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我与慈舟大师的一段因缘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净念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慈舟大师生西已一周年了,我常想写一篇纪念大师之文,但因我不会写文章,不能把大师之道德行持,写出大海之一滴,实在觉着愧对大师!现在谨将亲近大师数月之久的一段因缘写出来,聊表不忘师恩而已。
  一、新旧学僧一视同仁
  我本来住在苏州灵岩山寺,为了景仰大师是律净兼修之大德,又受诸前辈之鼓励,爰乃约同三位净侣,于民国三十八年春,由苏州灵岩下山,作参访善知识之行脚。起初,听说大师受香港佛徒之请,我们四人原本准备赴香港的。待我们到了上海,接到福建莆田圆拙法师来信,他说:「慈舟老法师由闽北弘法归来,经过福州。可先至福州罗铿端居士处,即得详知锡址。」我们得此确息,乃乘轮船直抵福州了。到福州时,适巧大师刚由闽北下来,住在福州城外舍利院。我们四人蒙接见后,因大师曾任灵岩山寺前任住持,故垂询灵岩近况颇详,足见大师甚关心灵岩道场。不久的时间,香港方面将路费汇来了,于是大家都忙着准备去香港了。当时常随大师的旧学僧有九位,又来了我们四个新学僧,连大师一共十四位。可是香港方面来信说:只能供给半数人的生活。其余半数,只好离开大师,各自分散了!一时,旧有与新来之学僧,议论纷纷,究竟谁应当跟随大师去香港呢?当然只有「旧学僧」去了。我们四人暗自悲伤!因为我们是后来的,自然无资格追随大师了。但是我们千山万水,不辞跋涉,原为常久亲近大师的。讵知同住不久,竟被差别因缘离开,唉!我们何障重福薄乃尔?!然而,我们虽然如是痴疑,但大师却不作如是想;大师说:「此次去香港,不是为的弘法,乃是为的逃难。既要逃难,就要大家一齐逃。无论旧住的新来的,都是有法缘的人,带走半数人「逃难」,留下半数人「遭难」,如何可以这样做?!我们学佛的人,要随顺因缘!香港既然不能养活我们,这就证明与香港无缘,既然无缘,何可强求?我们更要笃信因果!不要怕死!管他时局如何,我们但只一心念佛好了。」于是决定不去香港,毅然将香港汇来的路费退回去了。我们四人固然心安了,但是感激得痛哭起来!忆!大师为不忍令学僧失散,竟不惜同遇难缘,这是何等的慈悲!何等的伟大啊!
  二、游山玩水非僧所宜
  螺州华严精舍,有两位曾经在灵岩山同住过的道友,闻我等四人来闽,远道而来相邀,说是该处风景非常幽雅,请同住一游。因二位道友之盛情难却,不得已,我们四人同向大师告假三天。大师说:「汝等由苏州来此甚为不易,应当安心修学。现在你们欲往螺州,不知是为弘法呢?还是去开道场呢?若是为的弘法开道场,是乃出家人之本分。若是为的游山玩水,则非僧人所宜呀!」简单数语,打消了我们出游的妄想。
  三、三次教诲永志不忘
  同来的一位浙籍同学,与我的年龄差不多,是同学中最年轻的,大师常把我们两个人的名字叫错。这位浙籍同学,面部生一小疮,常对小镜子敷抹药品。我顺便拿他的小镜子照一照,适被大师看见,即呵斥说:「你每天照镜子,不止一次了,出家人照镜子,是犯戒的呀!」当时我心中感觉到在众人面前受呵斥,有点羞耻,又有点冤枉,于是勉强辩说:「我是第一次照镜子。」大师更呵斥说:「凡是犯戒的事,一次都不可作,一之为甚,岂可再乎?你年轻人应当接受指导,说说你,你还放不下,可见「我见」太重!」这是第一次的教诲。
  一日,早课毕,供粥,我将「出生」饭送至孤魂台上;台上有一点麻雀屎,未清除去,即返回大殿。早粥后,大师行至大殿前,见到孤魂台上之雀粪,即大声说:「这是甚么人做的事啊?「出食」与麻雀屎在一处,好聪明呀!把「出食」的人叫过来!」我赶快走出来、承认过失。大师呵斥说:「你吃饭的钵中有雀屎,你欢喜吗?孤魂受到不净之食,不但不欢喜,反而惹他生嗔心!你施食与众生,不能结缘,反而结怨,岂不是做的颠倒事吗!」这是第二次的教诲。
  有一天,午饭后,我在大殿经行。大师看见了,即呵斥说:「经行、绕佛,必须搭衣、合掌、表示恭敬。即令不合掌,也要搭衣。你好像在禅堂里「跑香」一样,要知道在佛殿里是不恭敬的!」这是第三次的教诲。
  我受的三次呵斥,好像都是犯的小过,大师之教诲,似乎过于严厉;殊不知要想做一个清净比丘,必须从这些「小节」做起。现在再到何处去找这样严父似的善知识呢!
