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运河古塔与申请世遗探讨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京杭大运河具备世遗基本要素
  宽广的河面视野开阔,两岸粉墙黛瓦的建筑错落有致,河面点缀着三五艘古色古香的游船……当苏州为世界遗产盛会举城欢动时,大运河一如往日静谧。经历沧桑巨变的大运河正在等待命运的又一次转机。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也是中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它和长城一样是中国古代的两大工程奇迹。”出席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如是评价。
  单霁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鉴于大运河遗产的重要性和独特的文化价值,“中国将对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能性和工作方案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论证,并在评估结果出来后,正式启动申报工作。”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最新一版《行动指南》中,遗存运河和文化线路作为新的世界遗产种类已经赫然在列。《行动指南》将其特点归结为,“它们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并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这些滋养长期以来通过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不断得到体现。”
  从1997年开始就致力于运河遗产廊道研究的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认为,大运河完全具备了这些基本要素,因为它具有毋庸置疑的突出普遍价值,是标志着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遗产。
  北起通州,南至杭州,贯通于1292年的京杭大运河连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大运河长期以来是中国封建政权赖以生存的南粮北运的大动脉,为漕运传统提供了核心物证。以漕粮为主兼及其它商品的水路运输,使运河地区发展成一条巨大的经济带,”俞孔坚说。
  “船舶往来,商旅辐辏”。运河畅通后,一直是沟通南北的交通要道,许多古城因此而兴起。在明清两朝,运河沿岸地区更是市场发达、经济繁荣。
  俞孔坚指出,运河还是南北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纽带,与众多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信仰、思潮、重要文学艺术作品、民俗传统有着直接而具体的联系。
  古运河研究学者夏刚草这样形容:“运河沿岸的古墩、古庙、古塔、古桥、老街、老店、老厂、老窑以及街市的繁华景象、市民的生活习俗,犹如《清明上河图》的长幅画卷展示在人们面前。”
  然而,城市化进程也给大运河带来了威胁。选择大运河为研究课题的北京大学博士李伟指出,运河部分区段因为历史原因而断流,目前正遭到新城区和农田蚕食;与之密切关联的地方戏曲、民间传说和民俗等地方文化也在日益消失。
  单霁翔认为,这是因为一些地方对大运河保护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够,各地保护现状和管理方式不一,缺乏保护的整体性和统一规划。
  同时,他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利用古代运河故道整修后调水,这对运河及其两岸的文物保护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大规模的调水和治污不仅为断流和生态功能瘫痪区域进行系统修复带来机会,而且也使大运河的整体性保护规划成为可能。”
  目前,江苏、山东等地已对大运河沿岸文物古迹和沿线文物埋藏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勘探,对其中一些已着手制订和实施保护方案,部分地段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正在进行必要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
  “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大运河及其相关自然和文化遗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使古运河获得新生,”单霁翔说。 编辑:朱瑞昌
  燃灯古塔、北运河
  燃灯古塔
  "古塔凌云"是通州八景之一,古塔即是矗立于通州北城,大运河北端西畔,今西海子公园东北方向的燃灯古塔,该塔已成为通州的象征。
  (一)塔史简述
  关于此塔的始建年代,学者们见解不一,但据有关记载系我国南北朝时代的后周宇文氏所建(6世纪),唐贞观七年(633)重修,主持重修者是唐朝名将尉迟恭。元代至德年间和明代成化年间都曾修缮。清康熙十八年(1679),京东马坊一带地震,波及通州,塔身全部坍塌,在塔内发现一颗佛牙及数百粒佛舍利。康熙三十年(1691)寺僧募化修塔,但速度太慢,一年修不了一层,5年未成。直到康熙三十五年(1696),通州知州程存礼倡议,用公捐形式才将塔修复。如此看来此塔已有1400多年历史。又说此塔为辽代所建,观其风格确系辽代密檐塔形,然则其历史就缩短了500余年。 1900年的八国联军对此塔曾大肆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又遭浩劫。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将此塔的塔刹下端莲座震毁,塔身裂纹,1985年9月重修,又添设避雷针,塔南建仿古殿堂,构成三合小院,古色古香,与古塔映辉。塔北下方临河建凉亭,形成一个园林游览区。
  (二)古塔现状
  燃灯佛是传说中的佛祖之一,是释迦牟尼的教师,"三世佛"中的过去佛。佛祖火化后的结晶粒称为舍粒子。据说此塔是供奉燃灯佛遗骨舍粒子之塔,故名燃灯塔。 该塔砖木结构,密檐实心,八角十三层,高48米,周44米,须弥座,双束腰,各面砖雕精美。塔身正南有乳钉木门,内设神台,供燃灯古佛。另三面设假门,形制与南门同。木制角梁,下悬1斤多重的铜铃一个。据说每个铜铃都是由各方善男信女们捐奉的,上面刻捐奉者姓名,少则一人,多则十几人,但大小都一样,全塔共有铜铃2224个,清风一吹,叮咚作响。塔身上各面佛雕415尊。 1958年重修后,塔刹增高5米,添相轮二,圆光一,仰月一,宝珠四。同时重修塔顶莲花座及各层塔檐及补铸铜铃。 塔顶上自生一棵榆树,主干17米,高37米,冠阔42米,已不算是小树了。1985年重修时将此树移下,植在进园门后的甬路南侧,已成一景。 此塔已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北运河
  北运河即京杭大运河北段中的天津至通州段。因大运河的北终点是通州北关闸,于是通州遂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漕运码头和转运站,从而通州愈加繁荣,曾有小燕京之称。 我国的南北槽运大动脉是世界上最长之运河,贯通6个省市,5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其中北运河长140多公里。
  大运河的开通,历史上有三次大开凿,最早一次是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所开凿的邗沟。第二次是隋炀帝于公元605年至609年,重开邗沟并向北延伸。第三次是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大力施工,形成至今之规模。郭守敬主持又开通惠河,于是南来之船可溯通惠河,直达京师城内。
  现在大运河虽然失去了航运之作用,但水利灌溉在通县地区还非它莫属。这一著名古迹在现在的旅游业中尚处方兴未艾之势。 游览大运河,可从通州北关向东,即到北关闸。历史上这里曾是南来之船的终点,著名的通州八景"万舟集"即指此处。这里是北运河、温榆河、小中河、运潮减河四条河流的交汇地。通县政府于1986年决定在这四条河流汇合的"H形地区",辟为古运河公园,面积约900亩,至于北关闸,现在已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建筑,上面汽车往来如梭成为陆路交通通道。在闸上凭栏,可远眺古塔倒影,绿柳夹岸,景色宜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