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福建佛教与民间信仰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福建佛教与民间信仰

  佛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是中国宗教文化史上日益引起兴趣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课题。福建自古以来浓郁的宗教气氛一直是区域文化突出的特点。不论岁月的变幻还是时代的兴替,民间信仰与佛教两大宗教文化,都以其炽热的温度,烘托着社会变迁的轨迹。因此,研究佛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福建区域是较为典型的。
  如果说佛教曾经是外来文化,那么,它在福建等中国南方的传播及其一度达到炽点的温度,都与南方长久的民间信仰传统有关。福建自古以来即是一个“信巫好鬼”的区域,这是培植民间信仰最好的土壤。对古代的闽越人而言,世界万物都是具有神秘力量的,人生存在的一个重要主题,即是协调自己与大自然精灵之间的关系。倘若人类因为无知得罪了神秘的精灵,那么,人生的路途中即会出现磕磕绊绊的现象,这是大自然中的精灵在对人类施以惩罚。因此,人类必须顺从这些精灵,时刻揣摩这些精灵的意志,为他献上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的精华,由此产生了民间神灵的崇拜。

  中国的多神崇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古代的闽越人时时刻刻盯着世界的变化,从神迹去揣摩神灵世界的衍变,在林林总总的众神中,他们关注着最活跃的、并且是最能影响人类生活的神灵。那些被认为是最有灵验的神明,一定会得到最多的香火;反之,总会有一些不够灵验的神受到民间的冷落。因此,民间的庙宇总是有接连不断的此兴彼落的现象。人们对神明世界的切入点,随着时代而不断转移。

  佛教在汉晋之际传入中国南方,对于最早接受这一宗教的南方人来说,它带来了一系列法力无边的神明。于是,那些在祈求传统神灵时不能达到自己目的的人们,很快将注意力转向新的神明系列,佛教引起了南方人新的宗教热情,很快成为信仰世界的主导意识。佛教,它是古人对彼岸世界认识的飞越,满足了人们更新信仰世界的要求。可以说,佛教大慈大悲的宗旨重塑了南中国的民间信仰。

  古代南方神灵的性格,是现实中古人性格的造影。他们象普通人一样好利、好色、好名,他们超越普通人的神力,不是使他们具有超越人性弱点的优势,而只是使他们具有实现人间无法实现愿望的能力。因此,人类在声色货利面前的一切弱点,同样是古代神灵性格构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代的神灵,不是以其崇高的道德超越人类,而只是以神秘能力带来的权力,以超越人类的实现手段,去满足人类不能实现的贪欲。从今人的观点来看,这类神灵是卑下的。

  佛教的神明具有南中国古代神明不具备的文化特征。他们慈悲为怀,关注着人间的众生;他们不是要从民间索取什么,而是要拯救人类于现实的苦海。这一崇高的立意,使它超越了民间信仰的众神。因此,它在历史上赢得南国民众一致的倾心,绝对不是偶然的现象。它为南国人民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神明世界,将他们引向道德完善的道路。于是,它赢得了民众。

  中国佛教带来的强大的文化冲击,涤荡着古老的神灵世界。它引起民间信仰诸神性格的重塑,引起祭神礼仪的变革。佛教给福建与古代南方民众带来了“众生平等”与人类高于一切的观念。“众生平等”使人类能够正视传统的图腾崇拜,从过去将动物神看得高于一切,发展到穿透动物神的秘密;而佛教将人类当作六道轮回中三善道之一的观念,也使人类树立了对自己的信心。于是,古代闽人不再畏惧动物神的威力,他们逐渐从图腾信仰中走出来,过渡到人格神崇拜。佛教还为古人树立了道德标尺,成为衡量民间信仰诸神的标准。于是,在古代福建与东南的神灵世界中,有了善神与恶神之分。善神,为人类造福;恶神,毁灭人类的生活。善神,不再孜孜于向人类索取献祭,不再计较人类对神明贡献的多寡,它只要求人类对神的敬意,并从自己道德完善的过程中,体现对神明的信仰。它的崇高、它的完美,衬托着民间神灵的缺陷。于是,信佛的人们再也无法忍受民间神祗的粗陋,一场神灵世界的改造运动开始了。

