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恪守祖训 严格学修——记赵朴老与一诚法师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赵朴老为佛教的恢复和发展,既狠抓了宗教政策的落实,又狠抓了僧人恪守戒律、严格学修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积极率领全国佛教界协助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在他的努力下,1983年国务院批准开放了汉族地区142座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使佛教由恢复逐步走向复兴。

随着佛教寺院的修复开放,僧尼数量增加,佛教出现了寺院管理混乱,僧尼素质差、滥收徒、滥传戒、滥挂单等等问题。为加强佛教的自身建设,提高四众素质,及时而有力地解决这些问题,赵朴老亲自主持制定了《汉传佛教寺庙管理试行办法》和《汉传佛教寺庙共住规约通则》,并于1989年12月30日发布实施。后又主持制定了《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戒实施暂行办法》、《关于在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实行僧尼度牒僧籍制度的办法》、《关于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退职的若干规定》,并于1996年5月14日公布实施。一诚法师等高僧大德,不但积极参与上述五个重要文件的制定,还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严持戒律、刻苦学修,为解决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做出了表率,并受到赵朴老和佛教界的赞扬。

一、坚持以戒为师的原则

《华严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戒律是僧尼修行的根本,是僧尼修行的老师。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戒为师。严持以戒为师这是广大僧尼学修的根本和基石。在寺院管理和僧尼素质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究其根源还是在持戒上。为解决这一问题,赵朴老不但制定了上述五个文件,还于1993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中佛协第六届佛代会。他在该会的报告中严肃指出:“当今中国佛教从自身建设来说,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佛教“在对外开放、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腐朽思想的泛起是难以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佛教界有相当一部分人信仰淡化、戒律松弛;有些人道风败坏,结党营私,追逐名利,奢侈享乐乃至腐化堕落;个别寺院的极少数僧人甚至有违法乱纪、刑事犯罪的行为。这种腐败邪恶的风气严重侵蚀着我们佛教的肌体,极大地损害了我们佛教的形象和声誉,如果任其蔓延,势必葬送我们的佛教事业。”朴老要求:“各级佛教协会和全国佛教界必须把注意力和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佛教自身建设、提高四众素质上来。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就是加强信仰建设、道风建设、教制建设、人才建设、组织建设”。“加强信仰建设、道风建设、教制建设,首先是要求寺院僧尼具足正信,勤修三学,遵守戒规,严肃道风。”朴老把“遵守戒规、严肃道风”放在首位,作为一个根本问题来抓,可见严守戒律是十分重要的。

大会结束后不久,朴老指示我说:“教务部要派人下去,了解各地佛协贯彻六届佛代会情况,要狠抓落实,抓好典型,推动佛教界自身建设的发展。”还说:“江西云居山真如寺,是虚云大师的道场,那里道风严谨,农禅并重搞得好,一诚法师工作抓得紧,又以身作则,修持好,也派人去看看。”

从调查的情况看,各地贯彻六届佛代会精神抓得很紧,也很认真,尤其是真如寺,一诚法师在京开会回去后,即召开了全寺僧众大会传达贯彻,组织学习讨论,在领会精神、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又组织大家联系实际找差距、定措施,搞得既生动活泼又扎扎实实,收效很好。有的法师说:“赵朴老的讲话非常重要,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今佛教存在的严重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关系到佛教的形象和声誉,还关系到佛教的发展与存亡,我们真如寺一定要认真执行,为佛教的前途和发展作不懈努力!”朴老听了调查组的汇报很高兴,并指示把一诚法师的真如寺作为贯彻六届佛代会精神和传戒的试点。

收徒传戒是确保僧尼素质、培养佛教人才的重要环节。此次传戒是首次进行的传戒试点,是朴老提议、经中佛协讨论决定的。传戒试点的指导思想是:提高四众弟子素质,培养佛教后备人才。这次传戒和以往传戒不同:1.以中国佛教协会《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戒实施暂行办法》严格把关;2.中佛协规定授戒人数不得超过300人,戒期不少于30天,戒子文化程度较高,年龄较轻;3.借鉴古规,三人一坛,九人一班,进堂接受大戒戒律;4.请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真如寺方丈一诚法师为戒和尚,授戒三师均有40年左右的戒腊;5.中佛协派员亲临指导,颁发的戒牒加盖中国佛教协会的专章。

对传戒活动,一诚法师十分重视,抓得很紧,每个环节都要求很严,如法如律,认真贯彻执行《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戒实施暂行办法》,把学习六届佛代会精神,学习戒律、戒规放在首位,效果很好。

为进一步落实《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戒实施暂行办法》、推动佛教自身建设的发展,朴老决定于1996年5月召开了中佛协教制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会上,根据朴老提议请一诚法师作了“抓好传戒,续佛慧命”的发言。他说:“佛陀一再教诲:‘毘尼藏者,佛法寿命,毘尼若住,佛法亦住’。戒定慧三学为修学一切佛法之总纲:因戒生定,因定方能发慧,利己利人;因此,抓好传戒是续佛慧命的关键所在”、“中国佛教协会制定的《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戒实施暂行办法》”、“真正符合佛陀教义和人间佛教思想,是提高四众素质,培养佛教后备人才,绍隆佛种续佛慧命的大事,是针对目前传戒法事中所存在的弊端和如何抓好传戒的一个重要文件。”

