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谈谈呵五欲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圆刚 圆礼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禅修要具备五种外缘,即持戒清净、衣食具足、闲居静处、息诸缘务和近善知识。初学时当以外境适合为基础,但若进而执外境为实为必须则失道义。有修学者认为外境不好就没办法修行,比如认为在家里没办法修行,一定要到庙里,又或到了庙里还要选择这个房间向阳舒适,那个房间隔音好等。这样修学佛法的人,他的心停留在对外物的追求上,尽管追求的是一种安静的环境,有利于自己修行,但若心主要用于对外在条件一定要满足才能继续修行的追求上,则正好与禅修的宗旨相违背,无法做到进一步的法相应。所以在客观上有了适当环境之后,“呵斥五种欲望”就是禅修之前的准备工作。
  具五缘是外在条件的满足,呵五欲就是对内在条件的要求了,即消除对外缘的追求,这是呵五欲的目的。通过呵五欲以利禅定,从世间达至出世间。
  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追求着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互相勾结缠绕化解不开,从而受制于此执著于此而不得解脱。比如眼睛要好看的,耳朵要好听的,鼻子要好闻的,舌头要好尝的,身体要好感触的,心情要舒畅的等等,这些都是五欲的具体表现。由于六根追求六尘,执假为真而造下无边罪业,呵五欲之法则让我们时时明了此结之害,看破我们内在的主观障碍。进而促进外不著相,内不动心禅定功夫的加深,再进一步化解六根与六尘的缠绕之结。
  具体说到五欲有两种,一种是财色名食睡欲,另一种是色声香味触欲,皆是地狱之根。而色声香味触之五境,是为起人之欲心者,故名欲;是为污真理者,故名尘。止观四曰:“五尘非欲,而其中有味能生行人贪欲之心,故言五欲。”当我们没有贪嗔痴烦恼痛苦的时候,感觉是非常清净的,以这种清净心去生活和工作,一切都会很清净。如果我们的心为外界的表现所诱惑而有所求,就会感觉不到这种宁静。因为我们本有的功德宝藏被根与尘勾结起来的贼偷走了,所以必需把这个贼呵斥掉。所谓呵五欲,就是不受贼的影响,就是对五欲的看破放下,而在这个呵责过程中慢慢显现自心本有的功德。
  一诃色欲,凡一切相历经于眼即生好恶亲疏追求者,使心不安住于正定,即是色欲。歌利王因为贪色而砍掉了释迦因地时忍辱仙人的手足,五百仙人因起色心降入凡尘,终被优填王砍掉手足。这两公案从修行者与对境双方而论,无论何人如果受色欲操控,都将因此造因感果。这里果报虽可能或远或近,或轻或重,但性质大同,即皆起于色欲,故当呵色欲。而色绝不仅指男女色相之色,凡一切见之动欲之物,皆为色欲;众生见之起欲,也是色欲。对修禅定者而言,皆当呵责,皆当看破放下,因此眼根得以清净,令心安住正定不动。
  二诃声欲,凡一切音声历经于耳即生好恶亲疏追求者,使心不安住于正定,即是声欲。行人在正修止观的时候必需一切都不去执。一时若喜欢的声音,讨厌的声音,以至种种声音历经于耳,只要此时声欲现起,对于修禅定的人,皆当呵责,皆当看破放下,因此耳根得以清静,令心安住正定不动。
  三诃香欲,凡一切味历经于鼻即生好恶亲疏追求者,使心不安住于正定,即是香欲。禅修中人,或香或臭,凡心动随之而去,皆当呵责,皆当看破放下,因此鼻根得以清净,令心安住正定不动。
  四诃味欲,凡一切味及言辞历经于舌即生好恶亲疏追求者,使心不安住于正定,即是味欲。外有苦酸甘辛咸淡,称誉讥毁赞唾等,内若妄心随之现起而现起种种喜怒悲忧等等,令心生染着起不善业,禅修中人,凡心动随之而去,皆当呵责,皆当看破放下,因此鼻根得以清净,令心安住正定不动。
  五诃触欲,凡一切触历经于身即生好恶亲疏追求者,使心不安住于正定,即是触欲。禅修中人,或柔软细滑、或冰冷坚硬,凡心动随之而去,皆当呵责,皆当看破放下,因此身根得以清净,令心安住正定不动。
  外显内感,说为五欲,而以内追外,造作轮回因果。故当由内而外,个个看破放下。显现并非令众生轮回,令众生轮回的是妄想执著,所以对治消除的不是显现,对治消除的应当是妄想执著。呵斥五欲,以此为要。而后感得情器两界本来清净一如。如此,一颗自然的无所求的清净心加之已具备的五种外缘均已成熟,我们修行便可更上一层楼了。
  南无阿弥陀佛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