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茶与儒释道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武夷山儒、释(佛)、道三教同山,“三教”文化有如武夷山三花峰,“三花”并蒂;三仰峰“仰之弥高”。由于三教的存在,对武夷茶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三教思想之精华,又丰富了武夷茶文化的内涵。当然,武夷茶从唐代的蒸青研膏、蜡面,宋代的蒸青龙凤团茶,明代的妙青绿茶,到清代盛极一时的小种红茶和三红七绿的青茶(即现称为岩茶),主要是靠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和极大的创造力而发展起来的。武夷茶由于秉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大自然赋予的俭朴、清纯、和静的禀性,深得儒释道三教的喜爱,茶成为三教的精神寄托和理想的物质基础。因此,儒释道三教又离不开茶。从这个意义上说,茶对三教的存在与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茶中蕴和,茶中寓静。茶的“和、静”的禀性,正是儒释道三教所追求的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
  儒教,在武夷山最突出的代表是朱熹(1130—1200年)集理学之大成,创闽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孟思想。他在武夷山生活50年,潜心著述,并于1183年在武夷山隐屏峰下兴建“紫阳书院”,授徒讲学。他的理学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极大。正如当代著名学者蔡尚思所说:“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儒家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要修身。而修身必须淡泊、宁静。“非淡泊,毋以明志;非宁静,毋以致远”(诸葛亮留给子孙的座右铭)。《大学》(儒家的经典)上说:“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思,思而后能得。”儒家主张“中庸治国”。所谓“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和敬谦让,以和为贵。
  佛教。武夷山之南虎啸岩下有“天成禅院”;武夷山之北天心峰下有“永乐禅寺”。禅,是佛教中一种修行的方法,南北朝时,经印度达摩传到中国后,禅在中国成了佛教的别名。禅宗既不像小乘佛教那样,主张出世,修来世,讲因果;也不像大乘佛教那样,主张净土信仰,西方有片净土,极乐世界。禅宗居大乘小乘之中,起中和作用。强调入世重视现实人生。主张参禅悟道,以达顿悟,居家也能成佛。而悟从静得,静虑修心,专注一境,心诚意静,才能达到内心空无清静,内心空无清静便是佛,“心即是佛”。
  道教。在武夷山三教中,道教占主导地位。道教称天下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武夷山是“三十六小洞天”之一的“第十六升真元化之洞”,乃洞天仙府。武夷山清溪九曲,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大多按道教意志命名。真是“六六三三疑道语,崖崖壑壑竞仙姿”(郭沫若诗句)。武夷山道教在北宋时非常兴盛,真宗年间(1009年)建宫、观、堂达300多处。如著名的有冲佑观、天游观等,其代表人物有吕洞宾、白玉蟾、刘碧云等。现在桃源洞内建有桃源道观。桃源洞内岩壁上,还雕刊着巨大的老子像(道教创始人),堪称“老子天下第一”。道教崇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清静无为,清淡避世。老子说:“清静谓之正”;华南真人(即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水静犹明,况精神乎?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虚静恬淡,天地之平,道德之至。”主张人必须顺应自然,从身体静修开始,修炼在于修心,修心在于静,静则生慧,长生不老。因为,心静则神安,神安则百病不生。
  从以上三教的主张看,都十分强调“和”、“静”二字。在他们看来,能达到和静是一种最理想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只有达到和静的境界,儒家就能“治国平天下”;佛教就能“顿悟”成 佛;道教就能得道成仙。
  儒释道三教推崇的“和、静”,恰与茶的禀性,茶中蕴和,茶中寓静相一致。因此,茶便与儒释道结下不解之缘。朱熹在武夷山授徒讲学,聚友著述,以茶论道,斗茶品茗,不仅写下不少咏茶诗篇,而且亲自携篓采茶,并引为乐事。如《咏武夷茶》:“武夷高处是蓬莱,采取灵芽于自栽。地僻芳菲镇长在,谷寒蜂蝶未全来。红裳似欲留人醉,锦嶂何妨为客开。咀罢醒心何处所,近山重叠翠堆”。赵朴初(中国佛教协会主席),在《御茶园饮茶》诗中:“饮茶之道亦宜会,闻香玩色后尝味。一杯两杯七八杯,百杯痛饮莫辞醉”。对茶的钟情达到如醉如痴的地步。唐代河北赵州从谂禅师,活到120岁(778-897年),是位长寿禅师。他有个著名的“吃茶去”的典故。凡到观音禅院去拜谒他者,不管怎样他别话不说,只说“吃茶去”。赵朴初先生又有“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的诗篇。真可谓“禅茶一味”。道教“步虚”、“敬神”更是离不开茶。清代武夷山天游观静参羽士,品茗论道,对茶有精辟的独到的见解。他与梁章钜(清·广西巡抚)夜谈茶事,提出了茶名有四等(花香、小种、名种、奇种),茶品有四等(即活、甘、清、香),深为后人所称道。特别是“活、甘、清、香”四字的论述,可谓静参已彻底领悟岩茶之神韵。
  茶与儒释道结合,形成茶文化园中一朵奇葩。茶道即人道(《礼记》人道称:是故人道亲亲也),促进人与社会的和静,人与人的和乐;茶道亦禅悟之道;茶道又是“天人合一”与人自然和谐之道。(信息来源: 第一茶叶网)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