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体会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弟子宗槐在大宝恩师的教导下修学,知道得到了这个暇满的人生是很不容易的,但现在得到了;闻到佛法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也闻到了;更加庆幸的是,我们现在遇到了具德的、大慈大悲的无上根本金刚大宝上师,佛、法、僧三宝的最好代表,不知是前生前世修了多少的福,发了多大的愿,持了多少清净的戒才能遇到的,现在也遇到了,应该好好抓紧时间修行才对,可是由于无始以来的坏习气在作怪,在抓紧时间提起一阵子修学后,有时也会遇到一些懒惰的心情。特别是在冬天这么冷的早上起床,要及时掀开这暖暖的被窝,起来修行,实在有些不容易,确实需要一定的毅力和勇气。难道就让宝贝的光阴白白浪费吗?难道就把前辈子持戒、修善得到的摩尼宝又扔掉吗?难道遇到了金山又空手回,而且还欠了许多债回去吗?回答是否定的。弟子通过多宝讲寺金刚上师各方面的教导学习,逐渐提高认识,为尽量除掉这些不良习气,而逐渐养成良好习惯,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思考观察,跟懒惰思想做斗争。
一、通过恩师教导修学,首先皈依三宝,然后发心。在暖暖的被窝里不想起来,昏昏沉沈,打了钟也不想起来,赖在那里,手脚好象没有气力,不听使唤,动不得了。这就是贪睡懒惰,就是贪心烦恼的表现,而贪的果是什么呢?就是趋向恶趣!而恶趣的苦实在太恐怖了!凡夫在各种恐怖的境界现前,就是异熟果成熟时才手脚忙乱,心神不定,那就太晚了!而且我们通过修学,才知道我们以前不知种下多少三恶道的因,等到临终境界现前时,才后悔实在来不及了!因此要赶快向唯一能救度我们的佛法僧三宝求救。这就是皈依的心。皈依有两种:一是知三宝确有能救护的功德而皈依,是因皈依。二是自己方面,为救解自己和别人生死苦、三途苦,欲得三宝果位而皈依者是果皈依。只有生起对三恶道非常恐怖的心,想要脱离苦难到人天善趣,才有希望,有办法修行得救。继而对六道轮回生起恐怖心,想脱离而生起出离心。再进一步,知道自己受苦,对一切如母有情在轮回中受苦发起救拔的心,要设法使他们都脱离苦,而为了能够一个不剩地度他们离苦得乐,唯有修行成佛才能做到。不然,自己还没有学会游泳,想去救人,不但救不了人,自己也会淹死。就象“盲者引盲”。然而,要想成佛度众生,最快的方法就是要跟具德的根本上师修行密乘道。确实要快,因为如母有情正在三恶道受苦呼叫,等著我们去救度,要争分夺秒。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赖在被窝里不肯起来呢?
二、依照恩师的教导,经常不断地串习,进一步深刻认识到无常和三恶道的可怕,以提起全部精神,精进学佛。人的生命就在呼吸之间,人决定要死的,而且什么时候死,死的时间我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而且死后所有的财产、所有的亲人都带不走,一粒米也带不去,只有修行的成果才能伴随著。死后到何处去?是升天?做人?还是堕三恶道?现在都不能自己把握,还谈不上掌中解脱,只能随著业力而飘荡。“盲龟遇牛轭孔”的例子更说明了暇满的人生是非常难得,再投生善趣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帕绷喀大师在《三主要道》中说“不仅象这样死是决定的,而且死期还是不定的。……明年这个时候,我们或许已经投生在畜生中,身上披著长长的毛,头上长著竖起的角;也许已投生在饿鬼中,连一滴水都得不到;或许已经投生在地狱中,正受著寒、热、烧、煮的痛苦,这一切难保不会发生。”一不小心,一根刺、一口食也可能导致不治而死,这样如水泡的身躯,真是非常危脆。甘丹派大德普穹瓦说:“晨不念死,,是昼空过,晚不念死,则夜空过。”修死无常这法最为深刻重要。若这法能生起,则“最初能作令心入法之因,中间能作修行之鞭策;最后复能作获证光明法身之因。”