  四、为法忘躯不惜生命
  是年夏,时局紧张!大师说:「梵网经云:若有国难,应读诵讲说大乘经律。」于是开始宣讲梵网经,四众弟子闻讯,皆冒暑来院听讲。大师因天热辛劳,偶患痢疾,但每日仍照常讲经。大众见大师如此病苦,要求大师休养,待病痊后再讲。大师说:「梵网经云:为法灭身,请法不懈。你们在这大热的天,每日往返走很多的路,来此听经,已经做到「请法不懈」了。我这个「色壳子」又有甚么要紧,「为法灭身」是应当的啊。」噫!大师真是能说能行,行解相应的大德啊!
  五、两个梦境预兆涅槃
  三十九年春,梦中与大师同在灵岩山寺大殿前,大师交给我一个圆盘,盘内有七个圆饼,嘱我送到大殿供佛。忽然醒来,心中思惟梦境,圆盘岂为圆寂涅槃乎?若然,则大师将要生西了?不禁泪如雨下,但未曾会意到七个饼是七年。
  去岁腊月初四日中午,在嘉义义德堂参加佛七的第四天,午睡中,忽遇大师来临!因很多年不见了,赶快请问大师近几年的情况如何?但大师不加理睬,转身而去。醒来自思,谅系自己道业日退,所以大师不理了。以后接读道源白圣二位老法师的通知,始知大师于去岁弥陀诞日圆寂了!也就永远不能再理睬我了!此二梦境,未曾向任何人道出,盖恐被讥为「痴人说梦」哩。
  光阴迅速,大师生西已一周年了!思维大师教诲之恩,无时或已!尤其回忆到三十八年来台之因缘,更觉愧对大师!我们来台,本为先找安众之道场,再迎请大师及诸同学。熟科时局骤变,交通断绝,大师与诸同学,竟沦陷在大陆了!内心歉疚,何日能消呢?!唯有一心祈祷大师不舍众生,乘愿再来吧!
