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现代最杰出的佛教学者——欧阳竟无大师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8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现代最杰出的佛教学者——欧阳竞无大师
  欧阳渐(1871-1943.2.23),乳名欧阳祖保,字镜湖,号竟无(以号行),江西省宜黄县人。6岁丧父,从小就刻苦读书,20岁中秀才。初从叔父读程朱理学,博览经史,精通天文历算。后穷究佛学,初研瑜伽,中研般若,晚精法相唯识,实集佛学之大成。在《竟无内外学》巨著中提出“结论后的研究”方法和“佛教宗教非哲学”、“法相唯识非一”的思想,在当时颇有影响。近代著名佛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人称“宜黄大师”,与北京三时学会创始人之一韩清净并称为“南欧北韩”。
  晚清时期,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南昌经训书院,跟随从叔欧阳昱学习程朱理学,博涉经史,兼修天文、数学。后又潜心研习陆王之学。受桂伯华(念祖)影响开始信佛。光绪三十年(1904年)赴朝考回乡途中,在南京拜访居士杨文会(仁山),听其阐弘佛法,益加坚定了学佛的信念。不久在宜黄创办志(诚)志学堂,授以陆王之学和科学技艺等实用科目。
  民主革命时期,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任广昌教谕。1年后去南京从杨文会学佛学。后遵杨嘱赴日本学习密宗佛法数月,回国后任两广优级师范教师,因病辞职。宣统二年(1910年)再赴南京,从杨文会学唯识宗。1911年杨文会去世后,承其遗志,受命经营金陵刻经处,并附设佛学研究部,具体负责佛经编校工作。1912年与李翊灼等发起佛教会,保护经坊,主张政教分离未成,返宜黄专治梵经。1915年返南京刻经处,编辑、刊行佛学经疏,并在佛学研究部开讲佛学,吸引了一大批潜心佛学的弟子与佛学研究者,章炳麟、梁启超、胡汉民、陈独秀等均与其切磋学问。1918年刻成《瑜珈师地论》后50卷,并为之写序,所编校印行的经典,以《藏要》影响最大;每种都以梵文、巴利文或藏文精校,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佛教经论选刊,分唯识、法相为二宗,阐明“约观心门建立唯识义,约教相门建立法相义”的宗义纲要。1922年创立中国内学院,主讲《唯识抉择谈》,又在内学院开研究部试学班及法相大学特科。立下了“师、悲、教、戒”的院训。主持刻刊佛典约2000卷。还想刻印《精刻大藏经》未果。
  大革命时期,1925年与学院40多名生徒编辑和刊印唐代以来译自梵文的佛经20余种100多卷。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创办《内院年刊》和《内院杂志》,讨论和宣传唯识论。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夏抗日战争爆发,率院众携经板至四川省江津,建立中国内学院蜀院,主持讲学刻经。毕生穷究佛学,初研瑜伽,中研般若,晚精法相唯识,集佛学之大成。在《竟无内外学》巨著中提出“结论后的研究”方法和“佛教宗教非哲学”、“法相唯识非一”思想,在当时颇有影响。
  1943年2月23日因肺病不治,在四川省江津中国内学院内逝世,终年72岁。3月5日国民政府教育部撰《祭文》悼念,并向行政院申请褒扬和抚恤,4月由政府颁《褒奖令》。著作有《竟无内外学》26种30余卷。
  欧阳渐自题联
  肝胆一古剑;
  风雪万梅花。
  ——自箴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三轮淸净得大菩提。
  ——自箴
  金刚不坏身,誓尽余生参透玄机同解脱;
  铁轮旋我顶,激增悲愿回将极苦代娑婆。
  ——1940年7月自题述志
  1940年6月欧阳渐其妻病故,同年7月儿子被蒋介石枪毙后,写了下面这副对联述志。下联末“娑婆”,堪忍之义,故译作忍土。此界众生安忍于十界不肯出离,故名忍。又,诸菩萨行利乐之时,堪受诸苦恼之义。
