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敦煌的五台山文殊信仰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沙武田教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敦煌的五台山文殊信仰
  沙武田教授
  山西五台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文殊信仰就是以文殊菩萨为中心的信仰。《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记:“尔时世尊复告金刚密迹主菩萨言︰我灭度后,于此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有山,号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又,晋译《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也说文殊菩萨住于东北方的清凉山,故五台山自古即被视为文殊菩萨显圣的道场,历代来山者络绎不绝,或巡礼、参学,或建寺、弘法。历代五台山文殊信仰流行于广大的汉人聚居区,而且扩展至周边的西夏、辽,乃至新罗、日本等国。
  八到十一世纪,五台山文殊信仰在中原地区臻至极盛,地处西陲的敦煌也深受其影响,敦煌壁画与文献对此都有明确的记载与反映。敦煌遗书中保存了不少有关五台山的文献,包括赞咏五台山的《五台山赞》二十八件、《五台山曲子》五件、《五台山行记》三件,以及《五台山志》、《辞娘赞文》、《礼五台山偈》、《游五台山赞文》、《入山赞》、《五台山诗》等十多件文书。这些五台山文献的存在,是敦煌地区五台山文殊信仰流行的结果。
  五台山文殊信仰在敦煌的流行,也表现在大量洞窟壁画及藏经洞绢画中。中唐吐蕃统治时期,壁画中首次看到文殊变中出现五台山图,无疑是五台山文殊信仰传入的结果。文献记载吐蕃人曾向唐王朝求五台山图,说明吐蕃时期对五台山文殊信仰在藏地流传的推动,这一思潮也影响到吐蕃统治下的敦煌。
  敦煌石窟中,共保存十二幅《五台山图》,现列表如下:

窟號 時代 位置 內容
112 中唐 主室西壁龕下 五臺山
159 中唐 主室西壁龕外北側 文殊變中的五臺山
222 中唐
主室西壁龕外南、北側
五臺山
237 中唐 主室西壁龕外北側 文殊變中的五臺山
361 中唐 主室西壁龕北側帳扉 文殊變中的五臺山
9 晚唐
主室中心柱東向龕內南壁
五臺山
144 晚唐 主室西壁龕外南側 文殊變中的五臺山
61 五代 主室西壁 五臺山
榆林19 五代 主室西壁 文殊變中的五臺山
榆林32 五代 主室東壁門南 文殊變中的五臺山
榆林3 西夏 主室西壁門北 文殊變中的五臺山
肅北五個廟1窟 西夏 南壁門東側 文殊變中的五臺山

  此外,法国吉美博物馆还藏有一件五台山文殊菩萨化现图的绢画(EO.3588)。这些《五台山图》,有些是局部绘出,有些是全图绘出,其时代从中晚唐跨至五代宋初,主要描绘五台山的山峰、佛塔、寺院及佛手化现、金桥、金龙化现……等,文殊种种化现的情景,其中尤以61窟《五台山图》规模最为宏大、内容最为丰富。
  五台山图是敦煌石窟中一类较为独特的造像,代表著敦煌地区传统文殊信仰中新的信仰元素的进入,集中体现在莫高窟五代第61窟。61窟是曹氏归义军时期节度使曹元忠的功德窟,为一大型洞窟,据藏经洞写本记载,该洞窟俗称“文殊堂”。洞窟主室西壁整壁铺画一大型五台山图,详细记录和描绘了当时五台山及其周边地区的地理关系。由历代前往五台山巡礼的僧人们记载可知,五台山及太原地区有专门从事绘画五台山图样的“画博士”,这些图样后经僧人流传各地,以致于各地有五台山图的绘制,莫高窟五台山即是代表。
  莫高窟61窟不仅有五台山图,还有中心佛坛上作为主尊的骑狮文殊像,因此在莫高窟61窟形成了五台山文殊道场。这种用画塑结合的方式,把佛教圣地五台山,从华北再现到西陲的另一个佛教圣地——敦煌莫高窟,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地处西陲的曹氏小政权的“祈福”,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地处西陲的善男信女就近“巡礼”五台山的需要。对于一般民众,希望“才念文殊三两口,大圣慈悲,方便来相救”;而统治者则希望“福祚当今,万古千秋岁”。因此,可以认为莫高窟61窟就是敦煌的五台山,如同新罗、日本、辽朝先后所建五台山一样,是敦煌佛教界为了信仰的需要,而创建的五台山文殊圣地。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五智与四身
下一篇:鉴真和上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