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微妙比丘尼受难因缘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如像我听说的:曾经一时,如来佛尊在舍卫国祗陀精舍居住。当时,波斯匿王驾崩之后,太子琉璃夺得大权,继承王位后,暴虐无道。常常驱赶醉象践踏杀害人民,受害者无法计算。那时,许多贵姓妇人看到如此惨景后,心里害怕不安,不乐意在世俗人间受苦,纷纷出家,当了比丘尼。这些比丘尼有的是释门种姓,有的是君王种姓,出身尊贵,相貌端正,都是名门贵妇。全都舍弃荣华富贵,世俗情欲,出家学道,一共有五百多人。国中的人民遇到这些比丘尼时,无不感叹赞美,各自争着供养。
  这些比丘尼互相说:“我们现在虽然名誉上出家为僧尼,但还没服饮法药,受到法戒,心中的淫欲、骄怒、痴情还没有消除。我们应当一同到偷罗难陀比丘尼那里去,请求她给我们传授佛法经典,希能得到省悟解脱。”
  五百比丘尼来到偷罗难陀居住的地方,向偷罗难陀拜见施礼,各自陈述自己的身世来历后说:“我们现在虽然出家学道,但还没有受到佛法甘露,希望得到你的开解省悟。”
  偷罗难陀听后,心里暗自想:我今天应当教她们弃道反戒。我一个人继承佛法衣钵,得到很多人的供养,不是更快乐吗?
  偷罗难陀想好后对这些比丘尼们说:“你们都是尊贵大姓、名门贵妇,家中田业万顷,七宝满库,象马成群,奴婢成行。为什么要舍弃荣华富贵,出家学道,身受禁戒呢?当比丘尼守寡乞行,是非常艰辛的。我劝你们还是返回家园,夫妻男女,举家团圆,共相娱乐,七宝财物,任意布施,去享人间的天伦之乐为好。”
  五百比丘尼听过偷罗难陀师傅的劝导后,心里更加惘然,各自悲伤哭泣。她们告辞偷罗难陀,又一同来到微妙比丘尼修道的地方。拜见施礼后,各自陈述自已的身世来历,询问微妙比丘尼:“我们在家时,迷恋积习世俗欲望已久,今天虽然出家学道,心意动荡不定,情欲烈火烧身,不能自己灭除解脱。希望你能垂怜我们,为我们讲经说法,能够开释解脱我们身上的烦恼苦难。”
  微妙比丘尼对众比丘尼说:“你们在三世之中,要问哪一世中的事呢?”
  众比丘尼说:“我们暂不问前世,也不问来世,希望你先给我们讲说今世,解除我们现在心中的疑结烦恼。”
  微妙比丘尼说:“人生中最大的祸患是淫欲。人如果有了淫欲之心,就好比烈火燃烧山林原野,越烧越旺,漫延无际,对人的伤害最大。人因淫欲之情,就会产生嫉妒相害之心。日积月累,来世堕入三途之中,永无出头之日。人们在家时,由于贪欲合欢、富贵荣华的缘故,就会产生生老病死、相合别离、遭受官司等苦恼。互相苦恋,伤坏心肝,死而复生,恋家深固,心意缠绵,其痛苦如同活在牢狱里一样啊!
