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古塔与名寺:山光水色中的古老文化标识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古塔与名寺:山光水色中的古老文化标识
  蓝天高远,白日融融,山重水复,长路漫漫。乡间的景物是清新朴厚的,山野的风光是怡然隽永的。然而对于一个长时处于山乡行旅中的人,视野里老是只有这样一种呈现,也会导致审美感觉上的疲惫和迟钝,仿佛时间也已凝固了,更有单调与寂寞爬升心头……而这时,如果就从某处丘谷的丛林里,隐约映现一角深山古寺的高翘屋檐,或者就在望眼中的某个山崖上,偶尔出现一座百年古塔的挺拔身影,这,都是会给人某种视觉安慰的,至少也有一次赏心悦目的刷新。倘若在这山野奔走的又是一位饱读诗书的文化人,那么他的敏感就不仅在视觉层面上,他会突然萌发一种原自本能的文化归同感。因为在那无边山光水色中,这古塔,这古寺,正是一种古老的文化标识,它在提醒着人的某种文化意识,从纯自然的朴素里走向灵智和慧悟。
  塔和寺,原本属于佛教建筑,它们都是伴随佛教的传入而被“中国化”了的佛教建筑。塔的开始,是作为尊存佛的遗物和供人敬佛结缘而存在的,后来这样的意义逐渐淡化,它便有了极其丰富的内涵而进入世俗文化行列,或供登高临远,或作船行航标,有的谓作“镇妖驱邪”,也有的纯属点缀山水风景……而寺呢,似乎一直都在持守着它那千古一贯的特定功能:礼佛和布教。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礼佛布教的陈设与程式有所变化而已。
  算来都有2000年了,想象其中有一段相当漫长的岁月,就在神州大地的许多深山旷野之中,罕然出现这样的精致建构,实在令人叹为珍异。何况它们都还牵动着一个古奥幽深的文化背景呢?因此,今天的人们只要涉猎人文历史,目光自然避不开它们。
  在今日的桂中大地,仍然保存有为数不少的古塔和名寺。这是一件十分可幸的事情。因为正是它们,在反复证实这方地域历史文化内涵的厚重,同时也正是它们,在深刻反映现代人文精神的理智与宽容。
  衬映在青山绿水之间的古塔,总能最先跳入人们的视野。这是因为它那古色古香的典雅造型和直指云天的雄姿英概,都与周边环境构成一种独特的审美图像,足可入诗入画。在现今来宾市兴宾区境内的文辉塔,就以上述特色而久负盛名。
  文辉塔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是由当时迁江县八所一位名叫黄文辉的乡绅投资建造的,因之冠名“文辉塔”。黄乡绅当年建塔究竟出自何种动因,考察起来也没多少意思。人们只需欣赏这座历经400年风雨剥蚀的古塔,至今仍在红水河北岸屹然耸立。它那八角八面七层叠檐的优美仪态,正好与周边的秀丽山水相得益彰而相映成趣;它那高达35米的挺拔身姿,于广阔的绿野田畴中,更是站出了一种丰神秀异的庄重,一种藏意幽奥的典雅,一种超拔脱俗的崇高,很能引发人的诗意联想。清代诗人望眉曾称“何故这枝斑管笔,不在天闾”,一个传神的比喻,就将它的魅力归入了文化的范畴,而经由这枝“神笔”点化了的山水,自会增色不少。尤其是每当夕阳西下,那浑身淡赭的塔身沐浴在一片落日的斜晖里,顿时变得金光熠熠,耀眼夺目,由此映成“金塔夕照”的奇丽景观,遂被列入古时“迁江八景”之一,历来成为人们游览观赏的一个热点。
