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僧俗有别话素斋——与佛学家杨曾文谈佛家饮食(名家谈吃)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杲文川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僧俗有别话素斋——与佛学家杨曾文谈佛家饮食(名家谈吃)
  杲文川
  5 9 岁的佛学家杨曾文是山东即墨人。1 9 6 4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日本佛教的研究。是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佛教史》主要执笔者之一。主要著作有《佛教的起源》、《日本佛教史》,主编有《中日文化交流事典》佛教部分、《当代佛教》、《日本近现代佛教史》、《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宗教卷》、《佛教文化面面观》等书,译著有《日本佛教史纲》、《印度佛教史概说》等,并有论文7 0 多篇,译文3 0 多篇。
  许多知识分子注意“基本吃素”,而素菜又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门派。为了搞清素菜与佛教的关系,我专门请教了佛学专家杨曾文研究员。他为此查了一些资料,使我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答案。
  杨曾文说,佛教在印度起源时,并不严格限制吃荤,僧人以乞食为主,讨到什么吃什么,虽戒杀生,但不绝对禁止肉食。由于生活环境的原因,至今藏传佛教僧侣也是可以吃肉的。所以佛教本与“吃素”无必然关联。公元一世纪前后,大乘佛教传入我国,为贯彻“大慈大悲”的教旨,提出禁止肉食的戒条。小乘佛教戒律规定还可吃“三种净肉”,即“不见,不闻,不疑”的肉。但大乘佛经《楞伽经》认为一切众生平等。又因有轮回之说,认为吃驴、骡、狗、牛、马等动物可能就是在吃自己轮回中的祖先,因此反对吃一切肉。并禁饮酒,禁食大蒜、小蒜、兴渠(又名阿魏)、慈葱、茗葱(即薤),认为这素“五荤”“悉为障圣道”。以后佛家戒律逐渐增多,从“五戒”发展到和尚2 5 0 戒,比丘尼3 7 8 戒。
  到了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四次出家,四次被赎回,一时佛教大兴。梁武帝著《断酒肉文》等,严禁僧人吃肉饮酒,否则以国法、僧法处治,并将此令与佛教的善恶相报、生死轮回的教义、成佛的理论结合起来。他还把佛教的行慈戒杀与儒家的仁恕之道等同视之,命祭祖杀牲改为以面代之,太医不得以虫畜入药。自此,以大乘佛教为主体的中国佛教将彻底禁断肉食列入戒条之中。它标志着中国民族化的佛教组织理论和戒规、礼仪已基本确立。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倡导,又加上南北各地寺院林立,促进了我国素菜的发展。佛教教义中的“不结恶果,先结善因”、“戒杀放生”等思想深入人心,许多佛教信徒也开始吃素,“吃斋”原本是吃饭之意,从那时起,吃斋就等同吃素之意了。
  由于佛教规定寺院属十方僧众的共有财产。只要有度牒或戒牒的云游僧人,都不能赶出寺外。像湖北黄梅的五祖寺、江西洪州(今南昌)的大寺庙都云集过上千僧众。僧人因要打坐参禅,开发智慧,不能吃得太饱,因而僧人的斋食也很简单。常是就咸菜喝粥,人们到京西潭柘寺见到的大粥锅就反映了僧家平时的吃饭方式。到了灾年或释迦牟尼成道日、腊八节等寺里舍粥。这个“舍”字就出自佛经。
  我国佛家在发展素菜、开辟山林经济上做出过历史贡献。豆腐相传是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发明的。但佛家对豆腐菜做了很大发展,今天许多豆制品最早是寺院里传出来的。宋元时豆腐经僧人传入日本,明末高僧隐元东渡时,把煮烂发酵的黄豆加上盐的吃法带到东瀛,所以至今日本寺院还卖“隐元豆”。另外,大多寺院都建在山林之中,僧人开荒种庄稼、瓜果,采摘药材、蘑菇,以及粗粮细做,加工野菜等创造性的吃法都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宝库。
  南北朝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寺院菜、宫廷素菜和民间素菜三大素菜派系,又形成了以寺院菜为代表的“全素菜”和民间素菜的“以荤托素菜”两大发展方向。清代与民国时期,素菜的做法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北京的“素真馆”、“香积园”、“道德林”、“功德林”、“菜根香”、“全素斋”等都盛极一时,挂“包办素席”牌子的馆子也都生意兴隆,食客满座。
  《市场报》(1 9 9 8 0 5 2 9 六版)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