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教心髓:刹那定、近行定、安止定之修习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在这里使用现代用语解释刹那定、近行定、近分定、安止定的真正意义。
  近行定、近分定、安止定
  安止定,是以某一个目标为所注意对象,对其进行持续的专注,并且熟练此一专注后能够在心理上创造这一目标复制品。
  例如先对于一个小的红色圆盘作专注,当注意力和记忆力到达净化时,可以撤去这一红色圆盘,用意识直接想象创造出一个红色圆盘,并且保持对于这一意识所创造想蕴之圆盘的专注,当专注获得纯净时,会发生一种似相的进展——此红色意识圆盘会突然变得如同太阳一样红色光辉明亮。同时产生五种心理特征,就是清凉之心喜悦、清凉且充满全身之身乐、攀缘此意识想象之红色圆磐不动、心意不离开此意识中圆盘的伺察、专一目标不动没有任何一丝毫妄念。
  如果此五种特征在专注练习中获得圆满,则是许多种近分定或者是近行定中的一种近分定或者近行定。
  在这里,近分定和近行定是一个意思,所谓近是“靠近”的意思。同时这也和所谓的欲界定相应。
  “靠近”什么呢?
  靠近安止定。
  怎么称为靠近安止定?
  就是要想到达色界定以上的安止定,一定要先获得此近分定。
  如果能够在五种心理特征全部具备,而想象意识中的红色圆盘能够安置坚固不动。反复熟悉。则有一进展。
  这一进展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之前的心理情况。
  之前意识中所想象之红色圆盘,为想蕴等心所法成功之所观境;而专注则是识蕴之能观。虽然具备此强大的五支,但因为有能与所的差异,所以称为近分定,还在欲界心。
  如果一个行者能够熟练想蕴之红色圆盘的专注,同时日常生活中遵守戒律及少应外缘。此心常常熟练此专注色盘及五种心理特征。
  这样某一天修习时,由于熟练控制其心的善业,其想蕴所成红色圆盘与专注之识蕴突然合一,这时候。红色圆盘及五种心理特征,能与所二者,全然合为一体。
  这样可能一小时,或几小时,或几天时间,其心与心所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整体禅定。
  此无能所之禅定,则名为安止定,或色界初级禅定。
  而其若干时间出定后,心与心所重新思考刚才所处何境,则回忆得到刚才能所不二,五种心理特征更超越以前之强烈完整。这时候定之反省。
  如此熟练此可以进修二禅。。。。。。。
  关于色界及无色界定,一般理解多有误解,实不知其意义究竟是什么?
  其实色界和无色界定,都在以上所叙述之初禅安止定以上,或者由于心更加纯净而禅定的心理特征减少,在无色界心不以目标为专注对象,而以自心为专注对象,甚至以熄灭为果、或者以无出入定为果。
  如果展开则有十分详细及殊胜之庞大叙述,我这里暂且为大家保留继续去探索的兴趣,有兴趣可以去缅甸学习。 :mrgreen:
  在缅甸获得此类禅定或更深禅定的出家长老或比丘甚多。
  但如此种种,在南传佛教中为世间定,即言佛教和印度教共有之禅定。佛教和印度教之不同禅定为出世间禅定——内观。
  色界另外还有除红色圆盘之外的几十种专注训练,有对于某种感受的或其它对象的,例如慈的感受等等。
  近行定、近分定
  以上的安止定修行出定时,又一习惯串行力延续,我们可以视其为一种近分定。
  近分定和安止定的最根本区别是能专注与所专注的合一还是不合一。
  安止定必定是能专注心与所专注的合一。
  而近分定则不是。
  但即使不修行安止定的方法,还有其它的修法可以获得近分定。
  例如随念佛陀、正法、僧团之清净。
  或者在亲手布施后随念自己布施的清净。
  或者随念身体为四大界所组成等等方法,都可以近分定。
  一些但纯的内观修行也可以获得近分定力。
  这里的近分定都具备五种心理特征——清凉之心喜悦、清凉且充满全身之身乐、攀缘此意识想象不动、心意不离开此意识中目标的伺察、专一目标不动没有任何一丝毫妄念。但五支的纯净度和强度不如安止定深刻。但和一般人的感受来比较,仍然是很高精神强度的。
  我这里暂时先叙述这些,有兴趣可以去寻找南传佛教的长老学习。
  刹那定
  一般是特指内观的修行。当获得以上所叙述的两种禅定,近分定或者安止定后,所建立的内观修行,则会自然发生刹那定。
  近分定者依靠近分定的五种心理特征——清凉之心喜悦、清凉且充满全身之身乐、攀缘此意识想象不动、心意不离开此意识中目标的伺察、专一目标不动没有任何妄年念,而暂时征服了烦恼。然后依此定力可以直接观察身心,这样就会逐渐体验到身和心无常、苦、无我的自然因缘规律。当亲证之后则立即解脱。而彻底熄灭无明及烦恼。
  安止定行者则先进入所修行的安止定,随后出定,依靠安止定出定后的习惯串行力延续近分定力所具备的更强力的五种心理特征——清凉之心喜悦、清凉且充满全身之身乐、攀缘此意识想象不动、心意不离开此意识中目标的伺察、专一目标不动没有任何一丝毫妄念,暂时镇压烦恼,而依此定力可以直接观察身心,这样就会逐渐体验到身和心无常、苦、无我的自然因缘规律。当亲证之后则立即解脱。而彻底熄灭无明及烦恼。
  还有纯粹内观行者,例如玛哈希派的行者,则依靠纯粹内观身心先产生近分定力,然后进行对于身心观察,而如此修行解脱。
  所谓刹那定,即由于定力及内观修力,对于身心生灭刹那刹那渐渐能够明晰,如此构成内观智。以导致解脱。也就是以上所叙述的内观的另一个视角的叙述.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