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心中有佛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8日
来源:不详   作者:净因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心中有佛
  文/净因法师

  去过不少寺庙,拜过不少佛像,听过不少评论:新塑的佛像与古佛像相比,总让人觉得缺少点什么。我也深有同感,但又没有胆量说出来:为什么古佛像神形兼备、栩栩如生,而不少新塑的佛像却缺少生命力?为什么观看古佛像令人震撼、催人向上,而有些新佛像却缺少感染力?为什么古佛像慈颜善目,令人自然地生起亲近感,而有些新佛像使人与佛之间的距离更遥远了?是今人的智慧和工艺不如古人吗?我一直在默默地寻找答案。直到我读到如下一则故事,似乎略有所悟。
  相传,县老爷让一位秀才写一篇文章。这位秀才两眼盯著天花板,搜肠刮肚一整天,还是不知从何落笔,急得额头直冒汗。妻子见他愁眉苦脸的样子,嘲笑他说:“秀才写文章如同妻子生子,都是本份事。不过今天我才知道,你写文章原来比我生小孩还要难呢!”丈夫听后火冒三丈,没好气地说:“你生子时因为腹中有物,自然容易;而我写文章时因为腹中空白无物,自然要比你难得多,有什么奇怪的呢?!”
  同理,今人把塑佛像看成是一笔生意,工匠们塑佛像时心中想的是钱,而不是佛。胸无成竹,怎能划好竹?胸无点墨,怎能写出好的文章?心中无佛,怎能造出好的佛像?换而言之,今人造像,重在技巧,模仿外形,目的是经济效益。以如此心态造出来的佛像,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件艺术品。而古代造像者,大多数是佛教素养深厚的能工巧匠。有些人甚至用毕生之精力,塑造一尊佛像,用以表达深邃的佛教内涵和言语道断的修行境界与宗教体验,将佛菩萨的智慧慈悲精神,透过艺术手法表达出来,是一种无言的说法。心中有佛,造出来的佛像自然会成为传播佛教崇高理念的传世之作。有心者在观看、礼拜这尊佛像时,才能道交感应,唤醒自己中心沉睡已久的佛性。
  (《明报》2007年2月28日)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