  “我给你们讲讲我的身世:我原来生在一个婆罗门居士家中,父亲尊贵,家产巨富,国中第一。当时,另一位婆罗门居士的儿子,聪明智慧。听说我相貌端正,姿容娇美,就派遣一个媒人,拿着彩礼,聘娶我做他的妻子。我和他结婚后,便成家立室。当我生第二个孩子时,我的公婆已经先后死亡。我怀孕期将要满月时,对丈夫说:‘我身怀有孕,秽污不净,月份已到,恐怕有随时临产的危险。现在我应当回到娘家,去见我的父母。’
  “我的丈夫立即同意,陪同我一块回娘家。走到半道时,我的身体突然疼痛难忍,就到一棵大树下歇息,丈夫到另一处去卧睡休息。半夜时,我临产,污血大出。一条大毒蛇闻到腥血臭味,爬来蜇死了我的丈夫。我产后,大声久唤丈夫,却得不到一点儿回音。天色转亮时,我自己起身去用手拉丈夫的手,才知丈夫已被毒蛇咬死,身体肿大,四肢僵硬。我看到此惨景后,立即昏迷了过去。
  “当时,大儿看到父亲的尸体后,失声嚎哭。我听到孩儿的哭声,才从昏迷中苏醒了过来。便把大儿架在脖颈上,把小婴儿抱在怀中,悲伤哭泣,起身赶路。道路艰险,没有人烟。在半路有一条大河,忽然河水猛涨,又深又急。我只得把大孩子留在河边,先抱小婴儿过河。当我渡过河,把小婴儿放在河岸上,返身来迎接大儿子时,只见他远远看到我,急奔过来掉入河中,被水浪漂去。我立即追奔相救,浪大水深,力所不及,眼看着大孩子被浪涛卷去。我又急忙从水中爬出去抱小婴儿。当我赶到河岸时,小婴儿已被恶狼吃了,只有鲜血残骨留在地上。见此情景,我又昏死过去。
  “过了很久,我才从昏迷中苏醒,独自一人,向前赶路。走到半道时,碰到了一位婆罗门居士,是我父亲的好友。父亲的好友问我:‘你从哪儿来,为什么脸色如此悲苦憔悴?’
  “我就把前面悲惨不幸的遭遇向他全部哭诉一遍。父亲的好友听后,同情哀怜我的不幸和孤苦,与我相对悲伤哭泣。我问父亲的朋友:‘家中父母亲人,是否平安健康?’
  “父亲的朋友对我说:‘你的父母亲人,近日因遭天火,都被烧死了。’
  “我听到这个恶讯后,又昏死了过去。过了很久,才慢慢苏醒过来。父亲好友同情哀怜我,就把我带到他的家里,供给我吃用的一切,待我如同自己的子女一样。此时,有一位年轻的婆罗门徒,看到我相貌端正,姿容不俗,前来聘娶我做他的妻子,我即答应了他,同他结为夫妻,另立家室。
  “不久我又怀孕,胎满十月,即将临产。这天我丈夫到别人家去喝酒,半夜时才酗酗大醉地回来。当时,我正临产,独自一人,牢闭门户在家里,孩子还没有完全生出时,丈夫敲门大声呼唤,无人前去开门。丈夫大怒,破门而入。见到我后,拉我下床,狠命捶打。我向他说明我在生产的原因,他听后更加暴怒,夺过婴儿,用滚油煎熟,逼我吃下。我悲伤痛苦,不忍心吃自己的亲生骨肉。丈夫便狠命地打我,非逼我吃下不可。我只得忍气吞声,吃下煎酥的婴儿。吃过婴儿后,只觉心中辛酸郁结。自己想:福命已尽,才遇到这种恶人,便私下弃家逃跑。
  “后来,我逃到了波罗〓国,在城外一棵大树下歇息。当时,本国王城中一位长者的儿子刚死去的妻子,埋在城外林园中。长者儿子由于留恋他死去的妻子,每天出城,到妻子坟上悼念哭泣。这天,他从树林经过时看到了我,便问我是什么人,为什么独自一人坐在这里?
  “我便如实地把前面不幸的遭遇对他说了一遍。他听完我的诉说后,对我非常同情哀怜,便说:‘今天我想同你到林园里去,你能同意吗?’