  慈舟大师生西后纪念之报告
  道源
  慈舟大师生西已届周年了,在此一年之内,我们在台湾所作的纪念之事,计有三种,兹分别报告如下:
  一、追念之仪式
  我们接到香港东林念佛堂及识庐的来信,藉悉慈舟大师已于民国四十六年农历十一月十七日上午七时,在北平安养精舍,舍报生西了!我即到台北十普寺,同白圣法师相商,在十普寺为大师开一个「追悼会」。而以不欲与世俗相同,拟改为「追思会」或「追念会」,最后决定用「追念会」。继又商量日期和时期,是时恰遇十普寺定于明日(腊月十五日)启建念佛七;白师说:这因缘太好了!此次念佛七,就算为大师举行的,「追念会」的仪式,定在佛七圆满之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一日下午二时至五时举行。即日发通知,通知大师的道友和学僧。当时想到大师的学僧,有:默如、戒德、如萍、灵源、续明、忏云、净念、道宣、诸位同学。想不到来台的出家人中,(大概不到一百人)大师的学僧竟有如是之多!(约占十分之一)由此可见大师办了几十年的僧教育,是功不唐捐了。
  二十一日到了,灵源法师由基隆市大觉寺来,默如法师同戒德法师由新店镇竹林精舍来,续明法师由新竹市灵隐寺来,忏云法师由南投县印弘茅蓬来,道宣法师由高雄市佛教莲社来,诸位同学法师悉皆云集于十普寺了。我想着大师在西方莲台上,看见他亲手栽培的这群学子们,能够分布在全台湾,广兴道场,大转法轮,发挥着狮吼象鸣的精神,表现着接灯续焰的工作,大师一定会得到无限欣慰的!来宾到有:慧三法师、律航法师等及吴仲行居士、黄慈万居士等。并有大悲法会诸位同道,念佛堂中全体莲友,以及三藏学院的全体学僧。参加的人太多了,礼堂中几乎容纳不下!
  会场布置的非常庄严,挂满了挽匾、挽联。兹录存数对,以留纪念。
  “前贤仰赞弥高坚,只知来绍终南去空冀北;
  后辈如何循典则,唯有学勤三藏律净双修。”
  ——三藏学院全体学僧赞。
  “悲愿诚深哉,曾向魔区树法幢!
  慈光已杳矣,定从净域转娑婆。”
  ——大悲法会赞。
  “自我亲闻训:初言生处转熟,继言熟处转生,先觉后觉恨见晚!
  有人请开示;一曰持戒念佛,再曰念佛持戒,南山庐山并千秋。”——律航法师挽。
  “惟陡降于观音诞辰,乃解脱于弥陀诞辰,且与释尊同世寿;
  既阐宣乎华严经藏,复受持乎净土经藏,定生极乐续高僧。”——李炳南居士挽。
  “大德倘能称,应说是行续东林,道继南山;
  深恩常在念,永难忘未遑立雪,已坐春风。”——白圣法师与道源同挽。
  下午二时到了,典礼开始:献香,献花,唱香赞,诵阿弥陀经,念往生咒毕。首先由白圣法师报告「追念会」之意义。继由默如、灵源、续明、忏云、道宣、诸位同学法师,演说亲近上人之经过;叙述至痛心处,多声泪俱下!具见上人感人之深!最后,大众同唱回向净土偈。此一殊胜庄严之追念会,在隆重肃穆的气氛中,圆满完成。
  二、遗著之编印
  在追念会中,我曾提到:我保存的有一本「普贤行愿品亲闻记」,现在成了大师的遗著了,我很希望把他重印一次,以资纪念而报法恩。当时忏云法师说:他也保存有两三种。这太好了!于是我们接着讨论:第一、关于名称问题,是用「慈舟老法师全书」?或是「全集」?我提议用「法汇」。忏云法师提议应称「大师」。因之决定名称为「慈舟大师法汇」。第二、关于款项问题,应如何筹募?道宣法师说;「款项不成问题,我来担任好了」。闻言之下,皆大欢喜!因为有钱就好办事了。第三、关于印刷问题,应请何人负责?大家公推黄慈万居士负责办理。这是义不容辞的,黄居士也就欣然应允了。第四、关于编辑问题,应由何人负责?大家命道源担任,道源只好勉承其乏了。接着又讨论到:在各佛教杂志登启事,一则征求遗著。一则征求附印。附印价目,暂定每部二十元,多还少补。
