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学鉴真精神 建友好丰碑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中日两国文化有着深厚悠久的历史,这是千百年来,我们祖辈们辛勤缔造的。在我们两国文化史上,八世纪的鉴真大师,以坚强的意志,献身文化的宏愿和战胜困难的超人毅力,永远放射着耀眼的光芒。20世纪的赵朴初居士,以鉴真为楷模,学习鉴真精神,视中日友好为己任,在近半个世纪中,以过人的领导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和障碍,为打开中日邦交大门、加强两国友好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创建了中日友好的丰碑,可谓当代的“鉴真”。

一、鉴真六次东渡 朴老十九次赴日

鉴真大师是唐代著名的律学大师,为加强中日友好、传播文化、授律讲学,受日本僧荣睿、普照的劝请,于天宝二年至天宝十二年(公元743-753年),在长达十年中,他置生死于不顾,曾先后六次东渡,其精神一直激励着世代后人。

第一次东渡: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鉴真得到日本僧荣睿、普照请其传戒的邀请后,弟子们认为中日相隔大海,“沧海淼漫,百无一至”,性命难保,劝其婉拒。而鉴真却断然说,日本是“有缘之国”、“为是法事也,何惜生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在鉴真的带动下,弟子们即有21人愿随师前往。在天宝二年(743年)春,鉴真正准备出发时,僧人道航认为高丽僧如海学问、修持较差,不同意他去,引起如海的不满,便向地方官吏诬告道航私自造船入海,同海贼勾结。地方官吏大惊,便到各寺抓人,引起大的风波。后虽查清事实,如海以诬告罪杖打并强制还俗,没收了鉴真东渡的船,拘禁了日本僧人荣睿、普照,致使第一次东渡失败。

第二次东渡:同年九月,荣睿、普照再次请求鉴真东渡。鉴真初衷未改,并出资买船、备粮、药等物资,率弟子百余人,于同年12月严冬之季,举帆东下,船到了狼沟浦,被恶风急浪打坏,又以失败告终。

第三次东渡:鉴真一行上岸后,经过修补船只和艰苦准备,又继续前行,船又被风浪打坏,且水米俱尽,于天宝三年(744年)春,被当地州官救济并安置在明州(今宁波)阿玉王寺。再次失败。

第四次东渡:天宝三年(744年)鉴真经充分准备,再次东渡,因越州(今浙江绍兴)僧人舍不得鉴真走,便向官府控告荣睿引诱鉴真赴日,荣睿被捕并解送长安,屡经周折,才被救出。鉴真看到荣睿、普照屡遭艰辛、矢志不移,十分赞赏,为不让其失望,又派弟子买船、备粮、药等杂物,率弟子30余人南下,弟子灵祐担心鉴真东渡“生死莫测”,告官府追踪拦截,鉴真中途被截并押至扬州。东渡又遭失败。

第五次东渡:天宝七年(公元748年),鉴真与荣睿、普照商定再次东渡、并备好物资,带弟子35人,于6月27日从扬州入海而行。途经越州、暑风山(今浙江舟山)、振州(今海南三亚崖县)、万安州(今海南万宁县)、崖州(今海南琼山县)、后经广东、广西、江西、江苏又返回扬州。此次往返万余里,时间最长、颠簸最甚、也最艰辛,致使途中荣睿病逝、普照辞别、弟子禅彦等多人病故,63岁的鉴真因过度劳累、忧伤和炎热,眼患疾病双目失明。此次东渡付出代价很高,仍以失败而告终。

第六次东渡: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10月,日本遣唐大使藤原清河等人准备回国,赴扬州拜访鉴真,请其东渡传戒。时年66岁的鉴真虽双目失明,但毅然应允,并于11月15日出发(乘日船四只),同去的24人,于12月20日顶风冒浪抵达日本。鉴真大师东渡历经10年,先后6次,死去36人,因意志不坚而退出的道俗200余人,惟有鉴真大师等人,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达到了目的地。

唐代的鉴真为赴日传戒,竟不惜生命六次东渡。当代的赵朴初居士,为加强中日两国友好、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促进亚洲和世界和平,为着这一目的和宏愿,他不顾个人安危和困难,19次赴日弘法。主要是:

