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三谛圆融”与中道观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唐明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智者(538—597)大师是我国著名高僧,“陈隋两代师之国宝”。他在我国经受南北朝分离走向 全国统一的历史时代,以其渊博学识,卓越威望,会通南北禅学、南方义学,创立了第一个 中国 佛教宗派——天台宗。智靑大师精心研究佛学,汲取佛教智慧,豁然开悟,撰著《法华玄义 》、《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天台三大部论,对佛教思想作了精湛阐发,为佛教中国化 作出划时代贡献。智者大师经过多年潜心修习,深刻地体悟到,博大精深的佛法,执其要领,不外止观二法。 他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中,写道:“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 …… 止是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籍。”修习止观法门,日益精进,必成正果;否则必坠入邪道。他说:“当知此之二法,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若偏修习,即坠邪道。”所谓止观 ,即指定、慧。他说,有慧而无定,心则散乱,如风中之灯,照不了物;有定而无慧,此是痴定,如盲人骑瞎马,必坠坑落堑。止观法门的指导思想,来自古代南印度高僧龙树《中观论》(简称《中论》)所阐发的中道观 。止观论是对中道观的创造性阐发,中道观是天台宗哲学思想的核心。
  止观法门与《中观论》
  智者大师倡导止观法门,即主张定慧双修。止是止息散心,专注一境;观是观想智慧,远离 无明。智者大师指出:修习止观法门,有不同层次。止分三止,观有三观。 所谓三止,一是诸法性空,体空达本的“体真止”;二是随缘药病,心安俗谛的“随缘止” ;三是知俗也寂然,真也寂然,显非真非俗之中道的“息二边止”。所谓三观即由俗入空,识诸法性空的“空观”;由空入假,识诸法假有的“假观”;亦空亦 假,空假双非,亦真亦俗,真俗双遣的“中道观”。空、假、中三观,并非截然分离,而是 内在联系成一整体。智靑大师指出:“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总空观也 ;一假一切假,无空、中而不假,总假观也;一中一切中,无空、假而不中,总中观也。 ”三即一,一即三,“一三三一”,空假中合,是为“一心三观”。“一心三观”说,是对龙树大师《三是偈》的新体悟、新阐发。《三是偈》云:“众 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智靑大师倡导“一心 三观”,首先, 认定宇宙万有,因缘而生,虚幻不实,无自性,故“空”;其次,宇宙万有,既已缘生,不免 千差万别,各有假名,故“假”;再者,假相同空义相联,非空非假,亦空亦假,真无与 幻有统一,是为“中道”。《中论·四谛品》论述明白:“诸法无非因缘所生,而此因缘,有不定有(空),空不定空(假有),空有不二,名为中道。”空观、假观、中观,可于一心中 得,故为“一心三观”。智者大师的“一心三观”论,实为自己心得,但他广引佛经以为佐证,这是 有目的的,他说: “如此解释,本于观心,实非读经,安置次第。为避人嫌疑,为僧长信,幸与修多罗合,故引证耳。”(《摩诃止观》卷三上)正因他广引佛经,大大增强这一思想的权威性,故此论一 出,佛教界信众日广,影响愈深,对宋明理学亦产生深刻影响。
  一心三智与中观论
  龙树曾经说过:“论中三智,即在一心中得”。智者大师根据这一观点,引 申发挥,倡导“一心三智”的中道理论。所谓“一心三智”,即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指对万法性空的认识,断除世俗贪 爱情欲烦恼的智慧,即空谛的认识;道种智,指随俗传道,教化众生的智慧,即假谛的认识 ;一切种智,指体悟中道的智慧,达到无所不知的最高智慧。此三种智慧,“可于一心中得 ”,不是互相排斥、互不相涉,而是彼此涵摄,具于一心,故为“一心三智”。 “三智”之说,最初出自《摩诃般若经》。经云:“欲以道智具足道种智,当学般若;欲以道种智具足一切智,当学般若;欲以一切种智烦恼及习,当学般若。”龙树在其《大智度论 》中,对此“三智”作了透彻阐述。“佛智照假,如菩萨所见,名道种智”,这是从具体事物着眼,看到事物的各种相状,不真实,是假相。“佛智照空,如二乘所见,名一切智”, 此智只知一切事物均是因缘和合而生,了无自性,即性空。“佛智照空、假、中,皆见实相,名一切种智”,此智既见总相,又见别相,均空无自性,一切法是空非空,是假非假,亦 空亦假,即假即空。三智虽有层次不同,又可一心中得,故名一心三智。一心三智是以中道观对待万有的止观法门,是天台宗实际创始者智者大师对佛教哲学的重大发展。
