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布袋和尚像产生的年代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7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布袋和尚像产生的年代
  布袋和尚是一个一开始就和图像密不可分的人物。早在《宋高僧传》中,就有关于布袋像的记录云:“后有他州见此公,亦荷布袋行,江浙之间多图画其像焉”。表示至晚在北宋初年,布袋和尚像的流传就已经开始。如果相信这段记述的真实性,那么在布袋过世后不久的五代时期,就有布袋像在江浙一带流行了。后来《景德传灯录》云:“……四众竞图其像。今岳林寺大殿东堂全身见存”,又加入了实物的记载。迄于十四世纪的《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更是不厌其烦地记载了许多有关布袋造像产生的细节,使得布袋像产生的年代上溯到他的生前,并且还提到最早的布袋像是壁画一类的绘画作品。(注:传中提到布袋像的产生为:“有陆生者善画,肖师像于寺库院壁,师过之唾不已。”后段又云布袋曾遗书莆田县令王仁煦,中有一偈,并谓“不得状吾相,此即是真。”其后在北宋间,刘继业摹其偈兼写大师像,刻石于宜春,但遗其九字,沙门宗尚得其本,摹刻于岳林寺后。三年后吕振出布袋原文,使岳林寺住持如恂刊于偈后,又以幻相非大师意,故命去其图像,移偈于石,并刻九字云云。这是元丰七年(1084)左右的事。如果采信这些记载,那么布袋和尚本人似乎反对摹制自己的肖像。但是众人对于造像的热忱仍然是抵挡不住的。本传末段尚有关于岳林寺布袋造像的文字,提到自崇宁三年(1104)起,岳林寺就有供奉乡人任氏与董氏所塑的布袋像,唯董氏像于绍兴年间毁去云云。见昙噩,《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
  不论如何,在北宋中期的十一世纪左右,布袋的画像已经在禅林内外相当普遍了。根据今日所传的文集,我们可以确实肯定布袋画像在当时的流行。如苏轼就曾经画过应身弥勒像,并为藏真(藏真是在北宋时期以善画布袋像著名的画僧)所画布袋和尚像作偈。其后有关布袋像的记载为数更多,尤其在南宋时期的禅僧语录中,布袋图赞比比皆是(如无准师范的弟子希叟绍昙(约1247—1274),就有二十多首布袋图赞传世。此外如无准师范、石田法熏、虚堂智愚、虚舟普度、物初大观、西岩了慧、月江正印等南宋禅师,都有布袋图赞传世)。加上不少实物例证的留传,奠下了后世布袋像历久不衰的基础。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