  欧阳渐撰题联
  是英雄铸造之地;
  为山川灵秀所钟。
  ——题四川省重庆聚奎书院
  聚奎书院位于重庆江津县,创建于清同治年间。
  欧阳渐撰挽联
  浩气已无前,何不忍死须臾,看俨狁于襄,匈奴就灭;
  危邦宁可入,久矣安心解脱,便维摩示病,彭泽停杯。
  ——挽近代著名诗人、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
  陈三立与欧阳渐大师交谊很深,在南京常相过从。有一次,陈三立要到北平去,因车子出问题,没有去成。欧阳渐大师的诗里有“神工鬼使滞征辕”的诗句,就是讲的此事。正好欧阳渐大师要写《大涅槃经》序。在南京应酬很多,不便写。遂约陈三立一道去江西庐山避暑,顺便写《大涅槃经》序。到庐山后住黄龙寺,寺外有两棵大树,人称宝树,相传是晋代寺僧种植的,有1000多年历史,郁郁葱葱、直插云霄,树有几人合抱那样粗。有一次,欧阳渐大师约陈三立去纳凉并参观千年宝树,有关人员也随同去并拍照片。下山后,陈三立还是到北平去了。到北平不久,1937年7月7日,芦沟桥的枪声打响了;日寇长驱直入,8月北平沦陷,津沽失守,诗人陈三立忧愤绝食殉国,欧阳渐大师作此挽联以悼,从联语的上联来看,战争一开始,虽然北平沦陷,津沽失守,而大师却坚信抗战必胜,中国必强。欧阳渐大师说:“虏强我弱时也;神明之胄必强,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万古而不移也”(心史叙》)。从联语的下联来看,大师对陈三立推崇备至,甚至以维摩居士和不屑为彭泽令的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相比。
  天地有正气,仁义有神奇,陶写到碧血淋漓,凡百君子生敬信;
  罗刹无悲心,弊魔无道德,降伏尽途刚威力,大千沙界放光明。
  ——1932年挽上海“一·二八”抗战死难烈士
  欧阳渐绝非仅仅是一书斋学者,他关心世事,针砭时弊,以佛法为改良社会之利器。1921年大声疾呼:“今日非纷乱危急之秋乎,强凌弱,众暴寡,武力专横,金钱骄纵,杀人动以千万计,灭国动以数十计,阴惨横裂,祸乱极矣。虽然,此犹非所最痛,亦非所最危,所谓最痛最危者,则人心失其所信,竟无安身立命之方,异说肆其纷披,竟无荡荡平平之路。”在欧阳渐看来,虽然各种社会乱象令人忧虑,但更严重的还是“人心失其所信”。所以“方今时势之急,既有若此,然而求诸近代学说,能有挽此狂澜,预防大祸者,纵眼四顾,除佛法,曾无有二,盖佛法者,真能除宗教上一切迷信,而与人以正信者也。佛法者,真能除哲学上一切邪见,而与人以正见者也。”1932年日军登陆上海,“一·二八”抗战爆发,欧阳渐的弟子陈铭枢时正任京沪卫戍司令,率部守护上海及京沪沿线。欧阳渐亲自去上海面晤陈铭枢,“鼓励门人陈铭枢发动之”。欧阳渐大师在追悼“一·二八”抗战中死难烈士大会上撰送了这副挽联。
  悼挽欧阳渐联
  了无半亩遗家属;
  唯有孤灯照人间。
  ——江西省宜黄县石巩寺挽欧阳渐
  欧阳渐逝世后,1943年3月5日在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陈立夫主持的悼念会上,江西省宜黄县石巩寺和南昌县佑民寺及洪城居士林团体敬献了花圈和挽联,并摆在了显著的位置。
  胜军论后有斯文,公已追踪先觉;
  石埭门中空上座,我尤孤掌增哀。
  ——中国佛教学会会长太虚法师(吕淦森)挽欧阳渐
  1943年2月23日欧阳渐大师卒于江津之内学院。跟欧阳渐大师一向意见相左的太虚法师撰写了这一副挽联,挽联实事求是地反映了两人之间争鸣不息的历史。对于欧阳渐大师的逝世,太虚法师衷心悲痛,知遇之情常常激励持师要以更大的努力来弘经著述。自1922年以后,欧阳渐大师与章太炎、陈三立等发起建立了“支那内学院”,自任院长,一时名流如吕澄、姚柏年、汤用彤、梁漱溟、梁启超、陈铭枢、王恩洋、黄树因等,皆入“内院”,拜投欧阳渐门下学习唯识。抗战中“内学院”迁至四川省江津县,至1952年停办,30年间先后入院学习者达数百人之多。欧阳师虽不专主一宗,自称“得佛法全体之统绪”,然立足点实在法相唯识。欧阳渐大师十分重视佛典之整理考究,组织内学院师生编刻了法相唯识要典、章疏百余卷,又精选重要经论,校刊订正,编成《藏要》三辑流通,至今尚为学界所重。