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新.马.泰.香港佛教巡礼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释昌臻 隆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新.马.泰.香港佛教巡礼
  释昌臻 隆盎
  1996年11月四川省佛教参访团,由余孝恒(省宗教局副局长)任顾问,释贞意(省佛协副会长、石经寺方丈)任团长,释万法(安县飞鸣禅院住持)释昌臻(乐至报国寺住持)任副团长,包括部份寺院住持、当家、地区宗教行政干部和佛教居士等34人,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香港参学,使我们大开眼界,对三国一地区的佛教现状有了初浅的认识,对我国佛教事业如何更健康的发展,也有不少启迪和感想。
  一、宗教信仰深入人心
  无论新、马、泰,还是在香港,我们深切感到当地多数人都有宗教信仰,绝大多数都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相信佛菩萨是慈悲的,会保佑人们获得幸福,解除苦难。
  香港人的宗教信仰很杂,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都拥有相当的信众,甚至某些邪教、巫教都在自由传教。
  佛教在香港影响很大,民众最信仰的是观世音菩萨。圣一法师为住持、智慧法师为监院的宝莲寺,有一尊仿北京的天坛大佛供奉在大屿山,假日里每天朝拜的信众多达五千人以上,著名的觉光法师是香港首届行政长官推委会的重要成员,在宗教界中获票最多。永惺法师等多名法师也被选入了推委会。香港经常有法师公开讲经说法,听众很多。圆玄学院以道教为主,也宏扬佛教教义。黄大仙庙,是从浙江传过去的神庙,朝拜的人很多,也有三圣殿供奉西方三圣。
  在泰国,佛教是国教,几乎人人都信奉佛教,人人项上都挂着金佛像,人人见面都合十问讯,人人祝福都说“佛祖保佑”。男性公民人人都必须出家过一段时间的比丘生活,即使是王子也必须出家三个月以上,才有资格登上王位。招工、选婿,如未出过家,好像令人难以信任,因为只有信奉佛教的出过家的人,相信因果的人,才是值得信赖的不会干坏事的人。在泰国有四万余座佛教寺庙,人人明因果,守戒律,信奉三宝,止恶行善,民风淳仆,待人热情诚恳、有礼貌、守纪律。不少工厂、公司和住宅门前,都建立有供佛的供台和佛龛。社会慈善救济和公益事业十分兴盛。一般人乐于行善。我们看到,在寺院中,有不少年轻的父母抱着两三岁的孩子,教他把硬币放在功德桌上的碗里,从小就培养恭敬三宝和布施的思想。据说国王见到僧王比丘也要下拜顶礼,而僧王只合掌还礼,人人都极乐意将最好的食物,供养比丘。有一次,法身寺的四位比丘一早到宾馆看望我们,宾馆管理人员一见是比丘,连说由他们供养早餐。可见社会对三宝的尊重,早已形成风气,在原来的大皇宫中,我们朝拜过的一尊用翡翠雕成的释迦牟尼佛像,高60多公分,是无价之宝。专门为玉佛制造了三件纯金袈裟,每年春夏秋三季,都由国王或太子亲自给玉佛换袈裟。另外有一尊纯金铸造的佛像,重五吨半,并无特殊保安,但无人敢盗窃损坏。佛教思想深入人心,令人感动。
  新加坡全国面积仅580多平方公里,270多万人口,还不如成都市区大、人口多。华人占76%,多信仰佛教。我们参拜了光明山普觉禅寺,我们希望能拜见著名的高僧演培法师(上届住持,现任新加坡佛协会会长),由于因缘不足,未能如愿。但在普觉寺引着我们参观的恰是从四川去的比丘,在寺庙吐痰、抽烟、吐口香糖都是禁止的,违者将受到折合人民币数百至数千元的重罚。他们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五常”“孝悌”等儒家思想,并且坚决贯彻到立法中,比如凡年青人与年迈的父母同住的,可以少交三分之一的房租。
  马来西亚的面积与四川差不多而人口仅三千多万人,其中华人约一千多万人,华人大多数信仰佛教。约三分之二的马来人信奉伊斯兰教。印度人不到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信奉印度教。我们在首都吉隆坡参观了华人的“王宫”,高大庄严的伊斯兰教堂,黑风洞的印度教神庙。在马六甲市我们参访了著名的佛教寺庙青云亭的住持理正法师,当时正好马来西亚佛教会会长寂晃法师在寺里,亲切地接见了我们。据说华人在马来西亚控制了百分之八十的经济,华人十分聪明,很会做生意。华人信奉大乘佛教,多是从福建潮洲一带传过去的。他们诵经、作法事、上早课都与他乡遇故人一样,倍觉欢喜。新加坡以儒家思想为道德基础,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手段,以佛教为主要信仰,使这个华人小国治理得十分令人赞叹。他们制定了很多法律,华人在佛教的教育下很少有人干偷鸡摸狗之类的事。
  二、培育人才弘法利生
  我们在泰国曼谷到普门报恩寺参拜了副僧王——佛教华宗大尊长仁得法师,他刚过六十大寿,神彩奕奕且有学者风度,热情地和我们作了真诚的谈话。他说:“我到哪里去首要的事就是弘法,名山古刹也都大同小异,不必留连,只要我有机会弘法就欢喜。”还说:“不要把寺庙办成赚钱的场所,而应成为弘法的学校,修行的道场。”他说:“我知道中国寺庙恢复了不少,这是好事,但一定要培养僧才,弘扬正法,考验续佛慧命。”并慈祥的教导居士“好好念佛、好好护法、好好弘法”。法师的一席话使我们深受教益,流露出对祖国佛教前途的关心。他赠送我们报恩寺编的《汉梵泰英佛学辞典》和许多佛学资料。我们看到法师弘法的录相带、录音带几十种,在泰国国内外广泛流通。