  与文辉古塔相比,在今日柳州城南蟠龙山上复建的蟠龙双塔,似乎更能体现现代人文山水的理念。蟠龙山主峰海拔197米,岗峦盘结于柳江南岸,形成临江陡峭之势。早在清代,其主峰之上就建有风水塔一座,谓之“东塔”。在那地理堪舆大行其道的年月,它是作为一种玄机深藏的“宝塔”形象而存在的,不过因其占得四时的山水风光,也是极为壮观的。可惜上个世纪30年代,就为一个军事防卫的目的而拆除了。而今,柳州人就在原塔基上重建一塔,取名“文光塔”,显然已把一种深刻寓意寄托在地方文运的昌盛上。文光塔雄踞蟠龙主峰之巅,为六角六面七层翘檐形制,通高20多米,其底层四向开有门洞,塔内每层皆架阶梯,兼开亮窗,可供游人逐层攀登和四向纵目。登临此塔,不仅给人以“更上一层楼”追求无限的激励,而且让人建立起一种“山高千尺我为峰”的绝对自信,其人文意旨的宏大,自已构成这塔的现实存在价值。然而柳州人似还未为其满足。这是因为从直觉的“景观”角度看,蟠龙山踞崇临渊,气势庞然,仅此一塔,不足以牵山引水而汇灵聚秀,也易给人造成视觉上的收束和单调,于是同时又在临江枝峰上新建一塔,谓之“蟠龙塔”,虽然也为六角六面的七层重檐形制,但是塔身耸得更高,并与文光塔站成犄角对峙之势。就这样,蟠龙双塔犹似嵌入山光水色中的“双璧”,十分耀目地进入了人们的观赏视野。白日里,它们薄天擎云,抚霞挽虹,为形若游龙的山势平添几分神采与灵动;入夜时,那璀璨的塔灯精光闪烁,晶莹塔影映入水面,更使一弯澄江波光摇曳,异彩纷呈……蟠龙双塔,正以古典的形式释放着现代人文的意蕴。
  “天下名山僧占多”。桂中大地名山不少,确曾多为佛寺深藏之所在。只是久经岁月冲刷及兵燹毁损,现今保存完好之寺院为数有限,而像龙泉寺、西来寺这样的名寺,又都夹挤在柳州这样的繁华都市里,真能占得山光水色且又久负盛名的古寺,当要首推开山寺了。
  作为“广西四大佛教名寺”之一的开山寺,曾经又名寿佛寺,始建于清代嘉庆十年(1805年),迄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它就坐落在柳城县凤山镇南1公里处的网山山麓,前不远处,便是柳江上游的融、龙二水汇合处,周边更为乌鸾、龙船诸峰所环绕。山川形胜,钟灵毓秀,使开山寺深得天工造化之利,特别是它所依持的那座网山,甚是雄峻幽奇,特异独秀。因为在其山腰豁开一洞,洞内窟窍迂曲,长达300余米。开山寺就此依山建构,纵深布局,藏意巧妙而外观别致,实为天下名寺所罕见。
  遥望中的开山寺高势雄踞,殿宇宏伟,朱墙黄瓦,重檐飞翘。寺的左右及后山,皆为苍郁古木所掩映;寺前则为宽敞的草坪,其间亦有曲径蜿蜒着,奇石点缀着,在如伞如盖的古榕绿荫下,莲荷美池,小桥流水,皆有古典园林之韵味。
  走进“山门”,便有一叠壁陡的台阶,这是开山寺依山造势的格局所要留给善男信女的一大考验。待到一级一级的爬了上去,自也达到了起码的虔诚。这时,你才有资格去拜佛,去听经,去品味佛教文化的诸多精彩,去领悟禅宗教义的古奥幽微。拜过正殿和左右偏殿,礼谒塔楼再转悠佛堂,原来其中更有层层景深,窟窟勾通而别有洞天。如来大佛、慈面观音、大肚弥勒及十八罗汉等,共有70多尊大小佛像和神像,分列有序置座其间,无一不具佛的宽容和神的威严。世间多少纷繁事,是否皆在他们的洞悉中?这是不必人去猜度的,你只需来到这里领受一种大安详,“会心会神”、“即心是佛”便了。
  走在这样的寺院里,显然要比走进其他故宫遗宅、古迹场所更能亲近历史。因为这里的衣着器物、语言文字以及一切置设程式,绝对都有千年古风的遗存,都在散发亘久的沉香,而且仍以极自然的实用状态,保留着古往今来的原汁原味,让人一进,就如置身历史场境;加上三两僧尼偶尔一现,作揖施礼细声道安,持重移步轻拂衣尘,你会误以为他们是从岁月深处走来;接下又有晨钟暮鼓,木鱼声声,黄卷青灯,香烟袅袅,你更会觉得,历史就在身边轻而易举的复活了,远比文史专家的热心叙述要生动真切,更比舞台荧屏上的千般模拟要可感可信……
  在桂中大地,除了古塔和古寺,还有许多其它古老的宗教建筑,诸如道观玄宫,诸如神庙斋堂,都已十分普遍地融入到山光水色之中了。无论这是宗教走向了山水,还是山水走向了宗教,无疑都在张扬着一种人文自然的独特气韵。有了这样的气韵充沛流贯,还会怀疑这方地域的人文历史底蕴失之浅薄吗?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