欧阳渐气概雄毅,学风谨严,对佛教、佛学持独特主张,在当时佛教界形成了与太虚相轩轾的一派。欧阳师关于唯识学著述,有《唯识抉择谈》、《唯识研究次第》等30余种。欧阳师弘法事业的得力助手和继承主持者是吕澄,太虚法师自1918年应欧阳渐大师之邀协助筹办支那内学院起,数十年全力投身于佛学研究,先后任内学院教务长、院长,通梵、巴、藏、英、日等文字,对佛学作了全面的研究,硕果累累,贡献重大,在法相唯识学方面有《因明入正理论讲解》、《因明纲要》等著述,并从藏文译出唯识要典《安慧三十唯识释略抄》、《观所缘缘论会释》、《集量论释略抄》等。太虚法师承欧阳渐学统,独尊法相唯识学为纯正佛法,对中土台贤禅诸宗持否定态度。欧阳渐大师门下弘扬唯识的居士,还有王恩洋、黄树因、黄忏华等。
  读书经世数十春秋,圆音犹在耳;
  学佛佑民大干尘点,慧业砺先鞭。
  ——江西省南昌县佑民寺挽欧阳渐
  法相唯识,涅槃无余,千祀独探圣秘;
  内外两明,佛道通贯,一时最为老师。
  ——著名历史学家苏仲翔挽欧阳渐
  同风时有慕,泼水会相逢,犹忆二十年前,曾参深柳观玄讲;
  盐酱足山中,枝叶盖天下,此日数千里外,独倚长松吊化人。
  ——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谢无量挽欧阳渐
  谢无量(1884-1964),原名蒙,又名沉,号希范,字无量(以字行)。四川省乐至县人,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县。早年参与编辑《翻译世界》,介绍西洋文学。后因《苏报》案逃亡日本,旋任《京报》主笔。辛亥革命后主张实业救国,曾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擅书法,工诗词,亦爱题联。
  附录:【欧阳渐轶事、趣闻】
  〖佛学思想〗
  欧阳渐的佛学思想,先治瑜伽宗,后发挥儒学,晚年又兼习中观学,欲融瑜伽和中观于一境,并融摄儒家之《大学》、《中庸》。欧阳渐的学问修行,都基于悲愤,因悲愤而归心佛学,研究佛学。因十七岁的女儿之死和两位朋友之死,他哀号不已,悲而钻研瑜伽,又因姐姐去世,而发愤研究《大智度论》、《涅槃经》。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国难当头,欧阳渐又发挥儒学精义,以振作民众士气。可见他的佛法是与家难国难相联系的。欧阳渐的著作,他自己曾在晚年编订为《竟无内外学》二十六种,后人又编成《欧阳大师遗集》四册,多为经叙,有《大般若经叙》、《瑜伽师地论叙》、《大涅槃经叙》、《俱舍论叙》以及《藏要》所收经论的部分叙,还有《内院训释》、《心经读》、《唯识抉择谈》、《唯识研究次第》、《内学杂著》和《中庸传》、《孔学杂著》等。
  欧阳渐的唯识学,最突出的一点是分唯识与法相为二门,属唯识门的经论,有无著的《摄大乘论》,世亲的《唯识二十论》,天亲的《大乘百法明门论》,护法的《成唯识论》。属法相门的有安慧的《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世亲的《大乘五蕴论》,无著的《大乘庄严经论》和弥勒的《瑜伽师地论》。法相和唯识,法相广于唯识,唯识精于法相。法相门立五法义和三自性义,五法是相、名、分别、正智、如如。“相”是森罗万象的有为法的相状;“名”是相的理论概括;“分别”是执虚妄的“相”、“名”为实有的分别之心;“正智”是佛智;“如如”是依正智而证得的真如。三自性是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和圆成实自性。唯识门立八识和二无我义。八识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识;二无我也叫二空,我空和法空。欧阳渐又说:法相门讲非有非空,而唯识门之“唯”,破心外有境,指法空,“识”则破心空,破斥对空的执着而讲破空执之有。法相讲诸法平等,唯识讲万法统一。
