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一位老人和一部佛经法贴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党晓东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位老人和一部佛经法贴
  党晓东
  《佛遗教经》是佛经的一种,内容讲的是释迦牟尼佛即将辞世时留下的遗嘱。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486年,到现在已有2482年左右的历史了。佛祖80岁寸在拘尸那城附近的娑罗双树下人灭。他的徒弟便将这份遗嘱记录、整理,流传为一部佛经。后经中国南北朝时后秦高僧鸠摩罗什翻译过来,又经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手写。法帖原件藏于历代王朝秘府,清代中期始有石刻本。以法帖中附录的清三人题记为证。但因原刻石不知为何在清代中后期丢失,原石拓后来流落到口本,所以我们国内很少流传和著录,《佛遗教经》的秦译原文也因此未能普遍流传了。
  古代书法家多有书写佛道两家经典著作之风,常见的有晋朝王羲之的《黄庭经》、唐代柳公权的《金刚经》、宋元时期赵子昂的《心经》等。又因唐代以前,印刷术不发达,佛经多为手抄本,而且不限定全用楷书。孙过庭在武则天当政时,曾任“率府录事参军”,故被后人称为“孙参军”,他在书法上造诣很深,工正、行、草,尤以草书擅名。宋代书法名家米芾以为他的书法“凡唐草得二王(羲之、献之父子)法,无出其右”。历代流传最广的是他在垂拱三年(公元687年)撰书的《书谱·卷上》,阐述正、草二体书法,有精解见解。他手写《佛遗教经》,可能略后于《书谱》。
  《佛遗教经》稀有珍本,却流传到一位老人手中,并珍藏至今,已有33年历史了。故事还要自1951年说起:当时在北京总政文化部直属单位工作的王赣,由于业务需要,同各界知名人土接触比较广泛,对传统的儒释道三教源流取得了进一步理解,又经中央民族学院于道全教授介绍,认识了当时的中国佛教净土宗大师夏莲居居士相辛亥革命老人孙墨佛二位老前辈。对佛道两家教义的文化内涵,他因之得到了口传心授的机会。
  夏莲居居士把王赣看成他的“入室弟子”,告诉他:“我有一部《佛遗教经》。是释迦牟尼辞世时的遗嘱。此文中译本很少。我长期收藏的这一本,是后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的,盛唐书法名家孙过庭写的。历代藏于皇宫秘府,上有‘秘府’、‘缉熙殿宝’印章可证。清代才落人士大夫之手,刻石传世。但原石刻在战乱中丢失,幸在曰本佛教界有拓印本,是我在民国初年到日本避难讲学时买回来的。在国内没有见到第二份,可以算是稀有珍本了。”夏居土经过审慎思考,决定把这一珍宝托付给王赣收藏,并希望他时常悟习,了解释迦牟尼佛教真谛,同时使它在世人中发扬光大、普遍流传。
  当时此经不在夏老之手,而在其老熟人、著名书法家孙墨佛手上。因孙老见抄录此经的孙过庭书法,比他酷爱临写的孙过庭传世甚广的《书谱》还胜一筹,所以拿去临写很久未还。王赣当时对佛学只是略知大意,未曾多读佛经,对《佛遗教经》更是第一次听说,自然是想早曰得到它,却又担心孙墨佛老前辈不肯割爱,就要求夏老给写个信带上去找他。夏老点头答应,并语重心长地嘱咐王赣:“我知道你也是个爱好书法的,孙过庭的书法当然可学,但最主要的还是反复地精读《佛遗教经》原文,从中悟习‘苦。集、灭、道’四谛的精华。正由于它是释迦牟尼辞世时的遗嘱,深入浅出,概括性强,把佛教‘经、律、论’三藏的要领都包括在内了。你要好自为之,不辜负我对你的期望。”
  孙墨佛见到夏莲居的亲笔书信,很痛快地把《佛遗教经》交予王赣保存。王老挑灯夜读,见原件上有孙墨老写的《孙过庭书佛遗教经》题签,前后加盖“鹣龛”和“眉园老人过眼金石书画记”(因孙墨老号眉园),足见其珍存之意。王赣夫妇二入商定,除向夏老、孙老致谢外,永久珍存《佛遗教经》法帖,利用业余时间时常诵读悟习,在读帖的同时兼学孙过庭章草。
  1965年春节后不久,夏老无疾而终,而此时王赣正赴贵州参加“四清”工作队.当年夏初才回京,到夏老家中慰问时,夏的女弟子黄一如告诉他:夏老辞世时前一天找出了一本《净语》(其大弟子黄念祖作序的夏老著作油印本),让她较交,亦转告说:把佛安放在心里,牢记用佛法行世法,用世法证佛法,就会功到自然成。
  浩劫中虽经三次抄家,但因王赣夫妇精心保护,《佛遗教经》法帖也竟安然无恙。光阴荏苒,1980年王赣离休,1982年由京搬至山东省淄博市张店的部队干休所定居。十多年来一直侧重于古易渊源的研究撰稿。直至1993年夏完成两部著作后,马不停蹄,才又很快着手将珍藏多年的《佛遗教经》进行注释、校刊工作,求得不辜负夏莲居老前辈的生前期望。
  用通俗文字解说佛祖释迦牟尼遗嘱,让一向未接触过佛学或所知甚少的读者,增加点入门常识,并给爱书法的同道提供一部前所未见的孙过庭的字帖,这当是王赣夫妇的心愿。但是,实际操作起来,王赣深感对博大精深的佛学知之甚少。于是,他除了潜心钻研、查阅大量资料外,还带着两份复印手稿去京求教:一是恳请博学的好友、北师大图书馆教授、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文献委员会主任陶秉福赐教,二是请教夏莲居大居士的孙子夏法圣。他们都提了很好的修改意见。字帖与经文并重的《佛遗教经》译注本,由辽宁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相信广大读者见书后,会如书后附录中清人觉阿叙所说:人或玩其书而读其文,因而悟人佛知见,亦一方便法也。
  陶秉福教授在此法帖出版序言中高度评价了此经及王老的译注。他说:“此经虽短,不足三千字,但对佛教教义,以及佛家大法,都尽括其中,佛学的真谛,尽览无遗。学佛之人,精读此经,佛学之门可入。”“王赣老为《佛遗教经》所写的词句注释和通俗解说,为读者理解经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读者读后自会有所收益。”笔者认为陶教授的着眼点与夏老对王老交书时所言初衷是一致的。应该说,一般读者若单纯将此法帖看成是一本新的书法珍品欣赏、临摩,也未尝不可,但对此经的研究和理解则更为重要,古为今用、取其精华,用以启迪智慧,净化人生才是注释、出版它的真正用意。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