①1955年8月,朴老赴日参加禁止原子弹氢弹会议。因当时中日两国未建立外交关系,日方不办护照,朴老一行竟在香港等了几昼夜。后有日本佛教徒说,赵朴初是虔诚的佛教徒,便先办了护照。赵朴老为加强中日两国佛教界的友好,不顾语言不通、情况不熟及其个人安危,只身一人东渡(后其他人也去了),出席了大会。

②1957年3月,赵朴老赴日出访,同日本佛教界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恳谈。

③1957年8月,朴老再次赴日,参加全日本佛教会在东京举行的“追荐广岛长崎原子弹殉难者法会”。会上,赵朴老代表中国佛教界向广岛和长崎两地人民各赠送佛像一尊,并作了热情友好的讲话。

④1960年8月,赵朴老率团赴日出席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六届禁止原子弹氢弹和争取世界全面裁军大会。”会上赵朴老作了旗帜鲜明、观点明确的发言。会下同日本佛教界长老,进行了交谈,提出“共同纪念鉴真大师逝世1200周年”的建议,并得到了日方的热烈拥护和赞同。自此日本掀起了纪念鉴真逝世1200周年的活动。

⑤1961年7月,赵朴老率中国宗教代表团赴日出席在日本召开的“世界宗教徒和平会议”。会上赵朴老作了有理有据、富有说服力的发言。

⑥1963年5月,赵朴老应邀率中国佛教友好代表团赴日参加日本佛教界、文化界举行的“纪念鉴真大师逝世1200周年大会。”会上朴老作了弘扬鉴真精神、加强中日友好的发言。

⑦1993年11月,日本佛教界在京都隆重举行庆祝中国佛教协会成立40周年大会(中佛协53年成立,93年10月举办了庆祝40周年的活动,为增进中日友好,日方开了此会)。时年87岁的赵朴老应邀出席了大会,并作了大会发言。发言中总结了中、韩、日三国(韩国佛教界领导人也出席了大会)佛教的深厚友谊和亲密关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中、韩、日三国佛教“黄金纽带”的新构想,并得到日、韩佛教界的热烈拥护和赞同。

在此前后,赵朴老还多次赴日弘法,就不一一列举了。

赵朴老为加强中日友好,不但多次赴日弘法,还热情接待来访的日本佛教各团体的客人。正因多年来,赵朴老始终如一地做中日两国佛教以及韩国佛教的工作,在1995年5月,才成功的在北京召开了以“友好、合作、和平”为主题的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会议规模宏大、人数众多,在我国佛教界召开如此大规模的国际会议尚属首次。这表明在赵朴老多年的努力下,把中日佛教乃至中韩佛教的友好关系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发展到一个新的里程碑。

事实表明,鉴真大师和赵朴初居士,虽所处时代不同、条件不同,但为加强中日两国友好,都以顽强的精神,做出了非凡的努力,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鉴真开通中日文化传播之路 朴老打开中日僵局大门

鉴真大师是唐代著名高僧,对律藏颇有研究,造诣尤深;对佛教建筑、雕塑、绘画等多有建树;对医药博达多能,医道甚高;对书法艺术乃至饮食、酿造业也有研究,是位博学多才的高僧。从他踏上日本国土起,一直到逝世,在长达10年的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从事讲经弘法和传播文化的工作。他不但讲律传戒,改变了日本过去不按戒律教规传戒的局面,还为日本培养了大批有学有修、如法如律的传戒僧材,成为日本律宗的始祖,天台宗的先躯,还被奉为日本医药道的祖师。鉴真和他的弟子们在建筑、雕塑、绘画、文学、艺术、书法、印刷以及在其他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正如赵朴老在1963年3月,在“纪念鉴真大师,展望中日人民友谊的光明前途”一文中讲的:“通过鉴真的东渡,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大门敞开了”、“由唐代汇合、涵育、长养”的中国文化,“在日本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从那以后,日本的文化”掀起了发展的高潮。追本溯源,我们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是鉴真大师和他的弟子们,才大大开通了传播中国文化之路,对促进中日两国人民之间友好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曲折的。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和损失是空前的。这场罪恶的战争,中断了两国前辈们多年缔造的友好情谊,极大地伤害了两国人民的感情,给两国人民所带来的损失是有目共睹的,不可估量的。

这场战争,不仅中国人民是最大的受害者,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正如赵朴老在1995年8月初,在首都佛教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一次讲话中所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成为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一页。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是日本军国主义造成的。日本人民也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还说:“中日两国人民是愿意和平友好的,发展和保持中日两国的和平友好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需要。”