  在印度诸师中,欧阳渐认为无著是弘唯识门的,胜军也弘唯识,弥勒则先创法相门,后创唯识,戒贤是弘法相门的。玄奘在印度,是从戒贤学法相,从胜军学唯识。在法相门和唯识门中,欧阳渐似更推崇唯识门,认为“唯异生、圣人,以唯识判;唯外道、内法,以唯识衡;唯小乘、大乘,以唯识别”。(《藏要·论叙》之《摄大乘论》,《欧阳竟无内外学》甲函)凡圣之别,内外之异,大小之分,都要以唯识为准则。对于唯识门中的阿赖耶识,欧阳渐给以它许多说明分析,指出它含有持种心、异熟心、超生体、能执受、持寿暖、生死心、二法缘、依识食、识不离、染净心这十理,指出此识深细面不可知,指出不为声闻乘人立此识等等。法相一门,认为最终要归于唯识一门,因此这两门总称为唯识学。欧阳渐的晚年定论,立无余涅槃三德相应、瑜伽和中观融于一境、以佛学融摄儒学的三大思想。
  法相宗立四种涅槃,即性净涅槃(欧阳渐称自性涅槃)、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和无住涅槃,欧阳渐以四涅槃配三德,即《涅槃经》所讲解脱德、法身德和般苦德。性净涅槃有法身德,有余依和无余依涅槃有解脱德,无住涅槃有般苦德。解脱德是体,法身德是相,般苦德是用。三德不即不离,不一不异,一而三,三而一,融通无碍。又,佛教的唯一宗趣,欧阳渐认为是无余涅槃,四涅槃都归向无余涅槃,所以吕澂将此称为“无余涅槃三德相应”。龙树提倡的空宗以真俗二谛为宗,无著所立相宗则以三性为宗,欧阳渐试图将两者统一起来。他认为真谛统摄遍计所执性和圆成实性,俗谛等同于依他起性,所以说,三性、二谛,名异义一。他以《辨中边论》(世亲著,欧阳渐指为无著所著)来解释龙树的《中论》,具体而言,以《辨中边论》的“虚妄分别有”释“众因缘生龙活虎法”,以“于此二都无,此中唯有空”释“我说即是空”,以“于彼亦有此”释“亦为是假名”,以故说一切法,非空非不空,有无及有故,“是则契中道”释“亦为中道义”,由此得出“两圣(指龙树和无著)一宗”的结论。他进一步认为,龙树也讲有,无著也讲无,以深入说明两者之同。
  欧阳渐又主张融儒入佛,这也是传统佛学的思路。他的基本观点是,西海圣人释迦和东海圣人孔子都同一心,同一理。佛经和儒家的四书五经,可以相通。佛教的宗趣是无余涅槃,儒家也是如此。对于《大乘起信论》中的真如缘起论,他是持否定态度的。他在《杨仁山居士传》中讲到,《楞伽经》在中国先出宋译本,后出北魏译本,两个本子差异很大,于是有《大乘起信论》出现,加以统一。按照此说,似乎有《起信论》是伪作之意,但他又在《唯识抉择谈》里明确说明此经是马鸣所作。他以阿赖耶识缘起论批判《起信论》的真如缘起论。《起信论》立真如、生灭两门没有不对之处,问题在于以不生不灭与生灭而合成阿赖耶识,有违般若学所讲与生灭合者为菩提,不与生灭合者为涅槃的观点;在于以真如和无明互相憩习,有违阿弥耶识受憩含种子的观点。华严和天台都依《起信论》立义,所以欧阳境无又对这两宗加以批评,他认为两宗判教,天台四教(藏、通、别、圆)和华严五教(小、始、终、顿、圆)都有错谈。天台的过错在于轻视《涅槃经》,华严之过在于区别本无差异的圆教和顿教。天台的三止三观,在已译经论中也找不到任何根据,没有经典作依据。
  对于佛法本身的概念界定,欧阳渐提出了著名的“佛法非宗教非哲学”的观点,指出佛法就是佛法本身,佛法非宗教:宗教有教主,而佛法无,佛法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宗教有不可侵犯之圣经,而佛法讲经也有了义不了义,主张依义不依语,依了义而不依不了义经;宗教讲戒条尊严,佛法以戒为达究竟的方便;宗教有其信仰,只讲感情之服从,不讲理性之批评,而佛法讲依自力证得圣智。佛法非哲学:哲学讲究追求真理,反而成为一种执著,佛法只是破执,因此不说真理,只说真如;哲学探讨的,都属于知识论问题,都不出计度分别,如佛教所批评的识,而佛教依智不依识;哲学之宇宙论,以前有唯物、唯心和二元之说,现在有各种科学,就现代科学而言,只执宇宙现象之有,而不知本体,而佛法不这样,不讲宇宙,只讲唯识。宗教有悲无智,哲学(和科学)有智无悲,而佛法有智有悲。宗教只有结论,哲学只有研究,佛法则在结论基础上研究。欧阳渐在现代佛教史上的贡献,主要在其刻经、办学和佛学研究诸方面。就佛法研究而言,他的贡献在唯识方面。他研究唯识学,目的之一是改变中国人传统思维中的空疏之风,他批评国人“对于各种学问,皆欠精密之观察,谈及佛法,更多疏漏,在教理上,既未曾用过苦功,即凭一己之私见,妄事创作”(《唯抉择谈》,《欧阳竟无内外学》甲函)。他以唯识的缜密思维来改造国人的思维方式,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