  我们看到,在福建民间很有影响的五通神,在民间传说里也成为佛教的信徒,他们虔诚地听高僧讲经,逐步完成了性格的转化。如果说古代的五通神是戾气最重的煞神之一,改造后的五通,大都以五个老人的形象出现,他们不再是侵犯人类的恶神,而成为佛教的护法力量。又如福州永福县(今永泰县)的猴精,它以瘟疫惩罚得罪他的村民,在听了高僧的讲经后,他悔过从善,成为民间的保护神。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孙悟空故事的萌芽。其实不止是五通神与猴精,福建历史上所有的神灵,都受到了佛教的洗礼,大量的恶神革心洗面,成为佛教的护法神;也有少部分神鬼,成为善神永恒的对立面。

  唐宋时期,随着福建移民数量的增加,许多荒野之地被开辟为村庄,福建掀起了新的造神运动。在新的造神运动中,佛教已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价值标准。在福建影响较大的几个神灵,诸如妈祖、临水夫人、保生大帝,都具有善神的特征,他们对于人类,不是索取,而是付出。他们不计较人类的贡献有多少,他们所做的,只是将爱给予人类,保佑人类平安地度过一生。这种具有新的性格的神明,其背景是佛教文化所烘托的慈悲性格。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民间信仰的发展也是佛教中国化的一个促进因素。佛教的中国化,学术界研究较多的是其哲学的演变,从重推理的印度思维,到重悟性的禅宗佛教,佛教在吸收魏晋玄学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化的新观念佛教。但这只是佛教中国化的一个侧面,实际上是较小的一个侧面。佛教中国化,更多的是一个民俗的过程,佛教深深地楔入中国社会的底层,同时也被中国的习俗改变自己的面貌,成为地道的中国宗教。

  民间信仰在民间有其根深蒂固的传统势力。当一系列外来神明传入本土以后,还在人们熟悉它的教义之前,普通的百姓便用自己对神灵的观念去理解神明。对于佛教系列的神明——菩萨,民众不是将他当作佛教本义上的得道者,而是将他当作一系列有法力的神明。佛教的本质是无神论,所谓神明,不过是人心中幻念的折射,觉悟者应当知道万物皆空才是悟道,这是佛教的基本理念。但是,纵然中国的传统知识分子欣赏佛教的哲理与大彻大悟的解脱境界,对于普通的村民来说,他们更愿相信佛教的神明是传统信仰中的神仙一类人物,而且,他们比传统神明具有更大的法力。

  就佛教传播来说,这种信仰的扭曲是无可奈何的。对于任何宗教的入门者,都不可能要求他们像传播者一样深知自己信仰的真正内涵,否则,任何宗教都不会有信徒。在历史上,我们看到佛教的核心人物严守教义的严谨,也看到另一些人物适应中国社会的灵活性。他们更看重佛教传播的成功,着重于战胜现实的对手。对胜利的追求,使他们重视佛教在民众的影响更胜于捍卫宗教的纯洁性。为了早日奠定佛教的基础,他们必须大力吸纳教众,对于信仰纯洁性问题的解决,只有在一边曲从民众信仰的同时,一边向其中的觉悟者宣传自己宗教的本质,从而逐步将佛教的发展纳入正轨。这是佛教早期传播者的认识。

  然而,正如世事变幻难以逆料,当佛教在大江南北的传播以如火如荼之势发展的时候,不论是谁,都失去了对这一趋势发展方向的控制。我们不知道最早的寺院是什么样子的,但在“一切皆空”的佛教信徒那里,佛像的设立是没有必要的,即使设立,也只有怀念先贤的意义。可是,在古代闽人的眼里,寺院是奉侍神明的场所,就像他们以庙宇供奉种种自然界的神灵一样,列入佛教寺院的圣者,自然是具有无上法力的神明。于是,他们像祈求古代神灵一样祈求佛教的圣者,这样,佛祖与他的弟子,在古代闽人的眼里,都成了法力无边的神明。

  在福建佛教史上,我们看到了两种不同的佛教代表人物,一种是在佛教教义和实践方面不断有建树的高僧,例如唐代高僧百丈怀海、大珠慧海、黄檗希运、曹山本寂、雪峰义存等人,他们都是禅宗史上的代表人物;另一类是民间拥有广泛信仰的高僧,例如福建佛教史上的三坪祖师、清水祖师、定光佛等。后一类人物很少被纳入佛教史,这是因为他们不是正统的佛教代表人物,或者说,他们在民众中的影响,主要不是在佛教方面的贡献,而是因为百姓将他们看作比民间巫师更具法力的人。清水祖师在泉州一带,是以祈雨闻名的和尚。祈雨本是道士们的专业,但对于当时的僧人来说,他们若不是在这方面显示出比道士更大的能力,就无法赢得信众。因为,对古代的农业社会来说,祈雨是可以决定一切的重要活动。若没有雨水,就无法解决干旱带来的灾害问题。每当干旱来临,农民停下了手中一切事务,想方设法找人祈雨,其它任何事情,都无法打动他们。佛教若是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怎么能深入福建的社会?于是,有一些僧人接受了这一社会问题的挑战,通过祈雨,证明他们比道士更有法力,这样佛教在民间便有了深厚的基础。然而伴随而来的,则是佛教自身的异化,许多民间俗神信仰中流行的仪式进入了佛教,例如卜卦、抽签等对命运的预测,祈雨、禳灾、佑福等对命运的改变等。它们本不属于佛教的内容,在“四大皆空”的僧人看来,这都是俗人之举,然而,现在它堂而皇之地进入佛教的领地——寺院。

