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提倡和谐是社会稳定的保障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释宏满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崇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贯穿于中华文化的整个发展进程。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人类的和平发展,国家的和顺兴旺,民族的和睦团结,社会的祥和稳定。佛教讲平等、慈悲,讲因缘、和合,讲中道、圆融等。佛教提倡的“和谐社会”,就是要争取人类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人间和美、世界和平的“新六和”愿景,最终共同致力于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和谐社会的“和”就是“和而不同”承认差异,不回避矛盾。从哲学意义上说,矛盾的存在是和谐的前提。不要以为有了矛盾就一定是坏事,相反,矛盾往往孕育着和谐的契机。而且,矛盾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因此,在今天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不但应该勇于正视矛盾的存在,还要精于分析矛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时机,善于化解,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和谐思想在中国渊源流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为什么要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为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的基本追求和愿望,它关系到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
  和谐能促进事物的健康发展。人与人的和谐,相互尊重、相互协调。讲和谐是为了防止走极端,二极分化。和中是相通的,和就是中,中就是和,所以我们要学会“中庸之道”,把两极极端拉近,调和,这叫“和谐”。要超越左和右,对人与人的交往,理之用,和为贵,求存同异。和谐社会,人人有责。
  宗教是面对人类内心思想的关系, “和谐”是对一种关系的规范。任何关系都归于社会关系,最主要是人与人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的结果。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达,突飞猛进。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追求物质享受贪得无厌,贪无止境。古德云:“人生欲壑难填”,物质欲望膨胀会造成精神空虚,道德滑坡,心态浮躁。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资粮,就必然产生身心不平衡,不协调。人的身心不和谐、不调和、不平衡就会造成身体不健康,就会生出许多毛病来。如果社会不和谐就会造成两极分化,有钱人更有钱,穷人会更穷。就会出现贫富悬殊,社会不同阶层差别拉大,收入差别拉大,城乡差别拉大,医疗教育差别拉大。有人说: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这样,势必引发诸多社会问题,譬如“读书难、看病难、住房难、就业难” 。城市的快速扩张,房地产的发展占用农民大量土地,农民失地情况严重;城镇大规模拆迁,大量居民失房;造成城市的污染,生态环境失衡。同时,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中,有些问题没有处理好,大批工人下岗失业,致使群体上访上告数量不断增加。犯罪率上升,影响了社会秩序和社会的安定团结。这些事例表明这个社会还不太和谐。还有农民工的待遇、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出来,部分社会矛盾加剧,引发了许多热点问题,这些都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觉和高度重视。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维护公平正义是“重中之重”。
  前些日子有两条新闻,一条是制造震惊京城的“王府井劫杀的哥,连撞9人致3死6伤案”的凶手艾绪强,在回答公诉人的提问时,坦言自己的犯罪动机是“要报复社会,报复富人”;另一条也发生在北京,当两名城管队员欲将一名无照商贩用来非法经营的折叠床和蔬菜抬上执法车时,这名商贩突然从身上掏出两把双刃刀,将他们砍伤。
  中国社会的贫富阶层之间,已经壁垒分明,相互敌视。艾绪强的仇恨就是指向“泛富人”。确实社会上有些人,由于长期以来对一些富人有着红眼病、嫉妒心、看不惯,时间长了就酿成不良心态甚至造成畸形心态,仇富心理。他们做出过激的行为,有些以偷、抢、打劫、绑架、勒索等违法行为,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一个人应该要有刻苦耐劳,自强不息的思想精神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佛教讲:每个人的福分和因果报应有所不同。不能用消极心态或者用仇恨心理来对待社会上的人和事。我们就必须认真反思上面所说的这些问题,反思我们的一些政策,采取措施防止社会矛盾的激化。无照商贩用双刃刀保卫自己的一堆蔬菜就是证明。我们国家在转型时期,逐步走向法制社会,这是必要的。但是我也看到有些城管执法人员素质太差,不讲究方法,行为粗暴,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权压人。这些行为都是激化社会的矛盾,社会矛盾多了的话就会造成不稳定,解决社会矛盾,最起码一条就是不能伤害百姓感情,而且要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宗旨。人们常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一个处于转型阶段的社会,出现一些矛盾并不可怕,因为矛盾中孕育着积极因素。勇于面对矛盾,精于分析矛盾,善于化解矛盾,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现在中央发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而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以要处理好社会矛盾,要净化矛盾,就要全心全意地为老百姓做实事,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所有的政策、办法、方法、措施行为都必须围绕着老百姓,最需要、最关心、最贴身的事认真做好。也就是说,衡量每件事的好坏,要看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社会才能稳定。稳定是压倒一切的重要大事。我们办什么事都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的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的稳定。
  因此:民生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绝不可掉以轻心,等闲视之。孙中山先生讲,政治就是“管理众人之事”;如果涉及亿万民众的事治理不好,政治能稳定吗?社会能稳定吗?让人民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将人民对国家经济成功的喜悦与自豪同人民在实际生活中分享到经济发展的利益结合起来,才能凝聚民心,增强向心力,才能固本强基,保持稳定。因此:小平同志说:“发展是硬道理”。国家要发展才能繁荣昌盛,稳定能压倒一切。没有稳定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所以中央提出稳定是硬任务。因此:民生问题不能根本性解决,必然影响社会和谐,加剧社会矛盾,造成社会不稳定。
  有一年我到澳洲考察,导游和我讲:澳洲的社会结构是橄榄型的,富人与穷人少,中产阶级的人多,所以是橄榄型的结构。这样的社会就会祥和稳定,我看确实有道理。
  然而,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确实有一部份人富裕起来“富者愈富”,但不能造成“贫者愈贫”。小平同志说,让一部份人先富裕起来,然后,扶持一些贫穷落后的地区,最终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确实有些人富的不正常,有些靠投机倒把富起来,有些靠钻政策空子富起来,有些靠权钱交易富起来,有些靠偷税漏税富起来,有些人靠不择手段富起来。如果使富人永远富有,穷人永远贫穷,这将伤害穷人家庭和社会的不平衡,这样必然会造成社会上的一些人有畸形心理,甚至产生个别人有仇富心理。你如果靠合法的手段富起来,靠艰苦奋斗,靠辛勤劳动富起来这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是应有所得。但是富裕的人要学会感恩社会、关爱社会、回报社会、奉献社会,拿些钱去行善积德,扶贫济困,关心弱势人群,多关心社会的公益事业;广结善缘,广种福田,那么富裕的人就会消灾免难,平安长寿。
  有一次我去德国考察,了解德国的社会福利是比较健全,感觉到社会祥和稳定,给我的印象很深。因为德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以国家的财政为基础在该国建立起了全面的福利制度。包括住房、教育、医疗、养老以及贫困者的社会救济等方面。这些措施不仅维持了德国社会的长期稳定,而且由于内需旺盛,也促成了德国经济的长期繁荣。
  当然我们国家的情况不同,地方大,人口多。在转型时期,也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但是中央在宏观调控下,用科学发展观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并且提出了以人为本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心弱势人群等等。这些都是为了社会和谐稳定。
  佛教素有倡导“和谐”的理念,注重“净心”的优良传统。现在社会出现诸多矛盾,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洗心,安心,净心”下手,因为心灵是人类文明的窗口。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和谐”理论是十分深刻的。它作为一种调节社会矛盾使之达到适度、适时、适当的和谐状态的深刻哲理,为中华民族带来了稳定和祥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