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门的宽容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7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门的宽容
  佛教是一种博大宽容的宗教,佛教不仅教化世人根据佛教义理进行修行实践,而且还劝人向善及提升道德修养。作为净化人心、泯仇释怨的一种方式,佛教的宽容理论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诸佛菩萨到历代的祖师大德,无一不是将宽容待人作为教化信徒的最好方法。
  我们进入佛寺中,通常会看到在天王殿中有一尊慈颜常笑,坦胸露腹的大肚弥勒坐像。大肚弥勒是佛教中忍辱宽容的典型代表。佛寺中供奉大肚弥勒的塑像,意在告诉世人,要想做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学会忍辱宽容是必备的基本功。弥勒菩萨对待别人的欺凌侮辱都是采取忍辱宽容的态度来对待的。弥勒菩萨在诗偈中说:
  老拙穿衲袄 ,淡饭腹中饱。
  补破能遮寒 ,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 ,老拙只说好;
  有人打老拙 ,老拙自睡倒。
  唾涕在面上, 随他自干了。
  我也省力气 ,他也没烦恼。
  这样波罗蜜 ,便是妙中宝。
  若知这消息 ,何愁道不了。
  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像弥勒菩萨这样忍辱宽容的确很难。宽容是一种高深的修养,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具备这样的涵养。只要你有信心,迟早有一天你会具备这样的修养。不论你现在是否具有容人的雅量,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如果我们都能以弥勒菩萨的忍辱精神来对待外来不快,你不仅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伤害,而且还能够使你生活得平静安乐,无忧无恼。
  弥勒菩萨的化身布袋和尚在《插秧诗》中说: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退后原来是向前。
  这“退后原来是向前”一句不仅是指田间劳动中的退后,还暗示着在现实生活中要以退让宽容之心来对待别人。如果能够这样去做,我们不仅教育了别人,而且还提升了自己的品格。因为,如果我们宽容了别人的过错,就会使做错事的人觉悟到自己所犯的过错,从而主动改过自新。自己也学会以宽容之心对人。因此,宽容别人从表面看来是退后了,其实是自己赢得了胜利。人们常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就是这个意思。
  弥勒菩萨不仅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化导世人,而且被后人供奉后,他还以无声的语言来教化众生。很多寺院的弥勒像前的对联就是最好的明证。镇江金山寺弥勒像前有这样一幅对联:
  眼前都是有缘人,相亲相近,怎不满腔欢喜?
  世上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这副对联,以弥勒佛的眼光看出,既都是有缘之人,当然要彼此亲近、充满欢喜接受对方;尽管这世上有这么多的难耐之事,都缘自因果有报,且让我们学会大肚包容。
  福建莆田广化寺也有一联:
  笑口相逢,到此都忘恩怨;
  肚皮偌大,个中收尽乾坤。
  在这副对联中,既劝诫世人不必为一点小事耿耿于怀,又赞颂了弥勒佛的非凡的宽容气度。
  南华寺天王殿内弥勒菩萨坐像两旁楹联曰:
  月月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檀越,
  信心时将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
  得意处有什么来由?
  流传最广最被人称道的楹联就是: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佛寺中的大肚弥勒也叫布袋弥勒,又名欢喜佛,他的原型是五代时浙江奉化的布袋和尚。他坐镇山门,慈颜常笑,大肚能容万物。在佛教中,弥勒菩萨接迎信徒,旨在使人见到他生起欢喜之心,并引发哲理思考:为人肚量要大,应学会善待并宽容他人,学会在平淡生活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宽容是一种美德,佛门中的宽容使我们表现出好性情,同时也能引发他人的善知。禅宗有则著名的公案说:盘珪禅师因良好的道行而备受大家的尊崇,但是他的学生中却有一个人因为行窃而被人抓住了,众人都要求严惩这个学生,以正门风。但是禅师并没有那么做,他只是温和地教育了那个学生几句就原谅了他。
  可是没过多久,那个学生居然又因为偷窃而被抓住了,这次大家纷纷以他恶习难改向禅师提出将那个学生逐出师门。但是禅师不同意,于是大家就联合上书,说如果再不处罚这个人,他们就全部离开。
  禅师把他的学生都叫到跟前说:“你们都能明辨是非了,这是我感到很欣慰的。你们是我的学生,如果认为我做得不够好,完全可以去别的地方,但是我不能不管那个行窃的学生,因为他还不能明辨是非,如果我不来教育他,那谁还会收留他呢?所以不论如何,我都不会让他离开我的,因为他需要我的教导和爱护。”
  大家听了禅师的话,默默无语,再也不提离开的事了。而那个行窃的学生在听了师父这样的话语后,感动得热泪盈眶,心灵因此而得到洗礼,发誓从此再也不偷了。
  由于禅师的宽容,给犯过错的弟子提供了冷静反省的空间,最终使其幡然醒悟,自戒自律。
  在佛门中流传久远的还有一则故事: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去了。长老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回来了,他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睛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原来他跳在长老的身上,长老是用脊梁来承接他的。小和尚怆惶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他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没有去翻墙,通过刻苦的修炼,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他成为这座寺院的长老。
  故事中的主人公之所以有后来的成就,与当初长老的宽容不无关系,可以说是宽容唤起的潜意识,纠正了他的人生之舵。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不过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改变的,我们不能以绝对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这个道理看似简单,真正做起来却是十分困难的,它不光要求宽容退让,更主要的是要有一颗仁慈博爱的心。
  布袋和尚说: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
  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它的真义是说好的肚量就像他所谓的大布袋,展开要像遍十方那样宽大,那样才会有宽广的思想和性情的空间,让自己在现实当中认真的去践习,不再事事与人针锋相对,不再处处与人斤斤计较,生活中也就多了很多融洽的人际关系和顺利的行程,才会带给我们无尽的欢欣。
  佛门中的宽容不仅是修行人培养良好涵养的一种方式,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修持手段。我们在为人处事中都应该学会“以责人之心责己,以宽容之心待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