  “我便跟随他一起进入林园,悼念了他的前妻。后来我们同病相怜,结为夫妻。这样的日子没有过上多久,我的丈夫又得了不治之症,突然暴病命亡。当时,此国民俗国法规定:丈夫生前宠爱的妻子,在临葬之时,要随同丈夫埋入坟中。我虽然被活埋坟中,但没有亡命绝气。有一伙盗墓贼,当夜挖开坟墓盗窃陪葬物,我又因此而活命。盗墓贼头,见我美貌,又把我强占为他的妻子。
  “过了数十天之后,盗墓贼又去盗窃,被主人发觉捉拿,立即定罪,斩头示众。盗贼众徒把贼头的尸体抬回,又把我叫去,要按民俗国法,把我和贼头尸体埋入坟墓。我在坟中活埋三天,一群野狼和狐狗刨开坟墓要吃尸体,我又第二次埋后重活。我从坟墓出来,深深地谴责自己:前世造下何种罪孽,使我数百天内,遭到如此苦难?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现在我应当做什么奉献,才能保全余命?我忽然想起:过去常听说释迦净饭王太子,舍弃王位,出家学道,现在已经得道,世称如来佛尊,能知人生的前世来生。我应当去见如来佛尊,皈依佛门。主意已定,我便直接奔向祇园精舍,远远看见如来佛尊,就如众树之花,群星之月。当时,如来佛尊用无漏①三达②观察我,看到我能度救,迎着我走来。我裸身露体,没有任何东西遮蔽身体,就立即坐在地上,用双手盖住乳房。如来佛尊对阿难说:‘你拿衣服来,给这女人穿上。’
  “我穿好衣服后,长跪如来世尊脚下,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和苦难,希望佛尊垂怜搭救,让我出家学道。如来佛尊对阿难说:‘将这女人交付给大爱道③,让她传授佛门法戒。’
  “当时,大爱道比丘尼即给我授戒,使我当了佛门比丘尼,又给我宣讲四谛之要,空苦之理。我听到这些佛法后,心开意解,清心精进,自致应真,能晓达前世因缘,来世果报。我今世遭受的各种苦难,难以陈述,都是前世宿愿,今世所报,毫分不差。”
  此时,五百比丘尼又问微妙比丘尼:“你因何种宿愿罪责,而得到如此的苦难?希望你能给我们解说。”
  微妙比丘尼说:“你们静听我来说说:从前,人间有一位长者,家业巨富,没有男儿。他又娶了一个小妇。虽然是小家之女,但相貌端正,世上无双。长者非常宠爱。不久小妇身怀有孕,胎满十月,生下一个男儿。长者更加宠着小妇,心爱男儿。大妇心里暗想:‘我虽然是大姓贵族之妇,但无男儿继承家业。这个小男儿如果长大之后,就当立门户,田产家业会全部归属于他,我枉劳辛苦,积聚财产,而自己得不到。’因此,心生嫉妒,想早点杀害他。大妇心计已定,便取细针刺入小儿的脑颅里,让别人看不出来。小儿渐渐消瘦,没有十天就死去了。小妇悲伤痛苦,昏迷绝气。苏醒后,心里怀疑是大妇嫉妒所杀,便去责问大妇:‘你心太狠,仇杀我儿。’
  “大妇立即赌咒发誓:‘我如果杀害了你的儿子,我世世嫁夫死夫,生儿死儿。如嫁丈夫或蛇咬,或病亡;如生儿子,或被水漂、狼吃,或自食亲子。生身将被人们活埋,父母亲大人将被天火烧死。你为什么无缘无故,要陷害诽谤我?’
  “当时,我不承认自己的罪过,反而咒骂别人。前世的赌咒发誓,今世全部果报,这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你们想知道那时的大妇是谁呢?就是我的前身。”
  五百比丘尼又问微妙比丘尼:“你又因何前世善缘,如来佛尊看到你时,迎你而来,度救你皈依佛门,免于生死?”