  “三谛圆融”与中道观
  一心三观、一心三智、三谛圆融,是天台宗的哲学思想,三谛圆融实为一心三观的引申。天台宗以“五时八教”为总纲,建立别开生面的判教理论;以《法华经》、《中观论》为基本 经典,而以“三谛圆融”为其中心思想。智靑大师所倡导的三谛,指的是空谛、假谛、中谛 。“空谛”对应于真谛,认为诸法性空,空乃宇宙万有的本质;“假谛”对应于俗谛,认为 宇 宙万有无非假名,是世俗真理;承认假有,即承认世俗真理,旨在加强随俗说法,普度众生的意 愿。“中谛”才是中道的第一义,即非空非假的智慧,是诸法实相,终极真理,众生成佛的 前提。如此大智大慧,证得即世间即出世间,烦恼即菩提,不离生死即入涅?。“一念心起,即空即假即中。”“举一即三,虽三而常一。说三说一,圆融无碍。”三谛乃宇宙万有 的“实相”, 三谛在众生心中。一心三观,三谛圆融,是圆教天台宗的基本哲学思想,展现了中国独创的 大乘宗派的思想特色,为宋明理学家创立“心具众理”、“心即是理”的哲学体系提供了良 好借鉴。
  圆别二教与中道观
  《中观论》为天台宗立宗的基本经典之一,中道观是圆教的基本理论。佛教各宗派对于中道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大体说来,唯识宗以“唯识”为中道,三论宗以“八不”为中道, 华严宗以“法界”为中道,天台宗以“实相”为中道。天台宗依据智靑大师创立的判教理论,认为,别教虽入一相(空),又入无量 相(假),却不能 更入一相(中),不识非空非假,亦空亦假的中谛。只有作为圆教的天台宗才能即空即假即中 ,故云“利根菩萨,即空,故入一相;即假,故入无量相;即中,故更入一相。”以三论宗和天台宗相比较,不难明白,二者都奉《中观论》,执着中道观,其思维方法显然有别。三论宗为空有双遣之中道,笃守著名的“八不”中道论,“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青目法师以谷生芽为喻,作了生动描述,谷种若无阳光、水份,则芽“不生”;既发芽则不断生长,故“不灭”;有芽则谷坏,故“不常”;谷坏而芽 继 续生长,故“不断’;芽与谷形态各别,故“不一”;虽有别,毕竟为同一实相,故“不异 ”;谷得因缘而芽自生,非从外部来,故“不来”;若非因缘和合,谷终为谷而芽不 出,故“不出”。“八不”中道,“不生不灭”、“不一不异”,是就宇宙万有的实相立论 ,“不常不断”、“不来不出”,是就万法的变化立论,充分显示其辩证思维的特征在于空有双遣,否定二边的边见。天台宗同三论宗的思维方法不同,为空有相即的中观道,执着 即空即假,即有即无的“妙有”。“空”中有假有中,“假”中有空有中,“中”亦有空有假,对于同一物相,常作三面观,既明其空,亦见其假,更见其亦空亦假之“中”。非一非 三,即三即一,“一三三一,圆融无碍”。此乃天台宗“三谛圆融”的凸出思维特色,为中国思想发展史添光增彩。
  智者精神永放光辉
  智者大师顺应南北统一的历史潮流,结束北禅南义的分离局面,独创止观双修的统一法门, 倡立“一心三观”、“三谛圆融”的天台宗哲学理论体系,将佛教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大大推 进一步。隋朝皇帝称他为“智者大师”,理所当然。这是对他的独创精神的高度表彰。智者大师以天台宗实际创始人身份,于隋炀帝开皇十二年(592)十二月, 到荆州弘法,欲 于当阳玉泉山创立精舍。一日,大师正趺坐入定,忽然“天地晦冥,风雨怒号,妖怪殊形,倏 忽千变”。如是者达十七日。大师毫无惧色,反而“悯之曰:汝所为者,生死众业,贪自余 福,不自悲悔”。言讫,“象妖俱灭”。其夕,云开月明,关羽现身,誓愿共护佛法,传为佳话。(《佛祖统记》卷六)足见智者大师止观法门,威力无边,狂风怒号而不动,群妖乱 舞而不惊,执着“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大雄精神,树立“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宏伟誓愿,其大智大勇,堪称万世楷模,其悲悯情怀,值得永恒纪念。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