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大藏经雕印源流纪略(续完)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周叔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大藏经雕印源流纪略(续完)


周叔迦
  元杭州路余杭县大普宁寺大藏经
  此藏世简称普宁藏或元藏。普宁寺为元代白云宗的寺院。其雕板为普宁寺住持道安,如一、如志、如贤等募缘,以思溪,福州二藏校勘付刊。始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
  迄至元二十七年(一二九○)雕造竣功。全藏凡五百五十八函一千四百三十七部。与思溪藏微有增减。板式每半页六行,每行十七字。雕工甚精,板式较宋本微狭小。
  元燕都弘法寺大藏经
  旧传有此藏。但金藏既曾移存弘法寺,且在元初补刻。昔时不知有金藏,所以只知有弘法藏,而不得其传本。今既发现金藏,则昔时所称元弘法藏应即是指金藏而言,未必另有其板。
  元铜印大藏经
  据补续高僧传卷一法祯传称英宗即位,将以大藏经治铜为板,而文多舛误,诏选天下名僧六十员仇校,师与湛堂、西谷三人为总督,又黄缙的金华黄先生文集卷四十一所载荣禄大夫司空大都广寿禅寺住持长老佛心普慧大禅师北溪延公塔铭也说:“英宗皇帝以禅师先朝旧德,每入见必赐坐,访以道要。命于永福寺与诸尊宿校勘三藏,将镂铜板以传后。”但是现在既无资料可考,当时曾否实际镂板,是否完成均无从证明了。
  明南本大藏经
  世简称南藏。是明太祖洪武五年(一三七二)。敕命于金陵蒋山寺开始点校藏经,至成祖永乐元年(一四○三)刻成,板存金陵报恩寺。据大明三藏圣教南藏目录卷末所附请经条例中云:“此据报恩寺藏经板一副看得,原系圣祖颁赐以广印行。”全藏自天字函至石字函凡六百三十函一千六百二十五部,六千三百三十一卷。板式每半页六行,每行十七字。
  明北本大藏经
  世简称北藏。是明成祖永乐八年(一四一○)为报皇考皇妣生育之恩所刻,英宗正统五年(一四四○)完成。大清三藏圣教目录中有明英宗正统御制藏经序云:“我皇曾祖太宗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德全仁圣,道法乾坤……是于博采竺干之秘典,海藏之真诠。浩浩乎,穰穰乎,缮书刊梓,用广传施,功垂就绪,龙御陟遐。洪庆所贻,传序暨朕,恭嗣大宝,统理万邦。追惟圣孝之隆,敢忘继述之务。大藏诸经六百三十六函,通六千三百六十一卷,咸毕刊印,式遂流布。”卷数虽与南藏微增,编订亦互有出入,实有一千六百二十一部。板式每半百五行,每行十五字或十七字。至神宗万历间,神宗母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又续刻入藏诸集,自钜字至史字凡四十一函四百十卷。万历十二年神宗钦赐御制续入藏经序。总计本续凡六百七十函及目录一函,此即明史艺文志所称:“释藏目录四卷,佛经六百七十八函”是也。
  明武林方册大藏经
  此藏今不传,详情无考。仅据嘉兴藏刻藏缘起中所载道开募刻大藏文中有云:“太祖高皇帝既刻全藏于金陵,太宗文皇帝复镂善梓于北京……后浙之武林仰承风德,更造方册。历岁既久,其刻遂湮。”又杭州府志余杭县化城寺纪云:“万历中僧法铠主刻藏议。藏置化城,募金恢复。吴方伯捐俸造藏板房二十余间。”武林为今杭州,化城又称恢复,此者是一是二均难可考定。
