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我亲近开证长老的因缘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超定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我亲近开证长老的因缘

  美国观音禅寺 超定长老

  时间过得真快,开证长老示寂已经三周年了,他的慈悲心行,为教为人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怀念和学习。在他临终前一个月,我在高雄澄清湖畔的长庚医院,见他最后一面。那时候他还是如一往的风趣,有说有笑,与健康正常的人无异。没想到当我离台返美后不久,即传来他与世长辞的噩耗。真是古德所说的:“今晚脱下鞋与履,不知明朝穿不穿?”无常迅速,四大假合的色身,就这样消失了。长老习惯自己的病自己开药方,屡次都能药到病除。此次发觉胃部不适,自己服药无效,弟子们劝他入院检查。医院报告:是胃癌。长老轻松地说:开刀呀!许多人把胃割掉一大半,消化功能,不是正常运作吗?医生毫不隐瞒地摇摇头,宣告:这已是末期,恶化到难以救治。长老欣然接受:既然如此,世缘既尽,那就向大家说声拜拜(再见)了。
  有情世间的生老病死,一如春夏秋冬的四季交替;生死的轮回,就像每天太阳从东边升起,西方沉没,周而复始的现象,其规律是无人能改变的。常人总是避苦趋乐,贪生怕死;而有修有证的行者,体悟生死一如,生不足喜,死不足悲,了生脱死,来去自在。佛陀临入涅槃前,对所作未办,凡情未了的弟子们说:“我今得灭,如除恶病,此是应舍之身,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冤贼而不欢喜?”长老一生,时时处处都在接引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每逢徒众临命终时,总是引用以上的佛言祖语,令厌生死苦,欣求涅槃乐。而今,大事临头,平生所说与所修的无常慧、无我慧,就在自己身上检验受用了。所以面对这一不速之客的光顾,自然是怡然、泰然的接受了。
  长老度生因缘已告一段落,假如是声闻的阿罗汉,则宣称:“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无学位的圣人,进入无余涅槃,则灰身泯智,怎样的形容词都属多余。身为菩萨比丘的长老,他要往生何处?台湾佛教界,弥陀净土普遍流行,其回向偈是:“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然而,长老付嘱诸弟子,在他临终前后,为他称念: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奇哉!人都死了,还消什么灾?佛门弟子多半认为:称念药师佛是为生前的消灾添福寿,一旦死亡,只有称念阿弥陀佛,祈求佛力接引,往生西方。那有人死后念药师佛?莫名其妙!其实,念佛就是念佛,佛佛道同,念什么佛都一样。假如你发愿到西方,修药师法门,最后药师如来还是满足你的宿愿,助成你去极乐世界。(《药佛经》有明文为证)依我看来,称念药师琉璃光如来,重视药师如来的本愿,主要的意义在于提倡人间佛教,踏实地修十善行,由世间的净化为基础,进修出世又入世的菩萨行,已趋向究竟的菩萨大道。很明显地,药师如来因地所发的十二大愿,例如无尽资生、开晓事业、诸根具足、身心康乐、得妙饮食、得妙衣具等愿,这些都是幸福人生所必需的条件;本此为基,进一步地回邪向正、回缚向脱,安立大道上,实现生佛平等的理想。
  长老的慈悲待人,不论出家与在家,是徒众或为外人,他都一视同仁,如一家人那么亲切。每次我从美国回到台湾,一定抽空向他礼座。像是久别重逢的亲人,关怀备至。那一年的秋天,长老带领一班信徒,专程陪我到台东,参访著名的海山寺和他自创的金龙山紫云寺。那时在我的脑海里,突然映现一位同学的师长——海山寺前任住持修和法师,在新竹青草湖畔灵隐佛学院的学僧时代,他来学院几次,与台中宝觉寺的圣印法师,同是演公座下得意的门生。几十年来一直无缘到他的名刹拜访,今得长老的向导,来到海山寺,希望能遇到这位同门的前一届的学长法师。当我跟开老提起我的心愿时,得到的答覆是:他已经舍报往生了。
  来到向往多年的海山寺,出来接待的是现任住持绍弘法师,我好奇地问起前任方丈之事,她强忍著泪水,告诉我:刑期将满之前,他和几位信徒前往探监,身体尚健康,谈吐也很正常,没想到经过几天后,就不明不白地死在狱中。这使我回忆过去戒严时期,多少社会的菁英,佛门的僧才被戴上红帽子,无声无息的离开人间。佛教弘法僧才培养不易,头脑清晰,愿力宏深,悲智兼备,正是施展抱负,为佛教做事的黄金时代;岂料花正开时逢急雨,多少有用的人才就如此夭折了。
  在海山寺用过丰盛的晚餐,住持法师集众,请开老说法开示。洒脱自在的长老,谈笑风生,将平日所见与所思,不加思索地随意拈来,妙语如珠,听众无不法喜充满!
