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牟子理惑论)的三教一致思想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牟子生活在东汉末三国初,原是儒者,并且博览诸子百家之书,后来信奉佛教,大概具有居士的身份。他写的《牟子理惑论》(下面简称《牟子》)是佛教传播初期由中国佛教信徒写的著作,对我们了解佛教在中国广泛普及之前在社会上所引起的反映很有参考价值。佛教开始作为外来的宗教要在中国流行,必须依附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与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相适应。《牟子》中的佛、儒、道(这里是道家)三教一致的思想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牟子》采取自设宾主(一问一答)的体裁,所假设的“问者”是位北方的儒者,“答者”是作者自己,根据对方提的问题 引经据典地予以回答。
  (1)何为佛?佛教经典中对此有一系列的说法,说他有不同普通人的尊贵相貌(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具有“如来”、“至真”、“应供”(应受天、人两界的尊敬和供养)、“等正觉”(完全认识真理)等等美好的称号,而且具有种种威力无限的神通。《牟子》尽量用便于中国人理解的词语来解释什么是佛。他说“佛”等等名号与中国的三皇五帝一样,也是“谥号”。佛是人间最高道德的体现者,是神灵世界的主宰。他虽具有神通,但这与中国黄老神仙家所说的“真人”、“神人”差不多。中国古代的圣人也是长有异相的,如“尧眉八采,舜目重瞳子”等,因而对佛教所说佛有非凡长相是不怀疑的。
  (2)对佛教教义的理解。《牟子》在不少场合是以道家的思想和概念来解释佛教教义的。他借用“道”这个概念来解释佛教的基本教义,认为依据此道“居家可以事亲,宰国可以治民,独立可以治身”,表明此“道”与儒家之道是一致的。他还用“无为”解释佛教所追求的至高境界——“涅檗”或“解脱”。他对于佛教中的比较深奥的理论,例如面向出家人的教义——四谛、八正道等,没有着重介绍,而对易于为中国普通民众接受的善恶因果报应的说教,借助中国民间流传的灵魂鬼神观念加以介绍,说“有道虽死,神归福堂;为恶既死,神当其殃”。《牟子》认为佛教的基本宗旨与道家一致,皆归为“无为淡泊”,在论述中常把佛、道二教并列看待,而把儒家置于佛教之下。
  (3)对佛教僧人出家修行的解释。出家为僧,要剃发受戒,离弃妻子家庭和财物,过禁欲的生活,经常受到儒家的批评。对此,《牟子》尽可能从儒家和道家的经典中寻找资料加以解释。例如,周的祖先古公有意立季历为嗣,以便最后传位于姬昌(周文王),季历的二位兄长从国家利益出发,便逃到“荆蛮”(吴越)文身断发,主动让位于季历。儒家虽反对伤害.受之父母的“身体肤发”,但孔子对此却予以赞扬。此外,尧让位于许由,许由逃人深山;伯夷、叔齐为“义不食周粟”,宁可逃人首阳山饿死,孑L子称赞他们是“求仁得仁者”,而没有责难他们逃离家庭和没有后代。因此,“苟有大德,不拘于小”,对于有人为了至高道德而剃发出家为僧也不应责难。
  总之,《牟子》认为佛教与道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经常引用《老子》解释佛教教义,又一再引述佛教教义去附会《老子》;佛教与儒家虽有若干显著的不同之处,但从根本上说来二者也是一致的。虽然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牟子》的许多比附和论述十分牵强,不太符合佛教的原意,但是,作为外来的佛教正是经过这种由中国信徒的无数次的“歪曲”和改造才成中国的民族宗教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