为改善两国关系,开展两国的联系与沟通,打开两国交往的大门,赵朴老1952年9月,利用在北京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的机会,代表中国佛教界向出席该会的日方代表赠送一尊药师佛像,请其转给日本佛教界。日本佛教界对此十分重视,他们不仅以隆重的仪式“迎请药师佛像”,还给赵朴老写了一封情意恳挚的感谢信。信中写道:“回想日本佛教徒在过去太平洋战争期间,没有勇敢地依照佛教和平的精神,挺身出来努力制止战争,以致使贵国受到重大损失,现在虔诚地忏悔着。”并“表示今后愿意加强联系,加深友谊”。这是从新中国成立后,中日两国佛教界友好接触的开始。从这时起,我们两国佛教便在药师佛和平与友谊这个伟大象征的感召下,共同开展重建中日友好大厦的工作。

唐代的鉴真以其献身文化传播的精神,开通了中日文化传播之路,开辟了两国亲密互助的大门。20世纪的赵朴老以其无穷的智慧,巧妙地赠送药师佛,打开了中日两国中断多年的大门。鉴真大师和赵朴初居士,两人虽所处时代不同,但为实现两国人民友好,都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三、鉴真东渡荣高位 朴老扶桑获嘉奖

鉴真大师怀着到异域传法的热情,以他深远的见识,坚强的决心,视风涛险阻于不顾的的勇气,冒着舍身丧命的危险,六次东渡,涉波千里,抵达日本。时年66岁高龄的鉴真,且已双目失明,在异国他乡工作和生活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他和他的弟子们,克服生活、环境、气候、语言等方面的困难,按照佛陀“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教导,以弘法为宏愿,战胜重重困难,精进不懈。他们视异域他乡为家,尽全力把自己所掌握的文化成果成套地、完整地传授给日本,以满足日本人民的生活需要。他们就是这样以大公无私的忘我精神,天天不倦的工作,日日默默地奋斗。从鉴真抵日到其逝世,在长达10年中,始终如一,奋斗不止,为促进日本佛教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奠定了坚实而纯洁的基础,立下了光照日月、流芳千古的功勋!鉴真大师被日本人尊称为“日本佛教与日本文化的大恩人”、“日本文化史上的伟人”、“日本文化的传播者和缔造者”,并给了鉴真大师诸多荣誉。日本圣武上皇下诏书将日本国主持传戒受律的职权交给鉴真大师,并敕授鉴真为“传灯大师”、“大和上”的最高荣誉;还敕任鉴真为日本最高僧官——“大僧都”;并把日本新田部亲王的旧宅赐给鉴真,建造了唐招提寺。鉴真大师于公元763年5月6日不幸圆寂,日本朝野和佛教界无不悲痛,深切悼念。并在悼诗中写到:

上德从迁化,余灯欲断风。
招提禅草铲,戒院觉花空。
生死悲含恨,真如欢岂穷。
惟视常修者,无处不遗踪。

正如悼诗中所说,鉴真大师在日本佛教史和文化史上创造了不朽的业绩,留下了永久的印记,确实是“无处不遗踪”,功德无不在!

赵朴老沿着大师的足迹,学习大师的精神,几十年来,他始终依照佛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提倡道德、发扬智慧、制止战争、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为主导思想,从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和亚洲与世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一直不遗余力地做中日两国佛教界的友好工作。为实现这一目的和愿望,他曾多次赴日访问,每次出访他都广交朋友、畅谈友谊、促进两国友好;还多次赴日参加有关制止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友好的会议,每次开会他都不失时机地在会上发表演说,会下做耐心的工作,促进中日两国友好;对日本佛教界乃至其他各界来我国访问的,不管身份高低、人数多少,他都以礼相待,认真接待;他还以诗会友,为中日两国的友好,曾给日本各界很多朋友写诗题词,为满足他们的要求,不管严寒和酷暑,常常工作到深夜,有时甚至是带病作诗写字,在朴老身边工作的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此情此景实在让人敬佩和感动……

