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中国佛教哲学研究的里程碑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方广錩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中国佛教哲学研究的里程碑

  方广錩  
  方立天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哲学、佛教思想研究,并多有著述,在学术界有着较大的影响。这次捧读方立天先生的新作《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一个感觉是,方立天先生以前的所有著作与论文,实际上都是在为现在的这本书做准备,奠基础。而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可谓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峰,学术的前沿,集中国百年研究的精华,集个人数十年研究之大成,为中国的佛教哲学研究,树立了一块里程碑。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洋洋90多万字,不可能在短短的一篇小文章中作全面的评价。在此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我读这本书的若干体会。
  第一,进一步奠筑中国佛教哲学的基础
  从事学术研究,首先应该搞清研究对象的内涵与外延,即搞清对象的定义。但在学术发展史上,很多定义往往从人人都以为没有疑问的“当然中产生疑问,通过讨论、研究后,从模糊中逐渐凸现、逐渐清晰。这可以说是一种规律,“中国佛教哲学也是一例。从二十世纪上半叶那场佛教到底是宗教还是哲学的讨论以来,至今已经将近一百年。我以为,方立天的《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在近百年来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奠筑了中国佛教哲学的基础。可以说,以方立天的《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为标志,为中国佛教哲学奠筑基础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由此,我以为方立天的这本书也可以看作是中国的佛教学者对日本佛教学者提出的“批判佛教的一个回应。所谓“批判佛教是二十世纪末日本部分佛教学者提出的一个理论。他们认为中国佛教建筑在儒家的“理与道家的“道的基础上,与建筑在缘起论基础上的印度佛教性质完全不同。他们忽略了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在他们看来,当长江汇拢沿途的支流浩浩向下时,由于它的水质与水量已经不同于巴颜喀拉山南麓那清清的溪流,因此也就不再是长江。而《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则清理、说明了起源于印度的佛教,怎样在中国这一具体的时空背景中,吸收中国的营养,成长壮大起来。论证了佛教虽然起源于印度,却是在中国发展,中国是佛教的第二故乡这一历史事实。
  第二,为中国佛教哲学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从上个世纪初起,中国学者就开始把佛教哲学作为一个对象进行研究。但佛教思想极为庞杂。
  面对这样一个对象,以往中国学者研究佛教,基本上采取一个一个人物,一本一本典籍,一个一个宗派(学派)进行研究,逐步攻城夺地打攻坚战的方式。或者采取历史的观察进行纵向的梳理。这样做当然是必要的,没有这样一种渐进的、分析的研究阶段,不可能出现综合的、全面的体系的建立。但把握全局,从来是研究一个对象的基础。不能正确地把握全局,就不可能正确地把握每一个局部。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中国佛教哲学的体系,在中国佛教哲学的研究中,带有全局的、指导的意义。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呼应时代的要求而面世。该书主张中国佛教哲学的思想体系可以分解为人生论、宇宙论和实践论三大部分。探讨了组成这三大部分的不同思想元素,分析了这些元素在佛教哲学体系内部的相互联系与作用方式,以及与外部的儒道等传统思想的相互联系与作用的方式。研究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对整个中国佛教及其文化体系的地位与作用,乃至在整个中国哲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乃至社会政治领域的地位与作用。首次从总体上构建起中国佛教哲学的完整体系。从这一点上讲,《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的出版,标志着中国佛教哲学研究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与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第三,探究与把握中国佛教哲学的真义,进行现代的诠释
  佛教哲学自来号为难治。究其原因,既有中印两种文化的不同,也有古今时代的不同;既有佛教名相范畴的难解,也有佛教宗教体验的隔阂。
  如果说,以经解经曾经是中国佛教哲学研究的一个阶段,用某种理论框架先入为主地去框限佛教也是中国佛教哲学研究的另一个阶段的话,《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则依照事物螺旋式运动的轨迹,达到否定之否定的更高阶段。
  该书明确指出:“中国佛教哲学的中心问题是人生解脱论,是关于把握生命方式的学说。简洁明了地说明了中国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它的全部哲学理论都是为它的宗教目的服务的。这是作者几十年从事佛教哲学研究的全部经验的升华。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作者用人生论、宇宙论、实践论三大板块,构建起中国佛教哲学的体系。并把人生论的要点归结为因果报应论、神不灭论、心性学说、人格理想、最高境界;把宇宙论归结为宇宙结构论、宇宙现象论、宇宙本体论,把实践论归结为伦理观、修禅论、真理观。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方立天 著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