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刘元春教授:佛教慈善,要坚守纯真的品格!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8日
来源:不详   作者:刘元春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慈善,出于良知,发乎自然,行之真诚,导之善美。因此,任何慈善活动,贵在激发人性的善美,倡扬精神的风尚,引领社会良俗。也就是说,即使真的为了慈善,某一慈善活动及其活动方式,也不能为所欲为,而应当顾及更广泛更长远的社会影响,应当有利于促进社会慈善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慈善精神品格的提升。也就是说,即使真的为了慈善(所谓有了“善因”),即使也能起到慈善的作用(所谓有了“善果”),也不能不择手段!

佛教慈善,是社会慈善的一个部分,具有社会慈善的基本特点。但是,与其他宗教慈善一样,佛教慈善有其信仰特性。佛教界从事社会慈善,是义不容辞的公民责任,同时也是一种信仰实践和精神追求。佛教基于众生平等的理念,主张同体大悲和无缘大慈。佛教慈善便是彰显平等、尊严、慈悲等精神的很好平台。不分贫富不分多少,让每一个慈善参与者都能拥有一颗真纯的慈善之心,让每一颗慈善之心都体会到平等与尊严,让平等与尊严成为人人推崇的文明风尚,才是佛教慈善的最高境界。神圣的理念与纯真的信仰,是宗教慈善魅力之所在,是佛教慈善持续发展的根本。

我们知道,证严法师创建的台湾慈济功德会中国佛教慈善事业最成功的范例我们知道,证严法师创办慈济之初,靠自己在寺里每天增做一双婴儿鞋的所得作为基金。接着,证严法师号召赞同慈济理念,参加救济的主妇到市场买菜前,先省菜金5角钱投入一个竹筒内,汇集后存入基金会。之后,最大的一笔收入是印顺法师5万元的稿费投入。慈济就是靠大家一粒米一分钱的积累,不断发展起来的。现今的慈济人遍及全世界,慈善资金源源不断。为什么?根本在于慈济理念,在于内在的精神价值,在于证严法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在于慈济人无私的奉献,在于慈济慈善的公信力。

在汶川抗震救灾事迹中,最让人感动的是“乞丐老人105元捐款”、“78岁运煤老人捐出全部存款11000元”、“瘫痪小乞丐捐款”等报道。他们的捐款数字不能与那些在电视镜头前高高举牌上的巨款相比,不能与房产商老大被逼捐的1亿元相比,却引发我们更强烈的共鸣,给我们心灵更强大的震撼!那是因为他们纯美的行动,能触发我们最纯美的人性之光!

与此相反,在抗震救灾以及其他慈善活动中,最受人诟病的是那些贴上诸多标签列举诸多标准暗含诸多潜规则的行为,依据官位高低捐款多少,来排列先后名次,分享不同待遇。这样的“募捐”背离了慈善的初衷和精神,不利于社会慈善社会化的发展方向。慈善,需要鼓励,但不能用金钱多少来竟比。

就佛教慈善而言,如果我们也热衷于设定类似的标准,假借慈善之名,论“资”排“辈”,或许也能博得一些掌声,但是,这种商业化乃至庸俗化的形式不可能感动人心!如果一些人只是凭借经济实力拔得“头彩”,然后傲傲然优先撞钟擂鼓焚香,就能获得佛菩萨的“格外恩宠”吗?就一定能种下“善根”吗?如果这种价值评判成为佛教“劝善”的标准,那么,佛教慈善的价值岂不是舍本逐末,佛教根本精神理念岂不是彻底沦落了吗?

我听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寺院“大护法”身价亿万,出手阔绰,常常是寺院慈善活动的主要捐资者。某日,参与扶贫活动,但他坚决不进入捐助对象家里,自称“怕粘了穷气”!……佛教慈善,如果不能给参与者以精神的启迪,情操的陶冶,反而增长我执我慢,那还能真正的持久的助益社会与人生吗?

近年来,社会媒体经常抨击一些地方的寺院借助“商业营销”的手段,骗人“天价高香”、“抽签算卦”等等恶俗甚至违法行径,激起了教内外有良知者的广泛共鸣。近日,又看到媒体报道南京某寺“辞旧迎新撞钟法会,护佑各级领导官运亨通,万姓拥戴”之后,有网友质疑:“应该是保佑天下苍生平安吧,怎么会只护佑当官有钱人呢?”“佛门乃清静之地亦如此世俗化了,百姓的香火可能要少了。”诚信此言!

多年来,不少寺院和信徒,虽然还不富足甚至还有生存困难,仍然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慈善活动,尽力尽力,信守本份,获得了社会良好的赞誉。我知道不少城乡居士群体,他们节衣缩食,默默无闻,自发自觉,辅助弱势,救济贫苦,将坚贞的信仰付诸于淳朴的实践。更有不少的富有者,他们不事张扬,他们致力于社会慈善,推动社会文明,造福众生。比如,香港的李嘉诚、杨钊、杨洪兄弟等等,在大慈善中落实佛教信念。

我很赞赏台湾慈济功德会证严法师的理念——“我要大家每天发一分好念、一分爱心,有好念善行才会有福。”“只要有这一念救人的心,就是救自己的心灵;表面上是救助别人,其实,这分爱救的是自己,也就是启发自我的本性。”

——这才是佛教慈善的本来面目。

 

 

标签:佛教观点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