  明嘉兴楞严寺方册本大藏经
  世简称嘉兴藏,又称万历藏或径山藏,是密藏、道开等发愿,于万历末年于嘉禾(今浙江嘉兴)楞严寺所刻。万历十年(一五八二)道开南游,始发刻藏大愿,十四年春于长安与居士十人商募缘事。自定北、南、旧三藏对校之则。初与幻予在五台山紫霞谷妙德庵开始;真可、德清及诸居士援助之。继而道开示寂,幻予代之,不久幻予亦示寂,后继其事者交迭相代,遂南迁于嘉禾楞严寺,至万历末年刻成。刻藏缘起中万历十四年冯梦祯刻大藏缘起云:宋元间除京板外,如平江之碛砂,吴兴之某寺,越之某寺,某寺等俱有藏板,不啻七八副,法道之盛此其一端。迨国朝仅有两京之板而诸方之板尽废。北板稍精而藏于禁中,请印甚难。今江南诸刹所有皆景泰间敕赐物也。南板印造虽易而讹谬颇多,愈改愈甚,几不成读。然印造装璜,其价亦百金以上。以故山陬海隅,穷乡下邑终年不见藏经者,可叹也。时密藏开师尚书五台陆公与梦祯等商及此事,不觉概然堕泪。因记碛砂藏板缘始于弘道尼断臂募化。弘道化后,其徒复断臂继之。更三世其愿始满。吾侪丈夫不能深心荷担大法,镂板流通,反一女子之不若,即生清世,遇佛乘,空手入宝山,宁不愧死。遂合掌向佛,愿尽命为期,了此一段公案。又念梵夹烦重,愿易为方册。可省简帙十之七,而印造装璜之费不过四十余金。”全藏编次全依北藏,末附北藏缺而南藏所收者四部。总有二百一十函。板式每页二十行,每行二十字。其目录名曰“藏经板直画一目录”,于每经名下注明每部流通价值。后至清康熙五年又续集明清两代大德撰述如经疏、宗典、语录、史传、杂集等书,印雕成续藏经九十函二百三十七部,又续藏经四十三函一百八十九部。续藏第八十四函颛愚和尚语录卷七有刻方册藏经目录序,文中称初发手于五台妙德庵。已刻就数百卷。顾冰雪积岁,恐侵及板,移于杭之径山。自紫柏老人去后,四方刻资亦微。因就施者之方,任方刻之。于是四方有道力者随讨未刻目录,同式就梓。自癸卯岁(万历三十一年)至壬午岁(崇祯十五年)将四十年,梓未虚日,其事犹未竟。已刻者不及归山,未刻者懈不速完。时有利根上座遍讨径山、嘉兴、吴江、金坛诸处已刻成者某某经律论、某某传疏记,录其名目卷帙板数一一查明。已刻者十之八九,未刻者十之一二。由此可知此藏是散在各地所刻。
  清大藏经
  世简称龙藏。清世宗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敕刻,至高宗乾隆三年(一七三八)十二月竣工。全藏总计一千六百六十九部,自天字函至机字函凡七百二十四函。始自大般若经以迄西土贤圣撰集全依明北藏编次,此土著述互有增减。板式每半页五行,每行十七字。据大清三藏圣教目录所载,当时主持其事是和硕庄亲王允禄,和硕和亲王弘画、以及校阅宫三人,监督九人,监造六十四人,总率四人,带领分晢语录三人,带领校阅藏经三人,分领校阅六人,校阅三十八人。
  铅印频伽精舍大藏经
  此藏是清宣统元年冬至民国二年春上海英商哈同出资所印、完全依据日本弘教书院缩刷藏经,字体较弘教藏稍大面排植错误甚多,且略去其校勘注,可谓弃其精华而取其糟粕。全藏四十函四百十四册,凡一千九百十六部总八千四百十六卷。
  商务印书馆影印续藏经
  此是一九二二年用日本藏经书院续藏经影印,
  影印宋碛砂本大藏经
