象天地阴阳。其《景震剑序》曰:
  夫阳之精者,著名于景;阴之气者,发挥于震,故以景震为名式,奋精气之义。是知贞质相契,气运攸通;运用之机,威灵有应。@①神代神之义,已赌于真矩;收鬼摧邪之理,未闻于奇制,此所以剑面含阴阳,刻象法天地,乾以魁罡为杪,坤以雷电为锋,而天罡所加,何物不伏;雷电所怒,何物不摧。佩之于身,则有内外之卫,施之于物,则随人鬼之用矣②。
  后面还附有《铸剑镜法并药》:
  凡铸剑镜,须得百炼真铁可铸。凡炼铁既精,无朱砂银勾铁,不名精剑,所以太古剑神镜,自轩辕黄帝受神胥公法,后传左丘子镆铘干将,吴越奇霄公皆会神镜灵剑法。后人不得朱砂勾添,精铁难以铸成,今先火炼朱砂成银,次炼铁,勾添相杂,取年月日时,剑镜如前法所图样,又别作尺寸展样,或大小各有法度也③。
  而早在东晋,葛洪就在《抱朴子?内篇》卷九《道意》中说:“要于防身却害,当修守形之防禁,佩天文之符剑。”在同书卷十七的《登涉》中云:“涉江渡海辟蛟龙之道……取牡铜以为雄剑,取牝铜以为雌剑,各长五寸五分,取土之数,以压水精也,带之以水行,则蛟龙巨鱼水神不敢近人也。”可见传统的道派中,剑的功用与镜印一样,是驱魔避邪。与内丹术中的炼气为剑差异较大。
  我们说唐传奇中剑侠的神异因素主要与道教有关,我们还可以从创作者的信仰来分析。《聂隐娘》的作者应为裴铏。《崇文总目》、《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传奇》,俱作裴铏撰。《新唐志》注云“高骈从事”。高骈在唐代边将中以热衷道术、迷信神仙方士著称。裴铏为其做幕僚,是否有这方面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云笈七签》卷八十八载《道生旨》,题“谷神子裴铏述”,据其辞,知其早年曾隐于钟陵郡西山,道号“谷神子”。“谷神”出自《老子》“谷神不死,是谓玄牝”。其《道生旨》也是内丹家的路数,云:“一阴一阳谓之道,盖水火也。”推崇《黄庭经》与《周易参同契》,以阴阳五行、八卦阐述内丹炼养之术。而且,《传奇》中的相当一部分作品都是宣扬道教的教义思想的。可见,裴铏的传奇写作手法受道教典籍的影响决非偶然。而结合《红线》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一点,红线夜行时,“胸前佩龙文匕首,额上书太乙神名”④。而魏帅也是“枕前露囊一七星剑,剑前仰开一金盒,盒内书生辰甲子,与北斗星名”⑤。涉及的全是道教的那一套法术。
  密教是唐代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尤其是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大士”在中土传播,深得统治者赏识,标志着唐密的正式成立。但它在民众中影响容易被夸大,所谓“密教”者,有神秘、秘密、隐秘之义,有身密、语密和心密的“三密”之说。即它的教义是秘密的,密教经典非外人所能随便窥视,师徒的传承是秘密的、须有入室弟子才可秘授,传承衣钵。它的仪轨、仪式是秘密的,决不向普通人公开。在当时人们心目中,最为人们所知的就是他们有一种神秘的咒术。特别是祈雨禳灾之类的法术。《传奇》中有一篇叫《金刚仙》的作品,正好反映了裴铏及一般人对密教的看法。这位金刚仙来自西域,“能梵音,弹舌摇锡而振物,物无不应。善囚拘鬼魅,束缚蚊螭,动锡杖一声,召雷立至。”①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佛道二家也决不是那么泾渭分明,或水火不容的。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它们常常从对方汲取自己所需的东西。所以,聂隐娘虽为佛门弟子,并不妨碍其有道家功夫,何况小说家言,并不着意区分二者的差别。如有专家指出,《真龙虎九仙经》“多言开顶出神,及出神后投胎移舍、夺位分身之术,似出佛教密宗之法”②。而此书原题僧一行所注,未必出于假托,一行虽为密教大师,但其取法甚广,曾随荆州景禅师出家为僧,后又拜著名的禅师普寂为师。特别是其年轻时曾作《大衍玄图》和《义诀》,对阴阳五行有很深的造诣,又有《周易论》,可算是当时的易学名家。而当时的密宗也吸收了道教的不少内容。如前所引《阿吒薄俱元帅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修行仪轨》中云:
  南斗注生,北斗注杀,天曹府君、太山府君、五道大神、阎罗大王……山神王、风神王、树神王……汝等受我香华供养。
  不空译《供养十二大威德天报恩品》中说:
  焰摩天与诸五道冥官、太山府君、司命行疫神、诸饿鬼等俱来入坛场,同时受供。
  我们一眼可以看出,如“太山府君”等是典型的道教神灵。密教经典中就有不少的道教与中国民间俗神。
  我们的结论是:唐代剑侠传奇虽不能排除其受过密教的影响,但其主要宗教文化渊源应该来自道教,特别与道教中的内丹派有直接联系。
  注释:
  ①《海日楼札丛》第二册204页,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②见台静农《龙坡论学集》之《唐人传奇剑法出于密宗成就剑法》,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64-166页。
  ③《全唐五代小说》第三册,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1791-1792页。
  ④《大正藏》十三册762页。
  ⑤《大正藏》二十三册693页。
  ⑥《道藏》第四册320-321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影印本。
  ⑦《道藏要籍选刊》第十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529页。
  ⑧九仙之说可能与丹术中的九转成丹有关系,今《道藏》洞真方法类收张果《太上九要心印妙法》,张果内外兼修,以内炼服气为主。他把内丹分为三品,以九转大还丹为上品,认为九转丹成,每转各有枢要,即为“九要”。这九个过程,可能与修为的层次有关。
  ⑨《道藏》第六册683页,同上。
  ⑩《道藏》第六册684页,同上。
  (11)《全唐五代小说》第三册,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1721页。
  (12) 同上书,第1772页。
  (13)《全唐五代小说》第三册,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1773页。
  (14)《道藏提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164页。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左扌右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