在大会上,一诚法师还详细介绍了传戒应学的经典、教规;传戒的时间和要求;传戒的人数及对新戒子的要求;三师七证的条件和应做的工作等等。整个传戒搞得严肃认真、收效很好,真可谓“严净毘尼防非止恶生功德,精修定慧断惑证真趣菩提”。一诚法师最后说:“通过传戒我们深深体会到戒律的存亡,实为佛教法身慧命之所系,为保证僧众素质,受到信仰者的尊敬赞扬,必须旗帜鲜明的宣传和实行人间佛教以戒为师的思想,才能使戒香普熏,正法久住,慧命永存。”

一诚法师的发言,受到赵朴老和与会者的一致称赞,对深入贯彻六届佛代会精神,坚持以戒为师、搞好传戒,杜绝滥传戒、滥收徒,提高四众素质,加强自身建设起了很大作用,收到了很好效果。

二、弘扬农禅并重的传统

赵朴老特别注意号召全国佛教界发扬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他在1983年12月5日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的报告中讲道,应当发扬中国佛教的三大优良传统:“第一是农禅并重的传统”、“这里的‘农’系指有益于社会的生产和服务性的劳动,‘禅’系指宗教学修。正是在这一优良传统的影响下,我国古代许多僧徒们艰苦创业,辛勤劳作,精心管理,开创了田连阡陌、树木参天、环境幽静、风景优美的一座座名刹大寺,装点了我国锦绣河山”、“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三十年来,一直大力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号召全国佛教徒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和其他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实践,在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今天,我们佛教徒更要大力发扬中国佛教的这一优良传统。”

赵朴老不但注意各级佛教协会、各大寺院发扬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也特别要求佛教院校的师生抓好这一问题。他在1989年5月初,中国佛学院教务处一次会上说:“佛学院的学生要注意发扬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树立劳动观点,要适当组织学生搞些劳动,如定期组织学生搞环境卫生、室内卫生,春天还可组织植树以及其他适当劳动。”还说:“在坚持农禅并重、坚持生产劳动上,江西真如寺的一诚法师搞得很好,在《法音》上曾有文章专门介绍过他们的事迹,大家可看看。”

一诚法师所负责的真如寺,确实做得很好。朴老所讲的那篇文章题为“云居山真如寺的农禅家风”(载于1989年《法音》第二期,作者融觉)。文章写道:“抗日战争时期,该寺毁于日军炮火,1958年由虚云老和尚主持重兴”、“常住僧人120多人,组织僧伽生产大队,耕地250多亩,并经营寺院周围的山林。他们农忙务农,农闲坐禅看经,农禅并举,遐迩钦风。”

文章写道:“现任方丈一诚法师精于建筑施工业务,为了节省开支,提高工程效益,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精打细算,从整个殿堂布局结构,到砖瓦木石配备及工程结算,事必躬亲。”“全寺僧人群策群力,工程进展很快。至1986年底,大殿、禅堂、天王殿、客堂等相继完工,还增建了虚云老和尚舍利塔、山门、方丈室、影堂及库房等”、“其规模之大,费用之省,速度之快,质量之好,受到各方面的好评。”

该文最后写道:“真如寺规矩严、农事忙、道风好,为海内外佛子所赞扬”、“真如寺按照佛律祖规和国家法律进行管理,僧众威仪整肃,常住管理制度完备”、“全寺僧众每天除了上殿过堂、晚饭后坐四支香之外,其余时间都是在农忙中度过的。生活是清苦的,劳动是紧张的,但僧众们却总是那么安祥自在,法喜充满。这种精神,也许只有在云居山那种环境中才能养成,因为虚老生前所提倡的‘在动中做功夫’的禅旨,今天还是指导他们修行的圭皋!”

多年来,真如寺在一诚大和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精勤不息,使虚云大师生前所树立的农禅并重的良好传统不断发扬光大,并受到赵朴老和海内外信众的赞扬!

三、发扬难忍能忍的精神

为加强修养、做好工作,处理好方方面面关系,赵朴老在中佛协或佛学院的一些会议上,经常讲到“难忍能忍”问题。他还时常以题字形式,题写“忍”或“慈忍”赠予他人,以教育和启发干部、法师戒躁能忍。我曾看到他曾为佛协一年轻干部写过一个很大的“忍”字,并在“忍”字下方写上“众生忍,於一切众生不瞋不恼。”还看到他为一老法师写过“慈忍”,并在此二字下方写上“世出世事莫不成于慈忍,败于忿躁,故君子以慈育德,以忍养情。”最后署上“蕅益大师语。”凡是得到朴老这些墨宝或看到这些墨宝的人,无不感动,终生铭记老人家的教育和帮助。

