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居士”释义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如《礼记 ·玉藻篇》和《韩非子·外储说左》中其实已经有了“居士”一词的出现。不过那时居士的含义是居家饱学、道德高尚、隐居不仕之人。当佛教传入时,梵语grha-pati,巴利语gaha-pati,音译为“迦罗越”或“伽罗越”,意译为长者、家主、家长。于是,汉译佛典就把“gaha-pati” 通俗地翻译为“居士”。这样,也使居士一词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慧远大师在《维摩义记》中说:"居士有二。一广积资产,居财之士,名为居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为居士。" 其实,在当时,居士主要的是指士大夫中修行佛法的一部分人而言。基于中国古代社会和人文的特点以及佛教在中国的不断传播,所谓的"居士",便成为既有财富,又信奉佛法的在家人士。
  而在早期的佛教经典中,我们可以发现居士是与古印度的四种种姓有一定的联系。佛陀时代,它是指吠舍种姓阶级的豪富者,或指在家的有德有道之士。如《佛说长阿含经》卷二十二记载:
  ……由此因缘,世间有婆罗门种,彼众生中,习种种业,以自营生,因是故,世间有居士种。彼众生中习诸技艺,以是生活,因是世间有首陀罗种。世间先有此释种出已,然后有沙门种。刹利种中,有人自思惟,世间恩爱,污秽不净,何是贪著也!于是舍家,剃除须发,法服求道;我是沙门,我是沙门。婆罗门种,居士种、首陀罗种中,有人自思惟,世间恩爱,污秽不净,何是贪著!于是舍家,剃除须发,法服求道:我是沙门,我是沙门。有刹利众中,有身行不善、口行不善、意行不善,行不善已,身坏命中,一向受苦。或婆罗门、居士、首陀罗,有身行不善、口行不善、意行不善,行不善已,身坏命终,一向受苦。刹利种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身坏命终,一向受乐。婆罗门,居士,首陀罗,身行善,口行善,身坏命终,一向受乐。
  由此看来,居士一词在印度是指四种姓中的吠舍阶级,或有财有德者;在中国古代是指隐逸之士,这似乎都和学佛没有必然的关系。在佛教传入中国后,“居士”便被赋予新的意趣,成为早期上层学佛人士的尊称。这些人由于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在中国各朝历代推广护持佛法而居于主导地位。他们大部分因家产富有,故可予佛教以经济方面的有力支持;因有社会地位(包括政治地位),故能为佛教作政治上的保护;作为社会上层分子,他们大多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佛教教义的阐述和弘扬,因之而光大。通过他们与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联系,使佛教教义和旨要深入传播到全国各地。居士佛教除了卓有成效的护法功能,还突出体现在佛教思想文化方面的贡献,尤其通过他们对经典教义的阐述和新解,使印度佛教的思想文化不断中国化,与本土儒、道文化融合,并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在佛教不断中国化的进程中,居士一词便渐渐变成了在家佛教信徒的通用称呼。不过中国传统的文人墨客也喜欢以居士一词作为他们的雅号,自称某某居士,如香山居士等,这与信佛不一定有必然的关系。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