  在香港大屿山宝莲寺、马六甲青云亭、新加坡普觉寺等处都有大量佛经、佛书结缘。各地的法师都经常讲经说法,我们在香港的亲友都定期去参加听经或念佛等学修活动。
  弘法利生是佛教的事业和家务。大乘佛教的基础是慈悲喜舍,普渡众生,这些地方的佛教都很注意与信众心连心,办好一切有利于众生的善举。比如宝莲寺向中国大陆捐献救灾款和物资达数百万元,在广东新兴县办了一所“六祖纪念学校”,在香港还办有幼稚园、中小学、养老院,在民众中的影响十分深远。
  我们发现在这几个地方的民众虽然对佛教相当虔诚,但神佛不分,求人天福报,求健康长寿,消灾免难,升官发财的占绝大多数。寺庙里的法事,也多为超度,水陆经忏等。我们认为这种现象并不奇怪,但又必须加以正确引导。我们不要以为人人学佛的目的都是“了生脱死普渡众生,究竟成佛”,这有根器和因缘在制约着。佛经说:“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也就肯定了对初机弘法,还是应该着重讲人天福报。对一般人来说,当然希望先在学佛中得到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才能坚定学佛的信心。从成佛的道路看,先学人天乘,把人作好,再修小乘,再回小向大,学好菩萨乘即佛乘,这是一条正确的循序渐进的道路。当然,尽快跨过人天乘和小乘,很快按大乘佛法修行,以菩萨行处统摄人天乘、小乘,的确更好,但这不是大多数初机学佛行人的根器可以达到的。因此我们在弘法利生中切不可排斥人天乘和小乘,反而应该深入了解并修好人天乘和小乘才能打好修学大乘佛法的基础。
  泰国是典型的以正统小乘佛教为主的国家。在泰国,我们发现他们只供一尊释迦牟尼佛,有的再供一尊祖师的像,一般不供菩萨,也没有太多的经典。但是南传佛教继承了原始佛教中的很多优良传统,比如托钵化缘,不蓄资财,戒行清净,不多言谈,专修梵行等。这些清净的比丘,确实不是所谓的“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的某些出家人可比的。一见到他们就令人肃然起敬。因此我们认为中国佛教加强教制建设、道风建设是非常迫切的重要任务。
  三、法身法门佛门巨星
  法身寺是泰国一座新型寺院,也是一座具有强大活力的寺院。1967年由法身法门的发现者蒙坤贴牟尼上座的得法弟子优婆夷簪孔雍老奶奶创建的。现在占地面积已达368万平方米,现有僧众和常住居士800余人,基本上均受到高等教育,素质较高,道风纯正,修行精进,持戒严格,深受社会的尊重,并获得世界佛教界人士的好评。中国现有五位青年比丘、比丘尼在那里学习,他们都具有大学文化,信念虔诚。在法身寺清净道风的熏陶下,受八戒,修头陀行,在净化自己和提高思想认识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法身法门,是通过禅定方式,进入法身境界,和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颇为相似的一种法门。法身寺的创建人和现在住持寺务的法师们,具有弘大的愿力和宏伟的规划,充分发扬自利利他精神,净化自己,净化社会,采取各种形式,积极开展弘法利生工作,获得社会的热忱支持,并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除每年定期举办大型的修习静座的共修法会外,并分别对不同性别、年龄的信众进行学修培训。如每年暑期举办佛教青年夏令营——“佛法传薪者”活动一个月,参加者为各大专院校的男生,受持八戒,修头陀行,有助于提高其思想品德,培养佛教情操,树立佛教世界观。对于女青年的培训,注重道德伦理教育,同时受持八戒。对于11—15岁的少年儿童,利用假期培训,主要学习礼节,培养忍耐、独立等良好性格,并受持八戒,有助于思想道德的提高,和智慧的启发。这样做对于弘扬佛法、教化众生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我们决不可用旧眼光去看待,认为南传佛教属于小乘,只求自度。其实,今天法身寺所实践的不正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萨行吗?值得赞叹,值得学习。
  法身寺目前正在弘法利生的大道上迈步前进,计划在三年之内,建成一座巨型的舍利塔,用纯金铸造一尊重达7吨的佛像,建成可容纳一百万人静坐和讲经的大讲堂。我们深信:诸佛欢喜、龙天拥护、信众支持,必定圆满完成。
  我们在新、马、泰三国和香港地区只是走马观花对所在地的佛教状况作了浮光掠影的了解,当然非常肤浅。但我们坚信,佛教是亚洲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重要精神支柱,佛教在二十一世纪,必定发扬光大,取得更加灿烂辉煌的成就。
  (刊于1996年《四川宗教》)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