有时朴老还结合工作谈及这一问题 。1987年5月下旬,佛学院拟组织学生赴承德春游(原决定去,后不去了学僧思想不通)引起的风波,一时难于处理。当有的领导听到学僧刺耳话后很恼火,显得急躁。朴老得知后即找我在其家说,佛学院春游引起的问题,要注意耐心做学生工作,告诉教务处法师们切勿急躁。佛教讲难忍能忍嘛,这种忍有利于做好工作,对个人和他人都有利。一个人在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或问题,不可能都是顺利的。有时工作本身就是复杂的,即使你怀着一种好意处理一件事往往也会让人误解,甚至遭到恶意诽谤或造谣中伤,遇到这种情况,精神上是不痛快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有修养,要大度,不管多么难听的话都能听得进,忍得住,不急躁,冷静而和善地把问题处理好。如果火冒三丈,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把问题搞得复杂化,一个人要经得住这方面的考验。在日常工作中遇到一些说不清也不好说清的问题是难免的,你看过去搞运动,特别是“文革”运动,有多少冤假错案?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无法说清也不让你说清。有不少人因忍耐不住,结果有的气死、病死乃至自杀而死。佛教讲这种难忍能忍,不但有忍耐、有忍辱的精神,还有宽容、豁达的精神;包容、忍让的精神;它是做好工作、搞好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这种忍不是懦弱胆小、软弱无能,而是有信心、有力量、有慈悲心的表现,也是心怀宽广、有战胜逆境的智慧。朴老说,邓小平同志一生经历了三起三落,当外国人问他是怎么过来的,他回答只有两个字:“等待”。“等待”就是佛教的难忍能忍,没有忍耐的精神,是等待不了的,不少人一气之下就离开了人世,还怎么等待?所以说小平的“等待”里,就有难忍能忍的精神,有超人的思想和智慧!

赵朴老最后说,我们佛教界有很多高僧大德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们就是以佛教这种难忍能忍的精神,不但经历了历次政治运动的磨炼,还经受了多年工作的考验。比如一诚法师就做得很好。他也经受过不少磨难,吃过不少苦,但他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也不管什么问题,都有忍耐精神,且不急不躁,从容应对,这是很不容易的。他所在的真如寺僧众这么多,劳动这么紧张,要求这么严,一年四季既要坚持繁重的劳动,又要坚持修持,生活又那么艰苦,连电视、电话都没有(后来有了,但使用控制很严),在这种情况下,困难是很多的,出现的问题也是很多的。听说有的和他大吵大闹,甚至指责、威吓什么都有,但一诚法师从不生气,总是耐心地和颜悦色地给大家做工作,他的修养、宽容和忍耐精神令人钦佩!也有不少人向我反映,很值得学习。

我怀着对一诚法师的敬仰和学习之情,在1992年2月下旬,借他来京开会之机,到其住地(前门饭店)看望了他。当时法师正和一年轻法师谈一位名为常不轻菩萨的忍辱精神,我和他寒喧几句后便悄悄坐下,并说:“你们谈,我没事,主要来看看法师。”一诚法师和我交谈片刻后又同那位年轻法师说:“我们出家人要加强修养,好好学习常不轻菩萨的精神,这是我们搞好工作、修持和处理好人事关系不可少的。常不轻菩萨不管对出家人还是在家人,乃至瞋恨他、恶口谩骂他、动手打他等等,他依然对人尊重、从不轻慢别人,后人们称其为‘常不轻菩萨’。一诚法师说,我们经常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能成佛。这就是说,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无差别的,但真正这么看待,又这样实行的人却太少太少了,而常不轻菩萨却实实在在地做到了。我们出家人要好好学习常不轻菩萨的事迹,学习他的忍辱精神,学习他那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胸怀。他从不轻视每一个众生,不管众生对己如何,但自己却打骂不怨,从不生瞋,始终有一种‘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高尚情操。”一诚法师最后说:“我们要学习常不轻菩萨无有疲倦、乐说无碍的精神;学习他对人无瞋无恼、宽宏大度的忍辱精神;学习他忍辱法门、行菩萨道的精神。”

听了一诚法师和这位年轻法师的精彩谈话,我受益匪浅,对赵朴老所赞扬一诚法师的那段话体会更深了,对一诚法师更加敬仰了……

正因一诚法师几十年来,一直遵守赵朴老所说的恪守祖训,严格学修的精神,始终坚持以戒为师、农禅并重和佛教难忍能忍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得到了赵朴老和佛教界的认同和支持,在1993年10月中佛协第六届佛代会上,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事理、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的一诚法师破格提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在2002年9月中佛协第七届佛代会上,一诚法师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成为赵朴老的接班人。现在,一诚会长率领新一届佛协领导班子,遵照赵朴老的遗志,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坚持人间佛教思想,坚决走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他更严格的恪守祖训,以更高的标准、更严格的要求,带领全国佛教四众弟子,迎着新世纪的曙光,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佳绩,使佛教事业由辉煌更加辉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