  此是据陕西西安开元卧龙两寺所藏宋碛砂藏影印,凡五百九十三册一千五百二十二部六千三百六十二卷。原藏有残缺则取北京前松坡图书馆之宋思溪藏,番禹叶氏所藏宋景定陆道源本,南海康民所藏元普宁藏、福州涌泉寺之元亦黑迷失本以及江苏南通狼山之明南藏补足之。自一九三一年十月创始,至一九三六年二月完成。原藏有三种板:一自菜字至感字,又自约字至烦字是延圣院所募刻,始于宋绍定四年迄元至治二年;二自天字至奈字是元至顺三年吴县妙严寺据延圣院及他藏般若经本复刊;三自武字至遵字是元松江僧录管主八所刊,始于元大德十年迄翌年十二月。其中有缺本十一卷,因无补本,未曾补足。
  乙、国外刻本
  高丽本大藏经
  世简称高丽藏,先后开雕板本有三:
  (一)原刻高丽官版大藏经。其开雕年代传说不一,一般认为高丽显宗时所刻,大觉国师文集卷十五所载诸宗教藏雕印疏文有云:“显宗雕五千轴之秘藏”。蔡忠顺撰玄化寺碑阴文亦云,显宗十一年(一○二○)顷雕大般若。三本华严。金光明及妙法莲华四部大乘经。又东国李相国文集卷七有重雕板时之大藏刻板君臣祈告文中称,显宗二年契丹兵来袭,为藉佛力以攘斥之,开雕大藏经。嗣后经德宗、靖宗二代,以迄文宗末年方始完成。其板式即是覆刻宋开宝藏。
  (二)高丽续藏经。高丽宣宗七年(一○九○)义天由宋请来诸宗章疏典藉三千余卷,旁求日本及契丹诸作,编纂成新编诸宗教藏总录。住兴王寺,从而刻板,刊行四千卷,是为高丽续藏经。其板兴大藏经板同藏符仁寺。高宗十九年(一二三二)罹元兵燹,被烧毁。
  (三)高丽再雕板大藏经。高丽高宗二十三年(一二三六)李奎报等为祈折伏蒙古。重兴雕板之业。总十五载,至高宗三十八年(一二五一)刻成,即是用原板覆刻,是为高丽再雕板。特建板堂藏之。高丽史卷二十四云,“壬子年城西门外大藏经板堂,率百官行香。显宗时板本为壬辰蒙兵所毁,王与群臣更愿立都蓝,十六年功毕。”其板本后藏禅源寺。朝鲜太祖七年(一三九八)五月迁支天寺,翌年正月再移海印,以迄至今。全藏六百二十八函一千五百二十四部六千五百五十八卷。
  日本弘安本大藏经
  此藏雕刊之详情不明。据现存弘安本传法正宗记有跋云:“日本国相州灵山寺续先师宴海未终愿,劝进沙门宝积,沙弥寂惠等谨题。今上皇帝,大皇大后,皇太后祝延圣寿,关东大将军家息延命,国泰民安,开镂大藏经印板副纳内。弘安十年(一二八七)丁亥九月日谨题。”又正安本观无量寿经跋云:“在弘安年中行圆上人承敕愿之旨,欲开一切经印板,而正安第二之历,林钟下句之天。不终大功,遂归空寂。今十年依第三回之忌,知真为谢彼恩德,三部之妙典,五部之要义,抽恳棘开印板,是偏所备破追贲也。虽弘一部于秽界之内,期再会于净刹之月而已。正安四年(一三○二)壬寅六月二十一日沙门知真。”此二跋所叙人名先后不同,疑在当时发愿刻藏,未必遂完成其业。
  日本天海本大藏经
  世简称天海藏或宽永寺藏、东睿山藏。日本僧正天海受德川家光之请,于日本明正天皇宽永十四年(一六三七)至后光明天皇庆安元年(一六四八)在江户宽永寺开雕,先后历十二年始成。全是活字板,板式大体仍仿思溪藏。装璜是梵夹式。全藏六百六十函至一千四百五十三部六千三百二十三卷。
  日本黄蘖山大藏经
  世简称铁眼藏或黄蘖藏。是铁眼道光禅师于日本字治黄蘖山自灵元天皇宽文九年(一六六九)至天和元年(一六八一)所刻。全藏凡一千六百十八部七千三百三十四卷。初在黄蘖山创刻。隐元禅师请于寺内建筑宝藏院,为贮经版之所,别于京都置印房,从事刻工。广募有缘。时值饥馑,以所募财救济贫民,重更新劝募。先后三次,方始达成。今板存万福寺。此藏是覆刻明万历嘉兴方册藏。行式完全相同,因此错误脱落亦仍其旧。京都法然院忍征曾于宝永三年(一七○六)至七年,历时五载用高丽藏三次覆勘。又越前之顺艺亦于文政九年(一八二六)至天保七年(一八三六)经时十一载亦三次用高丽藏校勘之。
