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内观的法流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林崇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内观的法流

  林崇安(2003,6)

  约在公元前五三一年的一天清晨,悉达多太子在印度的菩提树下,看清了自己身心的实相,灭除无明而成佛了。从此,释迦牟尼佛便在印度开始教导内观的法门──往内观察自己当下的身心实相,看清身心现象的无常、苦、空、无我,不再执着身心为「我」而灭除烦恼和痛苦。在释迦牟尼佛的指导下,成千上万的弟子们依此内观法门得道证果,灭除了烦恼,过着安详自在的生活。

  【南传佛教】
  佛陀入灭以后,到了公元前二五四年左右,阿育王派遣弘法者往印度四周的国家弘扬佛法,因而内观法门也传到了锡兰(今斯里兰卡)、缅甸、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等地区,也利益了当地的群众。此中,传往锡兰、缅甸以及寮国、泰国等地区的佛法,形成今日的「南传佛教」。
  至于印度本土,经过长期的变动,佛教内部也形成许多不同的部派,到了公元三五○年左右,无着菩萨编集《瑜伽师地论》一百卷,此中保留了内观法门的许多重要资料。从这一时期开始,唯识宗的观修法门也开始兴起,到了公元六○○年又有密宗的修行法门在印度传播开来,相形之下,能指导原始的内观法门的人就愈来愈少了。到了公元一二○○年,受到回教军队的侵入,整个印度佛教全面式微了。

  【北传佛教】
  约公元一五○年起,佛教开始传到中国,初期的译师们也将内观法门传了进来,所修的以「观呼吸」为主要的入门方便,由于被误解为是「小乘」,因而在汉地难以盛行。到了公元六四八年,玄奘法师将《瑜伽师地论》从梵文翻译成汉文,此中的〈声闻地〉详细叙述禅修者(瑜伽师)如何准备修行的资粮、如何安住所缘、如何达到心一境性、如何以六事(义、事、相、品、时、理)来修内观(毗婆舍那)、如何去除禅修的障碍(五盖等),这些都有完整而详细的解说,但是能依照所述的内观法门来指导的禅师毕竟不可得。因此,虽有很好的教材,但是长久以来都被束之高阁,到了民国初年,此论又被重视,但也只限于学术上的义理探讨而已。

  【内观在台湾】
  另一方面,南传到泰国、缅甸、锡兰的内观法门,在公元一九八九年起,透过翻译和出版,在台湾开始受到注意。最初出版的是南传大师的法语和传记,例如,阿姜查的《我们真正的归宿》、《以法为赠礼》、《森林里的一棵树》、《静止的流水》,佛使比丘的《菩提树的心木》、《人类手册》,以及摩诃布瓦的《尊者阿迦曼传》等等。这些译着的通行,使国内学佛者发现竟有一种「新」而实用的禅修方法,可以使佛法与生活结合起来: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观照自己当下的身心,在行住坐卧中时时保持正念正知,便可以过得安详自在,而非采用一般习见的消灾、拜忏、加持、求神保佑的方式。这些译着促使不同背景的学佛者往泰国、缅甸等地区去参加内观禅修营,并学习不同传承下的内观法门。
  就我而言,我是看到葛印卡老师的英文内观资料后,在一九九五年二月去尼泊尔参加十日内观禅修营:禅修时,闭起眼睛,全神贯注于「观察呼吸」而后「观察感受」,十日下来,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静态内观法门,所以,当年八月便邀请老师,借用中坜圆光佛学院校本部举办了台湾第一期的十日内观课程,共有二二○位学员参加,此后一期接着一期,连续三年借用不同的寺院举办了五十多期的内观课程,一直到在台中县新社乡有了稳定的场所,其后由其它热心的学员接办下去。
  我个人则一方面回到阿含义理与各家内观法门的研究,以厘清内观的原始面貌,一方面学习动态的内观法门(正念动中禅),期使视野广些。此时,南传大师们的法语、开示译本更多了;不同传承系统下的南传内观老师,例如帕奥禅师(1998)、戒谛腊禅师(2002)等也陆续接受不同单位的邀请来台亲自指导,参加的学员也非常踊跃。禅师们所指导的内容也呈现出静态和动态内观的多种方法,各有其特色,可以让禅修的学员们在修行中看清自己的盲点并得到提升。

  【静态和动态的内观】
  什么是静态和动态的内观呢?此处所说的静态内观,是指禅修时保持肢体不动,闭起眼睛,全神贯注于身上一点,进而观察感受与心念。动态的内观,则是眼耳自然地开放,内心轻松地一直觉知自己当下的肢体动作:以经行(或称行禅)为例,经行时轻松地来回行走,一直觉知自己当下脚的移动;以观察呼吸为例,则是轻松地一直觉知当下自己呼吸的进出而不专注于一点。如此训练久了,在行住坐卧中,可以培养出持续不断的正念,进而看清感受和念头,不再卷入烦恼中。

  【禅修的核心】
  如果回到释迦牟尼佛在《阿含经》中的教导,可以看出佛弟子们从早到晚都是以经行和晏坐来净化内心,而整个禅修的核心基础(资粮)是「戒律仪」、「根律仪」、「于食知量」、「初夜、后夜常勤修习觉寤瑜伽」、「正知而住」──这种核心的训练便是使佛弟子们在动静中,时时内观,时时活在当下,使生活和禅修融合为一。
  今日所有内观的法门,开始所用的技巧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后面的阶段必然是在行住坐卧中,内心轻松而开敞,保持正念正知,时时往内观照,看清当下的自己,不再执着身心为「我」,以觉醒而智慧的心去面对起伏的人生。能够这样,就和当年的佛弟子们走在相同的道路上,也唯有这样才能抵达相同的涅槃城──进入苦的完全止息。

  【德宝禅师的禅修法】
  许多肺腑之言,可以从德宝禅师的《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察呼吸》这本经验之作中得到。德宝禅师的禅修法门,是从静态内观走向动态内观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他提醒学员们:

  禅修中最重要的时刻是你离开坐垫的那一瞬间。
  禅修是正念的开发,以及对于所开发出来正念的运用。你不一定要坐着修禅,你可以在洗盘子的时候修禅,也可以在洗澡、溜冰或写信时修禅。

  愿所有的人都能有内观禅修的体验,并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