朴老为开展中日两国佛教界的联谊,这种孜孜不倦的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感动了我国佛教界,也感动了日本佛教界,有位日本长老深有感触地说:“中国的鉴真伟大,赵朴初也伟大”、“鉴真是日本佛教律宗之祖,赵朴初是日本当代佛教之父”。原中佛协副秘书长申在夫同志陪同朴老访日回来曾说,日本佛教界尊敬的称朴老为“当代的鉴真”。“文革”中日本人曾写过毛主席万岁,他们也写赵朴初万岁!这种深厚的宗教情感简直是用语言难以形容的。正因这样的崇敬与爱戴,日本佛教界和社会各界为表彰赵朴老多年来为促进中日友好、推动中国佛教界与日本佛教界的友好交流以及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所做的卓越贡献,曾授予赵朴老五次嘉奖:第一次是1982年3月16日,日本佛教传道协会授予赵朴初会长1981年度第16次佛教传道功劳奖。第二次是1982年3月18日,日本佛教大学授予赵朴初会长名誉博士学位。第三次是1990年5月23日,日本京都龙谷大学授予赵朴初会长名誉文学博士学位。第四次是1985年4月9日,庭野和平财团授予赵朴初会长庭野和平奖。第五次是1992年11月3日,日本政府授予赵朴初会长勋一等瑞宝章,以表彰他对中日友好事业的杰出贡献。这是日本政府授予外国人的最高勋章。这些嘉奖每次都是来之不易的。就拿第四次嘉奖(除奖状、奖章外,还有两千万日元奖金)来说吧,该奖是由庭野和平财团委托的世界82个国家的八百多名知名人士推荐,经过由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六名有影响的教徒组成的庭野和平奖审查委员会,经过严格公正的审查确定的。在该委员会的授奖决定书上写道:赵朴初以“他的渊博知识、谋求和平的活动和谋求宗教合作的热情、博得了世人的尊敬和赞赏。”

在授奖仪式上,除日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新闻等各界知名人士数百人参加外,还有美国、巴基斯坦等国的代表参加。赵朴老在会上作了讲话,并表示把奖励的二千万日元奖金,全部作为国际佛教文化交流及世界和平事业之用。朴老的讲话受到与会者的普遍赞赏并博得长时间热烈鼓掌!对此次授奖,日方政要人士也很重视,日本首相中曾根在百忙中会见了赵朴老,热烈祝贺赵朴初会长荣获“庭野和平奖”、高度赞赏赵朴初“为促进中日两国佛教界和文化界之间的交流、为谋求世界和平与裁军所作出的积极贡献。”

对这次授奖我国也十分重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杂志先后均作了宣传报道。在1985年4月10日的《光明日报》报道:“赵朴初从三十几岁就献身于基于宗教精神的社会事业,他为新中国的发展和中国佛教的兴盛倾注了全力,他致力国际友好交流,特别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和中日两国宗教人士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学识渊博、信仰笃实、为人类和平所展开的活动和为宗教界的合作所倾注的热情,在世界上深受人们的尊敬和赞赏。”首都宗教界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集会,热烈祝贺赵朴初会长荣获“庭野和平奖”。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钱昌照等领导以及首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界的负责人和有关方面负责人到会祝贺并讲话。讲话中热烈祝贺赵朴初会长获得这一崇高荣誉,对他为中国佛教的兴盛和中日两国佛教的友好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表示由衷地赞赏和钦佩!参加大会的一位年轻法师激动地说:“几十年来,赵朴老一直为中国佛教和中日两国友好忘我地工作,他为我们佛教、为我们国家争得了荣誉,我们为此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我们要以赵朴老为榜样,为我们的佛教事业、为中日两国世代友好努力工作!”

古人云:“喝水不忘挖井人。”当我们满怀无比喜悦的心情,畅饮中日友好清泉之水的时候,我们更无比敬仰为挖掘中日友好之泉而付出辛劳的两国友好人士,尤其是我们无比崇敬的鉴真大师和赵朴初居士!

“敬人者人人敬之,爱人者人人爱之”,鉴真和赵朴初这两个伟大的名字,他们将永远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崇敬和爱戴。他们用毕生心血结成的中日两国友谊,将永载中日友好的史册。不论是唐代的鉴真,还是当代的“鉴真”赵朴老,都是中日友好的楷模、创建了中日友好的丰碑!他们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像高悬于廖廓长天的一轮明月,照耀着昨天、今天,也将照耀着更美好的明天;他们的精神犹如一股巨大的力量,将永远教育和激励着我们两国人民,要增进友谊,加强友好,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这就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和呼唤,这也是亚洲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共同祈盼!愿中日两国的友谊如苍松翠柏,万古长青,代代相传!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