  日本弘教书院大藏经
  此简称缩刷藏经或弘教藏。是日本明治十二年(一八八○)
  至十八年(一八八五)用铅字排印:以增上寺所藏高丽藏为底本,与宋、元、明藏校勘,标注其异同,加以句读,并互补遣缺。全藏四十函一千九百一十六部八千五百三十四卷。校勘尚称精审,可为研究之助。
  日本藏经书院大藏经
  此藏简称卐字藏。是日本明治三十五年(一九○二)至三十八年(一九○五)日本京都藏经书院铅印,凡有三十六函一千六百二十九部六千九百九十二卷,原本是日僧忍征所校日本黄蘖藏,加以训点。铅字较弘教藏为大。书成未久,藏经书院不戒于火,存书被毁,因此流传不多。
  日本藏经书院续藏经
  又称卍字续藏,共一百五十函。是藏经书院于铅印黄蘖藏完成之后,为纪念日俄战争阵亡将士于日本明治三十八年(一九○五)年至大正元年(一九一二)印行。内分一编、二编、二编乙共三编。总有十门:一印度撰述有经、律、论、密经仪轨四部,二支那撰述有大小乘释经,大小乘释律,大小乘释论、诸宗著述,礼忏,史传六部。收集约九百五十余人之著作,为书一千七百五十七部七千一百四十八卷。支那撰述中多是南北朝以至隋唐以来各宗名著而汉地久佚之本。但印行未久,藏经书院不戒于火,存书悉成灰烬,因此流传甚少。商务印书馆曾用原本影印,再次流通。
  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
  简称大正藏。是日本高楠顺次郎与渡边海旭同发起,成立大正新修大藏经刊行会主持其事,自日本大正十三年(一九二四)至昭和九年(一九三四)始完成。初次出版五十五函为印度与支那撰述,即是正藏全部及选收藏经书院续藏经中一部分要籍。后又续出四十五函,其中是日本著述三十函,图像十二函,目录三函。总成一百函。前五十五函中分为阿含部、本缘部、般若部、法华部、华严部、宝积部、涅槃部、大集部、经集部、密教部、律部、释经论部、毗昙部、中观部、瑜伽部、论集部、经疏部、律疏部、论疏部、诸宗部、史传部、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后三十函中分续经疏部、续律疏部、续论疏部、续诸宗部、悉昙部、古逸部、疑似部。总有三千四百九十三部一万三千五百二十卷。炖煌经卷古逸之本亦多收录。图像之中尤多名作。所惜者错字错句颇多,收取续藏经中名著亦不完备,分类方法尚欠斟酌,此其缺点。

三 少数民族语文大藏经

  元刻西夏文大藏经
  西夏文大藏经是宋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西夏国王元吴得宋本大藏经,设蕃汉二字院,造西夏文字,请回鹘僧翻译全藏,当时有无刊本不可知。而世传刻本则是元成宗大德中所雕。现存碛沙藏某经后有题记,略云:“管主八誓报四恩,流通正教,累年发心印施汉本大藏经五十余藏……钦睹圣旨于江南浙西道杭州路大万寿寺雕刊河西字大藏经板六千六百二十余卷,华严诸经忏板,至大德六年(一三○二)完备。管主八钦此胜缘,即造三十余藏及华严大经,梁皇宝忏,华严道场忏仪各百余部,焰口施食仪轨千有余部,施宁夏永昌等路寺院永远流通。”所云河西字即西夏字。现今西夏文全藏已不可得,各地所发现之残卷约可得经论数十种而已。