  三、通过恩师教导修学,经常观想佛的功德,使我们更加增强学佛的信心。唯有佛的无上智慧,才能透视人性,洞彻究竟,分析问题深入底蕴。昂旺堪布大师在《菩提道次第略论释》中对佛功德作了精辟的论述:佛在身、语、意、事业上都有无量的功德。佛身相好,皆由三大阿僧祇劫福德资粮之所成。故佛相令观者无厌足,如观澄海,能涤除烦热,心生清净。佛以一圆音,能答解各世界同时异义之问难,使尽得满所欲闻,随类得解,乃至各别国土,各别方言,异类旁生,一切语言,闻佛之音,无不了解通达。佛之意功德有悲智二者。佛为一切众生,令得解脱,是悲德。佛之智遍一切境,是智德。佛智观见真俗二谛无所障碍,如掌上观奄摩罗果。佛身四威仪,不必作意,众生见之,自然获益,至成佛,此为佛身俱生事业。还有佛的不共之意功德,佛具大圆镜智、十力功德等等……佛的功德是说不尽,道不完的,经论说得很多,但须详细地观,才能生起念恩的心。念恩生信,但对法、对僧亦是同样,须常思惟,才能生起敬重之心。使身心清净,容易见佛,入于法要,乃至临死,神不昏昧。我们只有放下现世,及时掀开热被窝,为度众生而争分争秒地修行,精进增上,消除业障,积集资粮,才能早日见到佛的真身。
四、如何争分夺秒?我们要体会恩师经常反复教导的噶当派舍弃现世的“十秘财”的教授。十秘财就是四依止。“心极法依止”:这一次我侥幸获得难得利大暇满妙身,它是不会久住的,我是决定要死的。在我死的时候,除了正法之外,现世所拥有的利养名声等荣华富贵,没有一点用处。“法极穷依止”:如果不去成办现世快乐而去修法,可能会变成一个乞丐,但为修法,任何苦行、粗恶衣食都能忍受。“穷极死依止”:为了修行,可能会缺衣少食而死去,为了修法而死掉,比富人为致富造罪死掉的意义大得多,为了法而苦修行,就让我饿死、冻死吧!“死极荒沟依止”:为了修身,可能身无分文,死了没人料理后事,但为了修法,死后就象野山沟里的死狗一样,尸体上爬满虫子也可以。确实,时间是不等人的。古德说:“少时在父母,壮时在妻室,老时在儿孙,一生中何时修法(而死已至!)?”大德敦巴珠默说:“未知修法二十年,欲修欲修二十年,不能不能二十年,消耗一生之传记,如是而已。”世间上的任何其他俗事再也没有比修法度众生重要,只能放下现世修法是唯一的路,又想要修法,又想要享受,同时进行,两样都得,那是不可能的。
五、通过恩师教导修学,知道我们修学的传承,祖师的功德与佛的功德一样是赞叹不尽的。我们现在的修学法要从释迦牟尼佛一直传到阿底峡尊者,传到宗喀巴大师,到康萨仁波且,到海公上师,直到我们现在的大恩师,这传承的法流是多么的清净、殊胜、来之不易。“在这样的末运时代中,至尊宗喀巴大师在雪山丛中的西藏,将所有佛教的心要,完全如佛的密意,从根本上恢复起来。”定公上师在《能海上师永怀录》中写道:西藏与尼泊尔印度毗连,所传释迦如来一代教法,最为完整,且经过藏地历代祖师大德结合教宗,显密总持,尤其最为难得无上者为贤慧普闻第二法王宗喀巴大师,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现身,总摄释迦如来所说根本乘、菩萨乘、无上乘一代时教,全部精义,及各大菩萨与历代祖师所作各种论者,融会贯通,显密结合,集过去各宗之所长,补近代各宗之所缺,创著精密法要,安排学修次第,主要如《菩提道次第》、《密宗道次第》及其他经律著述,特别各种无上密法,殊胜圆满,前所未有,自明代至今七百年余间,藏地僧俗弟子,依照宗大师教法修行,现生成就,得四自在者,难以数计。海公上师闻此喜讯,极为悦乐,即赴藏学法。