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沙弥教育的重要性与特色(节录)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学忍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沙弥教育的重要性与特色(节录)
  学忍法师
  从一个人发心出家,并以净人身份住进道场或寺院开始,直到这个人登坛受具之前,无论其年龄、学历、佛法之程度,乃至受沙弥戒之有无,率皆属于“沙弥教育”的阶段。因为此一阶段,就佛门中固有的伦理而论,正是身份最卑微的阶段,也唯有在这种身份背景下,才容易施予某些特定的教法(例如为大众服劳役、背诵经典、受人指使以折伏慢心,勤求忏悔……等等)。而从长远的修道需求看,这些教法与训练,正是完成其为一独立大僧所必须的。甚至,因为有了这些基础训练之后,才能确保彼等在未来的修道岁月里卓然地成长,而不为修道歧途所惑。
  或者亦有人认为,在受完具戒后,仍可“补受”沙弥教育?之所以有这类看法,皆缘于对沙弥教育之内容与意义,未有深刻之了解所致。就像面对一个正常的“成人”时,我们仍用对“小学生”的口吻教导他一样的不适合,比丘重受沙弥教育亦复如是。此时的沙弥教育,对于一个比丘而言(除了特殊情形例外),既不契理、亦不契机、更不契时。
  再者,比丘,其身份正代表了僧宝的极位,亦是人天师范的最高代表,就戒律所赋予的精神说,在僧团伦理中有其崇高之地位。如今若无特殊理由,而却降格以沙弥法教之,于个人修行或者有益,然于僧伽伦理与形象,似稍有不妥之影响,故亦不应将比丘补受沙弥训练,视为正常之教育方法。何况以现代人的根性观之(以后恐怕是更有过而无不及),又有多少人愿意以比丘的身份,再受沙弥的教育与待遇呢?(古来最明显的例子,大概就只有澫益大师一人而已了)而且,即便有人愿意如此,于“外相”上是否就可行呢?在施行“折服慢心”之类教学时,于戒律伦理的考虑上,是否能避免抵触呢?更何况有没有这样理想的“比丘再教育”环境亦是一个问题。
  未有如法的沙弥教育,而却轻率地让他受了具足戒,往后的漫长出家岁月里,如果不是他自己会想、会学,谁还教得了他、管得了他?人其实都是“无自性”的,当初既然会发好心来出家,哪一个人不是想了生脱死?可是为何会变成如今这付样子?只因为当初最需要教育、也最能受教育的时机,被粗心地错过了。如今既然正法不入心,渐渐地,无始的恶习性自然又会涌了上来。在缺乏基础训练的情况下,面对无始的习气,如何挡得住?慢慢地,由发好心出家而却逐渐地趋于堕落,也是很自然的了。今日僧伽的素质,屡屡不见改善,正是这样忽略沙弥教育的结果!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沙弥教育正是一切僧教育的基础,而且此项教育也是最为注重“时机”的教育,一旦错过了施教的时机,要再重新弥补或改善,于今都是相当困难的。这点,尤其是有心于僧教育的大德们,所应特别注意的。沙弥教育绝不同于一般的“僧教育”,是广泛而终生的教育;相反的,沙弥教育是一种有着明显特定内涵,而且特别注重施教时机的教育。两者的差异,就像“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一样;基础在前,应用在后;基础的内容特定而狭隘,应用之内容则不定而广泛;基础之训练须在教育之初,而应用则行于基础之后。唯有确切地感受到沙弥教育的重要性,并体认到沙弥教育,不共一般僧教育的特色,我们才能积极地去正视沙弥教育的问题,并且建立真正符合沙弥教育目标的教育理论与方法。这也正是僧伽教育理论上,一个急待理清与建立的观念。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