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贪嗔痴”的探讨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从表面上看,文字很简单,似乎很容易理解,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做到的。因为人与人之间只要有利益上的冲突就无法做到,不“贪嗔痴”。
  下面谈谈我个人的想法,所谓“贪嗔痴”它包含着五戒,八戒,十戒等所有的佛陀戒律,也是众生最困惑,最致命的弱点,“贪嗔痴”这句话的意义其实很微妙,很深奥,也很有智慧,更有很深的禅机。
  就拿“五戒”来说吧,杀生:杀人者是因贪心嗔恨而起,为了财物或为了报复而起了杀戒。杀动物者也是因贪心而起,想贪吃的占有欲。我以前也经常造此杀业,号称美食家,嘴巴很贪吃,每个星期至少有二,三次和家人一起去酒店大吃一顿,因为做生意有钱嘛,不知道造了多少杀业,之后得了胃病,经常拉肚子,胃不舒适,痛苦不堪。现在经过在家修行,天天吃素,奇怪!肚子不拉了,也不痛了,呵呵,真不可思义。
  后来经过仔细冷静的思考,发觉动物身上和人的机能一样,也会生病,如果人吃了有疾病的动物身体,这个病就会传染到人的身上,大家冷静地想想,如今动物传染给人类的疾病还少吗?如:“萨斯病毒”,“非典病毒”,“禽流感病毒”等等,这一切都是动物对人类的报复。
  有一次,我不在家,我太太偷偷地买了一条鱼,和女儿一起煮着吃,我回到家一看,哇!你们在吃什么?我太太马上站起来解释说,不是我杀的,是卖给我的人杀的,我说:你都看见咯,太太低着头惭愧无语。接着,我又说:假如有人把你的女儿杀了煮着吃,你又会如何感想呢?我制定家规,不准许杀生。
  不杀生还有一个理由,站在众生的立场上想,有人拿刀割你的肉,你感觉如何?痛吗?不痛才怪,如果真的不痛,那你已经超越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已成了阿罗汉,我们大家围着你,拜你,供养你了。
  邪淫:邪-淫,我个人有二种理解,一种是正常人性生理上的需求,另一种是失去理智的人,把这种需求当成是一种人生的享受,属不知这是一种短暂虚假的幻觉。佛陀叫我们戒邪淫,是因为,当我们产生淫念后,内心无法控制,进入迷幻状况,产生幻觉,失去智慧,被邪魔带进深渊而无法自拔。
  我个人深有感触,我曾在外地经商,太太不在身边,由于年纪轻嘛,免不了有这样的忘想,有时候,这个念头来了,真的无法控制,实在难忍,无奈只好去找野餐吃一顿咯。事后,我脑子马上清醒,哇!好脏哦,发誓:以后再也不去找野餐吃了。但是没过多久,偶尔在路上又看到一位漂亮清秀的女孩子很符合我的心念,这时,我的欲火念头又生起来了,心不断地在跳,难忍啊,也许这是出于人的本性,我问自己,怎么办呢?前几天刚刚发过誓。哎,我又动了一个念头,上成人网站吧,通过手淫来满足自己,这样即干净,又不会违背誓言,呵呵,果然如愿以偿。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了。事隔不久,又得了腰痛病,痛苦难忍,找过很多专家教授,打针吃药,吃了很多的苦,还是医治不好病。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电视里看到海涛法师讲法,听他讲法很有道理,特别说到一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事观。
  这是佛教大乘经典“金刚经”的最后一句偈言,也是“金刚经”的精髓,佛陀慈悲,最后特别提醒众生,用四种不同的善巧方便比喻,来告诉无明的众生,生命无常,人生如梦,珍惜生命,精进修行,脱离苦海。
  从此我对佛法产生了兴趣,每天有时间就学习佛法,熟读金刚经,每当我的妄念生起时,就背诵那句偈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事观”。我常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一切都是虚假的幻觉,只有“真理法性”才是真实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戒欲,奇怪!我的腰痛病慢慢恢复,不痛了,也不要到处去求医打针吃药了,呵呵!谢天谢地,这一关总算熬过去了。
  偷盗:偷盗者是因无明而起了贪心,当一个人有这样的起心动念想法后,就会被无明蒙蔽智慧,产生侥幸思想,最后被邪魔带如深渊。不过,这条戒律,一般可以坚守,问题不大,只要心存善念,心存慈悲,就不会犯此戒。
  饮酒:酒是一种麻醉品,对人来说是有依赖性的,喜欢饮酒的人,很难戒掉,人一旦过量的饮酒后,就会迷糊失去知觉,随后大脑就会产生幻觉,进入邪魔深渊而无法自拔。饮酒过量死于车祸的人很多,电影艺术家牛振华就是死于车祸,死的好惨哦,向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本人不喜欢饮酒,也不喜欢抽烟,这条戒律对于我本人来说太容易过关了,呵呵!
  妄语:妄语包含两舌,恶口,绮语等,要守住这条戒律就难了,它具备忍耐的哲理,普通人一生能做到不妄语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人与人之间只要有利益上的冲突就免不了产生妄语。试想一下,一位有智慧的商人,他也无法容忍别人欺骗他,搞的他倾家荡产,他会愤怒,会报复,这时,妄语,嗔恨心就产生了。
  以我个人体会来讲,要做到不妄语需要具备二个条件。第一,要忍耐,要有智慧的忍耐,人类的智慧还不行,还要有般若智慧。
  第二,彻底体悟空性,没有空性的认识,不了解缘起性空的道理,也是忍耐不了的。布袋和尚曾说过:“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佛之所以能做到,是因为彻底体悟空性,觉而不迷,大彻大悟。“金刚经”里面讲到佛陀告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 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菩萨是不执着四相的,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执迷着我,所以无法解脱。但是通过修行也可以自我解脱,佛陀说过:人人有佛性,各个可成佛。
  以上是我个人见解,希望和师兄,大德探讨学习,共求佛道。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达摩大师四行观
下一篇:我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