  再以三坪祖师为例,他在《宋高僧传》中,是一个颇具悟性的禅师,但是在他生活的漳州平和县三坪寺附近,却流传着许多三坪祖师与当地猴精、蛇精斗法的故事。当地民众信奉他,主要不是因为他在禅宗方面的造就,而是他征服了横行于当地的精灵。对于当地民众来说,这是他们生活上一个极大的变化。在唐代中叶,漳州的平和县尚未建立,境内群山纵横,到处是茂密的亚热带雨林,生活在当地,适应大自然是生存的前提。在古人看来,大自然中有无穷无尽的精灵,象征着大自然的神秘。为了适应这些精灵古怪的脾气,他们顺从精灵们的一切要求,也许还包括人的献祭。然而,他们的顺从,并未带来幸福,动辄得罪精灵的事实,使他们在大自然面前沮丧。可是,当这一切都已被视为生活的常规的时候,来了一位外地的禅师,他宣布这些精灵只有服从自己才有出路,他以大无畏的精神,开拓人们不敢涉足的领域,而那些所谓的精灵,根本伤不到他的一切。这一事实,无疑鼓舞了那一时代的人们,使他们树立了战胜精灵的信心。于是,他们向山林进军,将山林开辟为田园。这一胜利,尽管是来自他们本身,但他们更愿相信这是佛祖的保佑,使他们不受山林中精灵的侵犯。而为他们带来佛教的三坪祖师,当然成为他们的保护神。在今天的三坪寺,我们可以看到猴侍者的塑像,不时可以看到出没不定的蛇。对当地人而言,被三坪祖师征服的猴精,已是恭谨的佛教护法者。而在古代曾是闽越人图腾的蛇,通常被看作是具有灵性的动物。当地人常说,蛇在三坪寺里是温驯的动物,它不仅不会咬人,游寺见到蛇,还是一种福气。

  在三坪寺传说中,我们看到了福建佛教与民间信仰结合的一个生动例子。佛教的传入,压倒了当地的精灵崇拜,但佛教并没有消灭民间信仰,而是与民间信仰融合,形成融为一体的信仰文化圈。这种融会,巩固了佛教的地位,同时又使正统佛教出现了异化的迹象。今天的三坪寺已是漳州九县市民间信仰的核心,所有的人都传说三坪寺的签非常灵,到三坪寺抽签,不仅成为普通漳州人的一项很普及的活动,而且还成为漳州籍华侨的一个时尚。但是,当我们看到大批信徒跪在祖师殿中虔诚卜卦的时候,我们是对民俗佛教的兴盛而高兴,还是对这种类似巫觋的行为而惊讶,只怕对正统佛教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感到迷惑。

  更大的问题在于:这种佛教与民间信仰的融合,在福建并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相当普遍的现实问题。在福建,除了鼓山、西禅、南普陀等正规佛教寺院外,民间还有大量亦佛亦道的寺院;除了三坪祖师,还有安溪的清水祖师、武平的定光佛这一类在民间影响很大的佛教神明。他们与三坪祖师一样,在其生前都是普通的僧人,但是,他们在死后都被塑造为具有大法力的神明,甚至成为当地信仰的核心神明。他们的存在,一方面普及了佛教,另一方面异化了佛教。一种信仰一旦在民众中生根,它就不会轻易改变,佛教只有将它视为佛教的外围,通过不断弘扬佛法,以期待民众对佛教理解的升华。

  不过从另一面去看福建的民间信仰,我们也发现其中无处不在的佛教影响。妈祖在传说中是观音亿万化身之一,临水夫人是观音弹血所化,关帝是佛教的护法神,诸如此类的例子不可胜数,几乎所有福建的神祗,都与佛教发生或多或少的关系。也可以说,福建已没有完全脱离佛教的民间信仰,这又是佛教普及性的一个体现。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