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与岱宗居士谈空性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与岱宗居士谈空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慧能
  “空性”为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也是最难领悟的思想之一。千百年来,无数修行居士试图悟出空性。然而,由于中文对于“空”字有一特殊含义,即“虚无”,所以很多人容易对这个字望文生义,导致走火入魔,或是将佛教引入玄学。
  如果将“空”理解成“虚无”,就容易犯两种错误:
  1、顽空。瞪着眼睛说你面前的山水人物不是山水人物,而是梦幻,是虚空,这就是顽空。事实上,这一说法可能是受到六祖慧能的那首诗的影响,但是我觉得那是世人对慧能的误解,后文会有所讨论。
  2、恶趣空。“行善不足恃,作恶无须惧。既然万事皆空,那么善恶都是空的,既是如此,又何须行善?作恶又有何不可?”
  我个人觉得这个还是对于“空”的理解偏差问题。
  其实佛家认为,万事万物都是靠着与其他事物的彼此联系而相互依存的,万事万物也都是不断变化的,也就是无常的。在这儿,借用马克思的话来说,也就是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的。既然所有事物都是彼此联系的,都不可能独立的自足存在,所以如果你把它所依存的条件(缘起)全部拿开的话,这个事物根本就无法存在,既是如此,该事物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无从谈起。因为该事物的存在都需要靠着其他的存在而存在,而且事物本身也是不断变化的,无常的。所以根本就无从谈起它表象(色)下的本质,如果非要说它的本质,那也不好用任何一个概念去说明,所以就把这个本质定义为“空性”。因此这个空性事实上是想说明一个万事相互联系不断变化的本质,而非空空然也,虚幻入梦的意思。
  好比我们说秦侩这个人,你说他的色相下的本质是什么?无从谈起。如果不联系宋徽宗,不联系岳飞,不联系他所遭遇的种种因缘际会,你无从说他这个人。再说远点,没有她父母的同房,也没他这个人。没有农民的种地,他也活不了。所以秦桧这个你所能看到的色相到底有什么隐藏在背后的本质?他能够被你评论都是缘于无数其他事物的存在,没有其他事物的存在,秦桧又是什么?所以佛家说万事皆空,其实就是想说的这个万事普遍联系,离开了其他的事物,任何事物(色与法)都无从存在,连存在都不能,还谈什么本质?所以本质就是空。
  再说“业亦是空”。并不是说,作恶也是虚幻的,那我烧杀抢掠也无所谓了,反正都是虚幻的。这个理解不对我觉得。这儿的‘空’还是佛教的那个概念,也就是‘没有其他事物,任何事物都无从存在,所以无法独立的去谈论一件事物的本质’。比如说“杀母”,这是一个事件,也是佛教中的一个“业”。首先,这个事件如果要存在,至少需要存在一个母亲,一个儿子(女儿)。还有,还需要很多条件,比如母亲没有好好的教育儿子,培养儿子的道德观,以及儿子在社会中也没能学好,导致了性格恶劣,同时,还需要爆发一个导火索,以至于儿子干出了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情。但是如果把这所有的外在事物统统抛开,单单看杀母这个业的话,就会发现,“杀母”根本都无法存在,所以你说“杀母”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一个无法独立存在的事物的本质恐怕也只能是“无法独立存在,必须依靠其他事物而存在”,所以佛家把这种‘离开了其他事物,自己也无法存在’作为了事物的本质,并将其定义为“空性”。
  所以空性说白了,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离开了其他事物,自身也无法存在(连存在都不能存在,那还谈什么本质,不就是空空如也了吗)。由此也可以想明白佛家为什么希望人们能够慈悲济世。果果相报的观点也就容易明白了。否则不是容易遁入顽空的玄学之门,就是走火入魔成了恶趣空。
  现在再去琢磨慧能的禅诗,觉得没有那么神秘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并不是说,眼睁睁的看着那儿有一棵树,偏要说那儿没有,是虚空,是梦幻。实际上说的是,菩提之下之所以能有树,首先得有人去栽,其次,得有土壤供养料,还得有水分,太阳光也得提供光合作用(当然这个慧能当时可能不知道),如果把这一切外在的因因果果都抛开的话,菩提之下岂不是了无一物了?所以万物的存在皆由他物而起。这样理解就没那么深奥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