  我们一共收集大师的遗著,有十五种。装订为八册。又将各位大德同学纪念大师的文章,印成「纪念集」,连前合共九册。自农历四十七年四月开始出书至十二月中已全部出版流通。谨按经、律、论、杂,编排次第如下:
  一、普贤行愿品亲闻记
  二、金刚经中道了义疏
  三、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四、盂兰盆经讲录、八大人觉经浅释合订本
  五、毗尼作持要录、比丘戒相摄颂、比丘尼戒相摄颂、比丘戒本悬谈、梵网经悬谈合订本
  六、大乘起信论述记
  七、自修课简录
  八、开示录第一集、开示录第二集、开示录第三集合订本
  九、慈舟大师纪念集
  以上是编辑的大概情形。现在再将印刷的情形报告一下:第一、每册的书脊上,没有印数目字;这是准备着将来大师的遣着续有发现时,我们仍愿付印;印出来以后,即按经、律、论、杂、加入「法汇」之中就好了,所以书脊上没有印数目字。第二、书的内容未能一式,如字体的大小,天地的宽窄,皆未能一致;这是因为征求来的遗著,有未出版的,只好「排印」。有已出版的,就用「影印」了。「影印」有两种好处:一是价钱便宜。二、是免得校对。所以内容的形式,不能一样了。这只有请读者原谅吧。
  最后,要向诸位道谢了:首先要谢谢道宣法师!因他惠助一万元,我们才敢开印的。更要谢谢黄慈万居士,他为这一件事,整整忙了一年!没有黄居士热心帮忙,这件事是不容易成功的。再要谢谢海潮音,菩提树,今日佛教,觉世,各佛教杂志,为我们登了好多次的义务广告。中国佛教月刊特为大师出一期专辑,尤应特别致谢!「金刚经中道了义疏」的稿子,是续明法师费心整理的,并此致谢!还有李执中居士介绍的一位名书家王伯勤先生,为我们题署书签,却不留名字,更令人钦感了!诸方大德,惠赐遗著稿本,统此申谢。
  三、舍利之供养
  大师的遗体荼毗后,据说发现四千多粒舍利。我们得此消息,即函请香港优昙法师设法分请得四粒。此四粒舍利,于今年三月间,由便人带至台北市十普寺。由白圣法师供以银质小塔,临时奉安于敝山——海会寺。四月十一日,忏云法师分请一粒,供在他的印弘茅蓬。
  我们把大师的舍利请来,原为建塔供养。但建塔首先须有两种好条件:第一须有建筑费。第二须建筑在名山上。这两种条件,道宣法师悉皆具足;第一他的信徒多,建筑费容易筹募。第二他的发祥地大岗山,乃是台湾的名山。将来能把大师的舍利塔建筑在大岗山上,那是最合理想的了。因此商诸道宣法师,他立即欢喜接受。定于十月二十日,先将舍利请到他的高雄莲社,暂为奉安。待过农历年后,再进行建塔工作。并筹备在高雄市举行扩大的迎供典礼。为交通便利起见,我于十九日先将舍利恭送至台北十普寺,移交与白圣法师。次日,由白圣法师移交与高雄莲社派来的迎请代表张朝木李得地二位居士。并由灵源、律航、灵悟、振光四位法师及白琦居士护送至高雄。当日下午二时许,由台北开出的飞快车到达高雄,在车站恭候迎接的四众弟子有千余人!由道宣法师亲自将舍利请上特备的花车,在一路鞭炮声中,行至佛教莲社,临时奉安,以待明春建塔。
  上来谨将一年以来,我们所作的三件事:一、开追念会。二、编印遗著。三、供养舍利。作一简略报告。
  最后再报告一件事:为大师生西周年纪念,在敝寺举行念佛七一堂。自大师忌辰之日起,至二十三日圆满。每日皆有数十人参加,颇为隆盛。唯愿大师之舍利塔,早日筑成。并愿大师不舍本愿,从速再来。佛教幸甚!众生幸甚!
  西元一九五八年岁次戊戍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写于基隆八堵正道山海会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念头
下一篇:杨岐方会和尚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