  微妙比丘尼说:“从前,波罗〓国有一座大山,名叫仙山。在这座仙山中经常有辟支佛④和闻佛声之教而能得道的外道神仙。有一位辟支佛出山化缘乞食,有一位年长妇人见到后,非常高兴,立即拿食物,亲自供养。辟支佛吃过饭食后,飞升空中,变显神通,身出水火,坐卧高空。妇人看到后,心发誓愿:‘我在来世也要修道,得到如此佛法神变。’那妇人,就是我的前身。由于这个前世宿愿的缘故,使我得见如来佛尊,常听佛法,心开意解,得到了阿罗汉的果位。现在我虽然得到了罗汉的道果,但还有一只赤热的铁针,经常从头顶入,从脚下出,昼夜疼痛,没有完了。殃福果报,就是如此。”
  此时,五百贵姓比丘尼听过微妙比丘尼的现身说法后,心里颤悚害怕,看到情欲之祸,犹如烈火烧身。贪得世俗情欲的邪念,要永世从心中灭除,在家的苦难,比牢狱还苦。这些贵姓比丘尼想到此处,心里的邪念杂垢除尽,一时静思入定,得到了阿罗汉的果位。一个个异口同声地对微妙比丘尼说:“我们从前缠绵沉落在淫欲之中,不能自拔。今天承蒙你的恩导,得到佛道,免于生死。”
  如来佛尊知道这件事后,十分感叹地说:“快哉,善哉,微妙比丘尼,为他人传道,能现身说法,互相教诫,才是真正的佛门弟子。”
  如来佛尊身边大众弟子听说后,没有一个不喜欢称赞的,全都点头奉行。[注释]
  ①无漏:断除三界烦恼叫无漏。
  ②三达:即三明,宿命明:知自身他身前世的生死情况。天眼明:知自身他身来世的生死情况。漏尽明:知现世的苦难,有断除一切烦恼的智慧。
  ③大爱道:是如来佛的姨母,如来小时丧母,是她抚育成人。后随如来出家学道,侨昙弥是大爱道的别名。
  ④辟支佛:即缘觉。在佛没出世或佛法灭后,因前世因缘,不闻佛声,以自智慧得道者。[附记]
  一、此故事依据《贤愚经》卷3《微妙比丘品》译写。原文详见《大正藏》第3册,第367页。
  二、此故事又见如下经典:
  (1)《大方便佛报恩经》卷5《慈品》。见《大正藏》第3册,第152页。情节略简。
  (2)《经律异相》卷7《五百释女投请二师》。见《大正藏》第53册,第37页。与《贤愚经》同。
  (3)《佛说妇人遇辜经》,伏秦、圣坚译。见《大正藏》第14册,第944页。情节简略。
  (4)《经律异相》卷38《妇人失眷属心发狂痴》。见《大正藏》第53册,第204页。与《佛说妇人遇辜经》同。
  (5)《诸经要集》卷9《择交部》。见《大正藏》第54册,第80页。与《贤愚经》同。
  (6)《众经撰杂譬喻经》下卷37《昔有一人两妇》。见《大正藏》第4册,第540页。
  (7)《佛说义足经》2卷《莲花色比丘尼品》。见《大正藏》第4册,第84页。
  (8)《毗奈耶杂事》卷30《游方与瘦瞿合弥婚缘》。见《大正藏》第24册,第352页。故事情节有所演义发展。
  (9)《法苑珠林》卷58《谋谤篇》。见《大正藏》第53册,第725页。
  (10)《法苑珠林》卷66《怨若篇》。见《大正藏》第53册,第792页。
  (11)敦煌遗书北图藏腾字29号《佛说诸经杂缘由记》首篇《华色比丘尼因缘》,是依据此故事编写的。
  (12)敦煌遗书伦敦藏·S2076号《佛说现报当受经》俗讲稿本,是依据此故事改编的。
  三、敦煌石窟中,此故事画绘于如下洞窟:
  第85窟北壁(已残损) 晚唐绘
  第296窟窟顶西、北披 北周绘
  其中第296窟此故事画依据《贤愚经》绘制。此图全长3.12米,高0.42米,画面分上下两层,呈锯齿形,上下铺叙,共24个画面,故事情节完整。
  四、研究此故事画和变文的资料参阅:
  (1)段文杰著《早期的莫高窟艺术》。见《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l卷。
  (2)高田修著《佛教故事与敦煌壁画》。见《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2卷。
  (3)段文杰著《敦煌早期壁画的风格特点和艺术成就》。见《中国美术全集》第14册《敦煌壁画》卷。
  (4)史苇湘著《微妙比丘尼变初探》。见《兰州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
  (5)陈寅恪著《莲花色尼出家因缘跋》。见《敦煌变文论文录》下册,第479页。
  (6)欧阳琳著《敦煌壁画中的故事〈微妙比丘尼变〉》。见《飞天》1981年第6期。
  (7)史苇湘著《从敦煌壁画〈微妙比丘尼变〉看历史上的中印文化交流》。见《敦煌研究》1995年第2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