从四川到西藏交通不便,道路崎岖,旅途艰险,海公上师一心求法,背负沉重包袱,步行去西藏,途中千辛万苦,翻越崇山峻岭,过险途滑路,有时连日连夜,无宿无食,在极大困难下,海公上师经常忆念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情况,信愿倍增,菩提大悲,为法忘躯,直前无畏。海公上师到藏后依止宗大师之嫡系师传,灵密精通,现证成就号称韵音语王说法自在,当时在西藏被称为日、月轮之一的,为一致尊崇的康萨老喇嘛仁波卿。以极其喜悦与恭敬的心情顶礼供养康萨仁波卿,身心依止,勤求正法,忏罪修福,严持戒律,除大量供养外,每日清晨到山下十余里处,背挑净水回来,调制酥茶,供养佛、上师与众僧,几年如一日。由于海公上师已发起如来圣教,令正法入住、法流广播、普摄群机、广利众生的菩提心,得到康萨仁波且的极大欢心,认为殊胜法后继有人,一面教学藏文、法相,一面精传菩提道密宗次第法要,一般学人几十年不易学到的教传心要,海公上师几年内全部领会,能说能修。得到康萨仁波且一再称许,曾在讲经法座上赞颂能海法师,称其为发了菩提心的人,要藏地其他随学之僧俗弟子向其学习。海公法师来藏学法之成就,使内地有缘众生,得沾宗大师法流殊胜法益,深为可喜!古德们为修法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为修法是多么地虔诚、精进。而我们是享受现成的法要,修行的环境条件是越来越好,还有什么理由不赶快修行,还贪著热被窝呢?
六、通过恩师教导修学,认识因果和四谛初步。我们如果想不再受苦,就不要再生,有生就必有死。所以佛说“不生则不灭”。怎样才能不生呢?生的原因就是起惑造业。惑业就是召致生死苦果的因。起惑造业的因呢?就是众生对著可爱或不可爱的种种环境起贪嗔痴的烦恼,通过身口意三门而造杀盗淫妄等十不善业,由于造业而召苦果,原来这就是生死流的原因,就是苦集灭道四谛中的苦集二谛。起惑造业是集苦的因,就在集谛所摄,生死流转就是惑业的果,就在苦谛所摄。因此要了生脱死就要学习佛法的戒定慧三学,不在身口造杀盗淫妄等业,不在意业起贪嗔痴的烦恼,这就是修道,由道谛而证惑业断尽不生不灭的清净解脱世界,这就是灭谛,因此道谛是解脱的因,灭谛是解脱的果。凡夫不知生死之因在于起惑造业,才会在生死中随业流转,无法自主。因此,贪嗔痴三毒的发展,就是“财色名食睡”五欲。五欲也称“五花箭”,人们常因追求五欲而身败名裂,虽然其披著如花的外衣,而本质却是杀人的武器,所谓“人间妙五欲,地狱五条根。”不但会毒害色身,且会毒害法身慧命使堕三恶道长受苦。因此,这个贪睡懒惰的后果实在太可怕了,不禁毛骨悚然。然而,为消灭五欲三毒,还要先消灭五欲三毒的种子:五盖。即贪欲、嗔恚、掉举恶作、昏沉睡眠、疑的习气,要靠修定修慧来对治。这又需要时间和精力。时间都不够修了,怎么还贪睡懒惰,不及时掀开热被窝而修行呢?
  听一位比丘说,我们的海公上师、定公上师都是大法王。还有宗喀巴大师更被大家一致认为是释迦牟尼佛现身的,也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化身,是观音菩萨的化身,是金刚手菩萨的化身,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因此弟子首先要修行具有弟子的德相,就逐渐会与上师、三宝靠近、相应,最后就自然逐渐合成为一体。弟子宗槐下决心安排好时间,争取分分秒秒不空过,把“懒被窝”变成“不倒单”,消除业障,积集资粮,祈祷三宝加持,善友帮助,消除我慢,修行佛慢,能在金刚大宝恩师的教导下,不为八风所动,修行有所成就。“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弟子宗槐(王立槐)演讲完毕。阿弥陀佛!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云山海月不关情
下一篇:提起放下