  听众的欢笑声,鼓掌声还未停,长老突然嘱我上台接著讲。真是给我为难啊!恭敬不如从命,我找不出理由推辞,但说些什么呢?灵机一动,想到佛门课诵,不是天天在唱普贤十大愿王吗?这一信愿为本的修行法门,礼佛、赞叹佛、供养佛,乃至功德回向,有哪一位佛弟子不懂呢?但如果我“依文解义”,不免成为“三世佛冤”;相反地,“离经一字,则同魔说”。可见讲经是多么困难!我依循人间佛教的基本理念:人、菩萨、佛,来阐述其义!俗语说:过程比目标还重要,若无人发心,修菩萨行,哪会有佛可成?第九愿恒顺众生,第八愿常随佛学,我站在众生的角度,以人为重点,来诠释菩萨的诸大愿。佛法以有情为本,有情中又以人为本。我今礼佛、赞佛、供佛的同时,应视人如佛,礼敬他、赞叹他、供养他;其余诸愿可以类推。五趣流转中,唯人能发菩提心,修菩萨道。人性的忆念、梵行、勤勇,加以净化、升华、扩展,即是大悲、大智、大雄力的佛陀。
  长老对后学的提携、鼓励,令人永远难忘。前几年我应觉元寺之邀,参加定期的佛学讲座,长老都在百忙中抽暇前来打头阵,担任讲座的引言人。他知道我口才欠佳,讲解佛法,平铺直述,不会加油加味素。但他却很善巧地介绍:“超定法师讲经,都是原味的,不掺水,如纯牛奶,营养丰富。端出的料理,无味无素,但吃了有益健康。大家日常饮食,不要贪口味,营养兼卫生最要紧。请诸位洗耳恭听,领受真味的如来正法。”
  六年前,敝寺成立二十周年暨新殿落成,圣像开光。那时长老已四大违和,患青光眼,视力模糊。但他还是勉强接受我的邀请,作最后一次北美之行。法会中,释迦、弥勒、观音,次第升座,接著轮到他为地藏菩萨开光。他挽起朱笔,如狮子吼:“地藏菩萨九华山来,超定法师从台湾来,天堂地狱来去自在,大家做伙来学菩萨,开!”(用台语)现场观礼的嘉宾,听他的通俗法语,反应良好,个个欢喜赞叹!
  大约十年前,长老送给我他亲笔的“禅”字,我把它挂在客堂上。客人到,存禅心,品饮佳茗,说直话。大家一起来参禅,做到“坐也禅,行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长老为人,活泼天然,所谓诚于中,形于外,待人处事,流露出慈悲的心行,这就是“禅”的真意呀!
  回顾长老的一生,开创道场,住持正法,为提倡文化、教育、慈善事业、成立青年会、幼稚园、侨仁中学、奖学基金会、图书馆、妇女会、念佛会、出版社、中医诊所、护僧协会、还有百科文献基金会,出版《中华佛教百科全书》及其光碟,编辑《印顺.吕澄佛学辞典》等。当今有许多大德专文作详尽的报导这些事迹。近读《妙心杂志》,发见《开证上人永怀集》的征文,所以随笔略述我与长老因缘的点点滴滴,表示我对他的永恒怀念。谨此祈求:长老早日乘愿再来人间,继续为未竟的“宏法”大业而打拚!
  九十三年六月一日写于太虚斋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