  西藏文大藏经
  西藏于唐初,即第七世纪末,端美三补札造西藏文字,译出百拜忏悔经,是为翻经之始。至第八世纪以后,吃双提赞王,乞俫巴瞻王时代,大夏及印度等僧侣,积那弥多,湿连怛罗菩提等学者,相次入藏,加以西藏翻译官宝护等从事翻译梵语经典,并且统一译语,改订旧译;梵本所阙,则由汉文,于阗文中重译补足。以后继续译业,前后译师凡三百五十人,译出佛教典籍四千余部。第八世纪末。穆地赞布王时。嘎瓦巴哉最初造作目录,全藏总分为两部:一丹珠尔,义为佛部,亦称正藏,其中为经律及密经等。二为甘珠尔,义为祖部亦称续藏其中为释经论,中观瑜伽诸论传记及西藏重要撰述,其刻板是南宋中叶。却丹热尺之弟子。江阿嘎希由汉地获得资财,与罗萨桑结绷,松南窝塞,江楚绷译师搜集各地经律并秘经,校勘付刻,是称为“古板”。其板及印本今均不传。其后相次雕刻有理塘板、德格板、奈塘板、卓尼板、巴那克板、塔儿寺板、昌都板、永乐板、万历板、北京板、拉萨板等。
  (一)理塘板是释迦坚赞等在江峪所刻。一九○八年毁于兵燹。
  (二)德格板是一七三○年(清雍正间)左右西康之德格王所刻。其中甘珠尔依理塘板,丹珠尔依霞卢塞,康藏本为底本,增补布顿目录所载诸典。其板今存西康之德格寺。
  (三)奈塘板是一七三○年(清世宗雍正八年)第七世达赖所造,依古板为底本,据察巴,呼端等目录增补而成。其板今存臧洲之奈塘寺。
  (四)卓尼板存青海卓尼,雕刻年代不详,二十年前毁于火。
  (五)巴那克板在不丹之首都巴那克,但有甘珠尔。
  (六)塔儿寺板在甘肃塔儿寺,但有甘珠尔。
  (七)昌都板在昌都寺,但有甘珠尔,以上三板今均佚失。
  (八)永乐板是明成祖永乐八年(一四一○)在汉地据奈塘新板覆刻。
  (九)万历板是明神宗万历三十年(一六○二)重刻永乐板,此二板久已毁失,印本亦极少。
  (十)北京板是清圣祖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在北京所刻。先依西藏。霞卢寺之底本刻甘珠尔,至世宗雍正二年更刻丹珠尔。以是朱印,故世简称赤字板。板毁于清德宗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之役。
  (一)拉历板是第十三世达赖最近所刻
  蒙文大藏经
  蒙古文大藏经是第十四纪初(元成宗大德间)西藏萨迦派大德法光大师与西藏、蒙古、汉、回鹘诸僧自西藏文译成。后在西藏雕板。至十七世纪持(明神宗万历间)又有所补译
  满文大藏经
  满文大藏经是清康熙中善慧法日大师自蒙文,藏文中译出甘珠尔,其后渐次翻译。至清高宗乾隆时雕板,于乾隆五十五年(一七九○)完成。

四 结语

  总计以上所述,汉文大藏经板中凡卷子本有二,梵夹本有八,方册本有二,佚失无考者有九,铅印本有五,影印本有二,都有三十八种,而少数民族语文大藏不在其数,每部藏经的刻板都在十万以上。当时雕刻所费的功力实在是浩大的。现在原板既已消失,而遗留下来的印造的经本,即便是少数残篇我们应当好好的珍重保存,这才是爱护祖国的具体表现。以上所介绍的简况,考订既不深刻,更可能由于个人的疏忽,见闻浅薄,而有错误的地方,尚希海内专家予以指正!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